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A、B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2(即1单位B国货币兑换2单位A国货币),若A国的价格水平为100,B国的价格水平为110,则A、B两国的实际汇率为()
A

0.5

B

0.55

C

0.65

D

0.75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A、B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2(即1单位B国货币兑换2单位A国货币),若A国的价格水平为100,B国的价格水平为110,则A、B两国的实际汇率为()A 0.5B 0.55C 0.65D 0.75” 相关考题
考题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后者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后者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A.正确B.错误

考题 按照弹性价格货币模型,汇率水平或波动由( )决定A、两国货币需求的水平或变化B、两国通货膨胀率水平或差异C、两国物价指数水平或变化D、货币相对供给水平或变化

考题 影响两国汇率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两国国际收支状况B.两国的国内利率水平C.两国的国内物价水平D.外汇市场上的两种货币的供求状况

考题 A国采取单方面盯住美元的汇率政策,一美元兑换8.27A元。A国政府每年的财政预算赤字为3000A元,如果政府采用直接对央行发行国债莱维政府赤字融资,问(1)每年A国的外汇储备量变化量,能否平稳进行?(2)该国汇率制度崩溃后,说明汇率,价格,名义和实际货币货币的变化情况

考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认为,两国汇率实际上是由两国()决定的。A: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 B:利率水平之比 C:人均收入水平之比 D:GDP之比

考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决定。A:铸币平价 B: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 C: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 D:黄金输送点

考题 假设2009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6.6。2010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1:5.95B1:6C1:6.8D1:7.2

考题 甲、乙两国货币汇率原来为1:6,之后,甲国为刺激经济增发货币20%,同期乙国生产A商品的劳动生产率提高50%,其他条件不变,甲国进口商从乙国进口原价为120元一件的A商品,用甲国货币支付为()元?甲国货币贬值幅度为()?A、16元;20%B、12元;20%C、16元;16.7%D、10元;不变

考题 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后者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考题 假设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为6.4295,A国当期的物价指数为105%,B国当期的物价指数为101%,则该期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为()。A、 6.1846B、 6.6841C、 6.7510D、 6.4938

考题 A、B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2(即1单位B国货币兑换2单位A国货币),若A国的价格水平为100,B国的价格水平为110,则A、B两国的实际汇率为()A、0.5B、0.55C、0.65D、0.75

考题 名义汇率是指一国以国内典型商品篮子来衡量国外典型篮子的价格,反映了两国衡量物价水平所采用商品篮子的交换比例。

考题 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

考题 假设2012年1单位甲国货币可以兑换6单位乙国货币。2013年,甲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角度看,2013年两国间的汇率为()A、1∶4B、1∶5C、1∶6.5D、1∶7

考题 根据利率平价理论,若某一时期内甲国的利率为5%,乙国的利率为3%,在该时期内两国汇率的变动表现为()A、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B、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升值2/3C、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D、甲国货币相对于乙国货币贬值2/3

考题 购买力平价理沦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决定的。A、铸币平价B、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C、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D、黄金输送点

考题 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决定的。A、铸币平价B、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C、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D、黄金输送点

考题 判断题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后者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  )[2005年真题]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假设2009年1单位M国货币/1单位N国货币为1:6.6。2010年,M国的通货膨胀率为10%,其他条件不变,从购买力角度来看,则两国间的汇率为()A 1:5.95B 1:6C 1:6.8D 1:7.2

考题 判断题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未考虑两国价格因素的汇率,后者是用同一种货币来度量的国内价格水平与国外价格水平的比率。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购买力平价理论指出,汇率实际上是由()决定的。A 铸币平价B 两国货币含金量之比C 两国价格总水平变动之比D 黄金输送点

考题 单选题2013年,M与N两国间的汇率为1:10,M国某产品国内售价为100元,2013年M国国内货币流通速度加快1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商品的价格将();且受国际经济形势影响,2013年M国货币对N国贬值10%,则该商品2014年在N国的售价为()元。A 下跌10%;1222元B 上涨10%;990元C 下跌9.1%;881.2元D 上涨11.1%;1000元

考题 单选题一国经济形势的变化往往会在汇率上表现出来,如美元对日元的汇率,近年来就一直在1美元兑80-140日元之间波动。这表明()。A 一国货币的价格是由他国货币的价值决定的B 汇率反映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C 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关系D 汇率反映两国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考题 单选题假设2012年1单位甲国货币可以兑换6单位乙国货币。2013年,甲国的通货膨胀率为20%,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从购买力角度看,2013年两国间的汇率为()A 1∶4B 1∶5C 1∶6.5D 1∶7

考题 单选题A、B两国的名义汇率为1:2(即1单位B国货币兑换2单位A国货币),若A国的价格水平为100,B国的价格水平为110,则A、B两国的实际汇率为()A 0.5B 0.55C 0.65D 0.75

考题 单选题假设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名义汇率为6.4295,A国当期的物价指数为105%,B国当期的物价指数为101%,则该期A国货币对B国货币的实际汇率为()。A  6.1846B  6.6841C  6.7510D  6.4938

考题 问答题假设A、B两国生产技术相同且在短期内不变:生产一单位衣服需要的资本为1,需要的劳动为3;生产一单位食品需要的资本为2,需要的劳动为2。A国拥有160单位劳动和100单位资本;B国拥有120单位劳动和80单位资本。则 (1)哪个国家为资本充裕的国家? (2)哪种产品为劳动密集型产品? (3)假设所有要素都充分利用,计算各国各自最多能生产多少服装或多少食品? (4)假设两国偏好相同,两国间进行贸易,哪个国家会出口服装?哪个国家出口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