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部“信史”是指()
A

《汉书》

B

《墨经》

C

《史记》

D

《春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部“信史”是指()A 《汉书》B 《墨经》C 《史记》D 《春秋》” 相关考题
考题 清代影响最大的考史、论史著作是:王鸣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章学诚《文史通义》。

考题 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考题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唐律疏议·名例》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3)唐朝制定此原则体现了立法者的什么精神?

考题 “诸断罪而无正条,其应出罪者,则举重以明轻;其应入罪者,则举轻以明重。”——《唐律疏议·名例》请分析材料并结合中国法制史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2)这项原则的含义是什么?

考题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语出 A.《素问》 B.《灵枢》 C.《难经》 D.《甲乙经》

考题 史德说的提出者是清代史学家( )。A.赵翼 B.钱大昕 C.段玉裁 D.章学诚

考题 守信者最终一定要实现其承诺,否则就是言而无信。( )

考题 以清代学者为例,简述其在训诂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特点。

考题 清代著名学者赵翼所说“其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信史家之极则也”。这部“信史”是指()A、《汉书》B、《墨经》C、《史记》D、《春秋》

考题 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其OR值为()A、1.25B、1.6C、16D、160

考题 “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出自《祭妹文》,其作者主张为文要有“真情”,他是()A、清代诗人王夫之B、清代诗人纪晓岚C、清代诗人赵翼D、清代诗人袁枚

考题 清代考据上,著名的三大乾嘉考据学家有王鸣盛、()、赵翼。

考题 最早的医史专篇是()。A、《历代名医蒙求》B、《史记扁鹊仓公列传》C、《古今医史》D、《医说》

考题 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考题 中国历代学者对汉语史的研究可以分哪几个阶段?每个阶段有哪些著名的学者和重要的著作?这些著作的性质和体例大致是怎样的?

考题 指出了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宝的语句是()。A、“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德惟治,否德乱C、“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D、“信,国之宝也”

考题 “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语出()。A、《素问》B、《灵枢》C、《难经》D、《甲乙经》E、《千金方》

考题 “遂”在()句中作“于是”讲。A、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B、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C、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考题 单选题一项病例对照研究 ,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其OR值为( )A 1.25B 1.6C 16D 160

考题 填空题清代影响最大的考史、论史著作是:王鸣盛《()》、钱大昕《廿二史考异》、赵翼《廿二史札记》、章学诚《文史通义》。

考题 单选题指出了诚信是治国理政的根本法宝的语句是()。A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B “德惟治,否德乱C “人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D “信,国之宝也”

考题 问答题以清代学者为例,简述其在训诂学研究方面的一些特点。

考题 填空题()、赵翼、王鸣盛被誉为乾嘉考史三大家,其代表作分别是《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十七史商榷》。

考题 多选题“遂”在()句中作“于是”讲。A召齐王信,遂将兵会垓下。B遂听信计,部署诸将所击。C信遂追北至城阳,皆虏楚卒。D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考题 单选题一项病例对照研究,500名病例中有暴露史者400例,而500名对照中有暴露史者100例,其OR值为()。A 1.25B 1.6C 16D 160E 无法计算

考题 填空题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 ()、《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

考题 填空题司马迁参酌古今,发凡起例,创为全史:()以序帝王,世家以记侯国,十表以系时事,八书以详制度,列传以志人物。自此例一定,历代作史者遂不能出其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