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对局部冻伤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应把患部直接泡入过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


参考答案

更多 “对局部冻伤的急救目的是使冷结的体液恢复正常,应把患部直接泡入过热水中或用火烤患部。” 相关考题
考题 心前区禁用冷疗的目的是防止( )。A.局部冻伤B.一过性冠状动脉收缩C.心率减慢D.呼吸节律异常E.体温骤降

考题 凡冻伤者可将冻伤部位浸泡在38~42℃的温水中5~7分钟,可迅速恢复局部血液循环。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打开过热器疏水门的目的是使过热器内有蒸汽流过,以冷却过热器。()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换热器在运行中,介质流速尽量采用较高速度,目的是()。A.提高传热效果B.减少结垢C.防止产生局部过热。

考题 局部冻伤的现场处理哪些项是不正确的:A.将伤肢放入38-40℃温水中侵泡B.不要弄破冻伤部位的水泡C.用冰雪搓冻伤部位

考题 人体接触冰点以下的低温所造成的局部组织伤害是( ) A、冻伤B、冻疮C、战壕足D、浸渍足E、非冻结性局部冷伤

考题 医生在对冻结性冷伤病人进行急救和治疗时,错误的做法是( )。A、迅速使冻伤患者脱离低温环境B、Ⅱ度冻伤部位可外涂冻伤膏C、将冻伤局部放入40℃温水中浸泡D、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的部位E、应立即脱卸冻结的内衣,并放在火炉旁烘烤

考题 紧急救护法:触电急救、创伤急救(止血、骨折急救、颅脑伤、烧伤急救、冻伤急救)。A对B错

考题 对于重度冻伤的患者,可用火烤,促进患部愈合。

考题 对冻伤局部水泡的正确处理是()A、直接包扎B、剪破后包扎C、消毒后直接包扎D、暴露疗法

考题 皮肤全层冻伤,损伤达皮肤深层,局部红肿明显,可有水泡出现,内有血清样或血性液体,疼痛剧烈,数日内水泡干枯,2~3周内形成黑色干痂,脱落后创面愈合。这是()冻伤的表现。A、Ⅰ度(红斑性冻伤)B、Ⅱ度(小泡性冻伤)C、Ⅲ度(坏死性冻伤)

考题 冻伤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治疗原则有()A、抓紧时间尽快复温B、局部涂膜冻伤膏C、改善局部微循环D、抗休克、抗感染及保暖E、迅速脱离寒冷环境

考题 过冷、过热循环的目的是提高产冷量。

考题 冻伤急救和复温过程,哪些是正确的()A、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B、应用温水38℃-42℃浸泡患部C、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部位D、一般在30min-60min内可复温E、复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考题 为冻伤人员的冻伤部位解冻时, 正确的做法是()A、火烤B、用御寒的衣服或毛毯盖着冻伤部位,条件允许者,可用不超过40℃ 的温水浸泡,直至冻伤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C、不低于50℃的热水浸泡D、用雪或其他物体直接摩擦患处

考题 局部冻伤时急救措施是什么?

考题 局部冻伤的现场急救:用()的温热水洗几次,擦干,搽冻伤膏,盖上棉花制品或其他保暖物品。包扎要较松,以免压迫局部血管。A、15~30℃B、25~35℃C、35~40℃D、大于40℃

考题 由于局部高速水流的摆动与脉动,呈现时发时息,时强时弱的泡水称(),该泡不易发现,具有阵发性,易使操作者措手不及,出现险情。A、拦马泡B、分迳泡C、冷泡D、沙泡

考题 换热器在运行中,截止流速尽量采用较高速度,目的是()。A、提高传热效果B、减少结垢C、防止产生局部过热

考题 冻伤病人急救时不宜()A、将伤肢或冻僵的身体浸入40~42℃温水中B、无温水时用火烘烤C、用人体体温温暖局部D、心跳呼吸停止者需行抢救E、轻轻按摩冻伤周围正常组织以复温

考题 多选题冻伤急救和复温过程,哪些是正确的()A迅速使病人脱离低温环境和冰冻物体B应用温水38℃-42℃浸泡患部C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部位D一般在30min-60min内可复温E复温后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考题 多选题冻伤患者的现场急救与治疗原则有()A抓紧时间尽快复温B局部涂膜冻伤膏C改善局部微循环D抗休克、抗感染及保暖E迅速脱离寒冷环境

考题 判断题对于重度冻伤的患者,可用火烤,促进患部愈合。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医生在对冻结性冷伤病人进行急救和治疗时,错误的做法是(  )。A 迅速使冻伤患者脱离低温环境B Ⅱ度冻伤部位可外涂冻伤膏C 将冻伤局部放入40℃温水中浸泡D 浸泡时可轻轻按摩未损伤的部位E 应立即脱卸冻结的内衣,并放在火炉旁烘烤

考题 单选题对冻伤局部水泡的正确处理是()A 直接包扎B 剪破后包扎C 消毒后直接包扎D 暴露疗法

考题 多选题容器在下列情况下容易导致蠕变破裂的发生()A结垢B结炭C结疤D局部过热E正常生产

考题 单选题为冻伤人员的冻伤部位解冻时, 正确的做法是()A 火烤B 用御寒的衣服或毛毯盖着冻伤部位,条件允许者,可用不超过40℃ 的温水浸泡,直至冻伤处皮肤颜色恢复正常C 不低于50℃的热水浸泡D 用雪或其他物体直接摩擦患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