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材料5说“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结合材料1-5简要加以分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材料5说“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结合材料1-5简要加以分析。” 相关考题
考题 乒乓外交是发生在哪两个国家之间() A、中国和日本B、中国和美国C、中国和苏联D、中国和印度

考题 1970年美国总统外交政策咨文有这样一段话:“我们预备与北京建立对话。我们不能接受其意识形态观点,或者共产主义中国必然在亚洲施展霸权的理念。但是我们也不希望对中国施加一种国际立场,否定了它的合法国家利益。”这段咨文反映出美国对华政策的新动向是( )。A.强调中美社会意识形态的差异B.中美关系开始走上正常化道路C.美国愿意与中国改善外交关系D.美国采取遏制中国的外交政策

考题 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最永恒的主题。实行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扩张,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试论孤立主义思潮对二战前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考题 “进入20世纪70年代,西欧六国和日本不可避免导致美国同盟国政治关系的变化,表现在西欧六国和日本外交上的独立自主倾向日益发展……美国再也不能像战后初期和20世纪50年代那样,在西方阵营颐指气使,发号施令。”材料表明当时国际格局的主要特点是()。 A.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B.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C.日本崛起,成为政治大国 D.欧共体成为世界舞台上的重要力量

考题 奥巴马、希拉里践行“巧实力”外交,希望通过刚性方式整合中国,使中国在熏大国际和地区问题上配合美国。

考题 世纪60年代《蒙娜丽莎》促成了哪两个国家的外交关系?()A、法国和美国B、意大利和英国C、法国和英国D、法国和意大利

考题 美国于2011年5月16日发布的《网络空间国际战略》涉及哪几个方面()A、政治B、经济C、外交D、军事E、网络安全

考题 查找“中美外交政策比较”的相关文献,以下哪个检索式是正确的?()A、中国+美国*外交政策B、中国*美国*外交政策C、(中国*美国)+外交政策D、(中国+美国)*外交政策

考题 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材料5说“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结合材料1-5简要加以分析。

考题 美国著名学者()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取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矛盾。A、托克维尔B、亨廷顿C、杜威D、詹姆士

考题 关于美国“重返亚太”的外交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A、它表明美国要全面恢复它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B、它是为了维持美国的全球领导地位,确保美国的绝对安全和绝对优势C、它与上世纪90年代美国加强在亚太军事部署的目的是一样的D、它一方面是为了遏制中国崛起

考题 战后日本外交政策经历了四个阶段:全盘接受美国政治经济改革的“政治侏儒”外交;美国庇护下的“经济外交”;以美日关系为基轴的“多边自主外交”;“政治大国外交”。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日本外交侧重点由经济变为政治B、日本外交性质由追随变为自主C、美日关系仍是日本外交的重点D、战后日本的外交姿态由高变低

考题 在断交半个多世纪后,美国和古巴于2015年7月20日互设大使馆,正式恢复外交关系。近年来,美国在拉美地区影响力不断下降,美国希望借美古复交改善与拉美国家的关系,美古复交对两国经济发展都具有推动作用。美古复交说明()。 ①当今世界呈现多极化格 ②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③国际关系是复杂多变的 ④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已经消除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考题 2014年4月美国防长访日时曾影射中国到处“重划边界”,而事实上恰恰是美国依靠武力侵犯他国领土、主权。关于东海、南海无论从历史还是从国际法角度,中国都无可争辩地拥有对这些海礁的主权。中国“重划边界”是基于()A、主权国家在国际社会中享有的基本权利B、世界和平面临诸多难题和挑战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D、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综合国力的较量

考题 中国外交部就美国会参议院程序性通过涉人民币汇率议案表示“坚决反对”。中方警告美方停止以国内立法手段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施压,并呼吁美方摒弃保护主义。这表明() ①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②维护共同的利益是一国外交活动的根本出发点 ③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立场④世界多极化趋势日趋明显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考题 有政治评论家认为,现实迫使美国不断调整对中国的政策。这里的“现实”主要是指()A、美国的国家利益B、中美之间的共同利益C、美国的外交政策D、奥巴马对中国人民的尊重

考题 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最永恒的主题。实行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扩张,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

考题 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根据材料4,说明布什政府上台200天在外交政策上的前后变化,并结合材料1-3说明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

考题 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结合材料1-4,说明美国外交为什么长期以来“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

考题 巴黎和会上,美国铩羽而归的主要原因是()A、威尔逊国际外交经验不足B、美国综合国力不如英法C、美国不愿意插手欧洲事务D、美国在亚洲太平洋地区面临日本的挑战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结合材料1-4,说明美国外交为什么长期以来“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

考题 判断题扩张是美国外交史上最永恒的主题。实行政治上、经济上和文化上的扩张,是美国外交政策的轴心。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材料: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描述中国在冷战中的“随机应变”时说:“20世纪50年代.中国将自己确定为苏联的一个盟友。然后,在中苏分裂后,他把自己看做反对两个超级大国的第三世界的领袖,这使他付出了高昂的代价,而获利却甚少。在尼克松政府做出政策调整后,中国开始寻求在两个超级大国的均势游戏中充当第三方,70年代当美国似乎微弱之时,他与美国结成了联盟,然后在80年代当美国军事力量增强,而苏联经济上衰弱并陷入阿富汗战争时,它转向与美苏保持等距离”。问题:上述材料反映了新中国成立到80年代,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些变化?

考题 问答题美国驻德黑兰外交领事人员案1979年,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亲美的伊朗王国政府被推翻。在革命过程中,示威游行的伊朗学生冲击并占领了美国驻德黑兰使馆,扣留了美国驻伊使馆的外交领事人员。为此,美国于1980年宣布冻结了伊朗在美国的资产。在释放人质谈判未能迅速取得结果的情况下,卡特政府派遣特种部队潜入伊朗使用武力营救人质,但行动遭到失败。与此同时,1979年11月29日,美国向海牙国际法院对伊朗提起诉讼,请求国际法院指示临时保全措施,同时请求法院判定伊朗违反了《维也纳外交领事关系公约》以及其他公认的国际法准则。伊朗对国际法院的管辖权提出异议,其理由之一是认为扣押美国外交人员是民众的行为,不是伊朗政府的行为,因此美伊两国之间不存在争端。案件进行过程中,美伊两国继续进行了谈判,并最终达成了解决的方案,被扣押的美国外交领事人员获得了释放。(1)美国与伊朗之间的纠纷是否属于国际争端?理由何在。(2)美伊纠纷如果是国际争端,请问它属于法律性争端还是政治性争端。(3)美国冻结伊朗在美资产的行为属于反报还是报复?理由何在。(4)美伊谈判解决人质问题,属于何种类型的国际争端解决方法。(5)美国能否在谈判的同时,又向国际法院提起诉讼?为什么?

考题 单选题美国著名学者()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在冷战结束后,文明之间的冲突将取代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冲突,成为未来国际间的主要矛盾。A 托克维尔B 亨廷顿C 杜威D 詹姆士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材料5说“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危险的。”结合材料1-5简要加以分析。

考题 问答题材料1 是孤立主义还是“软弱的”帝国主义?是倾向于退而自保还是像《纽约时报》的一位评论员托马斯•弗里德曼所说的“狂妄自大”?长期以来,美国外交摇摆于两个极端之间。最近几个星期的情况就表明了美国外交在两个互相矛盾的倾向之间的这种摇摆。——摘自法国《世界报》1997年12月12日文章《美国在外交方面的矛盾》 材料2 俄罗斯总统普京最近多次谈到,在冷战和集团对峙结束后,新的国际秩序的基础只能是多极化,它应考虑到国际社会所有成员的国家利益。克里姆林宫明确表示,它不能容忍美国通过炫耀经济和武力优势,依靠自己的北约伙伴加紧建立单极世界的趋势。俄罗斯认为美国的这种企图是不能接受的,认为美国企图在解决关系安全和地区冲突的重大问题上削弱联合国和欧安组织的作用也是不能接受的。 不久前通过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强调指出,绕过现有的国际机构使用武力会破坏国际局势的稳定,激化紧张局势和挑起军备竞赛,加深国家间的对峙和宗教纠纷。 最近几年的事件表明,华盛顿企图建立单极世界,在这个世界中只有美国有权决定世界政治中的关键性问题,这纯属是做梦。 (1)即使美国具有巨大的军事和经济潜力,那也不足以强大到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建立美利坚帝国; (2)这种企图不可避免地引起其他力量中心的坚决反对,首先是俄罗斯和中国以及印度的反对,也绝不仅仅是它们的反对。美国对伊拉克和伊朗的武力和经济恐吓没有起任何作用,它们仍旧是坚持反美立场。 由美国发起的北约在巴尔干地区的军事冒险已经证明单极世界的构想是行不通的。用武力干涉南斯拉夫主权的结果是,不仅不能解决科索沃的民族冲突,而且还会使南斯拉夫的这个地区变成东南欧分裂主义和国际恐怖主义的极为危险的发源地。 华盛顿想当世界唯一主宰者的野心最近也遭到了它的西欧伙伴越来越强烈的反对。在日本的八国外长会晤发表的声明使美国政府感到意外和沮丧。加拿大和西欧国家支持俄罗斯,谴责美国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计划。会上通过的文件说,必须维护1967年反弹道导弹条约的所有条款,它是当前世界战略稳定的基础。 西欧国家的立场是符合逻辑的,欧洲不希望看到新一轮核军备竞赛,如果美国坚持建立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它是美国单极世界构想的一个组成部分),那么军备竞赛就是不可避免的。 很难说,美国执政集团在政治上是否理智,是否最终能够意识到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国际社会的做法是不现实的,是否能够明白它面临的许许多多复杂问题是一个国家所无法解决的。或许,美国依旧会毫无结果地追寻建立单极世界的梦想。——摘自俄新社2000年8月6日专稿《美国的梦想》 材料3 最近发生的伊拉克危机产生的一个势不可挡的后果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情绪大大增强。这一点不仅在那些通常是反西方的国家有明显的表现,就是在那些外表上亲西方的国家,如埃及和沙特阿拉伯也是如此。欧洲、俄罗斯和伊朗一直在尽快利用这一迅速发展的反美潮流。——摘自美国《情报文摘》1998年3月6日文章《1998年令人提心的开端》 材料4 8日是美国布什政府上台200天的日子。由于布什总统就任以来,接连不断搞“单边外交”,表明要退出防止地球变暖的《京都议定书》等,海外对此越来越担心。其强硬姿态受到了国内外的批评。在经济运作方面,虽然布什实现了自己做出的实施大幅减税的承诺,但是还未看到经济恢复的征兆,仍处于“等待成果”的状态。美国产业界对美元升值越来越不满,新兴市场也处于混乱之中,布什政府管理经济危机的能力也是一个未知数。 本月上旬,被认为是2004年总统的选举有力候选人的众议院民主党领袖格普哈特打破以往的沉默,公开批评布什总统外交政策“自以为是”。他认为,布什政府在导弹防御构想和《京都议定书》等方面的做法,导致盟国陷入混乱,并导致与俄罗斯和中国等国的关系出现不必要的恶化。 对布什外交投以怀疑目光的不光是华盛顿的政敌。《纽约时报》6月与哥伦比亚广播公司联合进行的舆论调查显示,对总统的外交才能表示赞许的人由以前的53%降到了47%以下,认为布什“没有与其他国家领导人进行交锋能力”的人则升至44%。 由于克林顿前政府看上去总是根据对方的态度来随机改变自己的立场,因此被揶揄为“变色龙外交”。一位接近政府中枢的国务院高级官员解释说,为了给人们留下摆脱克林顿路线的印象,布什政府才一味地强调重视国家利益。 但是,也并非没有变化的萌芽。国务卿鲍威尔日前访华时,向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等中国领导人明确表示“美国不把中国视为敌人”,这显示了美国希望重新构筑一直龃龉不断的美中关系的愿望。围绕导弹防御构想,美国邀请俄罗斯国防部高级官员7日来到华盛顿,开始向俄方详细解释导弹防御构想的背景。可以说,这些都是与迄今为止一味强硬的做法不同的姿态。 下半年,布什总统还面临着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等诸多外交课题。经过上台以后半年时间的“试验期”,布什外交正在迎来关键时刻。——摘自《日本经济新闻》2001年8月9日文章,《美国出现修正“单边外交”的迹象——布什执政200天回顾》 材料5 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1998年2月8日出访意大利前接见记者采访时说:“我知道,要摒弃旧的思维模式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其中的惰性是很强的。然而个别国家总是试图把一个单极世界的模式,也就是自己独一无二的领导作用强加给这个世界,这是不现实的,甚至可能是很危险的。” 根据材料4,说明布什政府上台200天在外交政策上的前后变化,并结合材料1-3说明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