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

  • A、自由放任主义
  • B、保守主义
  • C、社会民主主义
  • D、凯恩斯主义

参考答案

更多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主张抛弃自由放任政策,扩大国家的经济职能,实行国家调控,干预经济体系的运行。这一理论体系被称作()A、自由放任主义B、保守主义C、社会民主主义D、凯恩斯主义” 相关考题
考题 彼得斯与沃特曼在1982年出版的()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 A、《财富的分配》B、《探索企业成功之路—美国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C、《政治经济学原理》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英国经济学家()在《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认为,社会的就业量取决于有效需求,而有效需求的大小又主要取决于三个基本心理规律,即消费倾向规律、资本边际效率规律、流动偏好规律。

考题 1776年亚当·斯密()发表,标志着经济学和财政学的产生。A《道德情操论》B.《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C《国富论》D.《自由、市场与国家》

考题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A.阿瑟.奥肯B.凯恩斯C.边沁D.庇古

考题 凯恩斯在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中,提出了他关于货币与经济关系的看法。后来他的追随者又在他的理论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修正,从而形成了凯恩斯学派的货币理论。()

考题 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作者是()A、凯恩斯B、詹姆斯·托宾C、保罗·萨缪尔森D、罗伯特·卢卡斯

考题 1936年()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提出有效需求理论体系和通过国家积极干预经济、实现充分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的主张。A、庇古B、大卫·达维逊C、贝弗里奇D、凯恩斯

考题 ()确立了所谓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A、《公共财政学》B、《货币数量论》C、《就业利息论》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A、《道德情操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国富论》D、《货币数量论》

考题 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而正是(),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考题 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著作。

考题 凯恩斯《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开创了宏观经济学研究的先河。

考题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标志着宏观经济学的产生。

考题 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以凯恩斯的()出版为标志。A、国富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资本论D、道德情操论

考题 《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是亚当斯密的代表作。

考题 宏观经济学的创始人马歇尔的代表作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A、《政府与市场》B、《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国富论》D、《独立宣言》

考题 单选题()确立了所谓凯恩斯主义的基本原理。A 《公共财政学》B 《货币数量论》C 《就业利息论》D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单选题()是现代政治经济学研究的起点,它标志着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A 《道德情操论》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 《国富论》D 《货币数量论》

考题 判断题凯恩斯于1936年出版了他最重要的著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1936年出版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是经济学家凯恩斯的代表著作。A 对B 错

考题 填空题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而正是(),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考题 单选题凯恩斯主义的理论奠基之作为1936年出版的()A 《政府与市场》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 《国富论》D 《独立宣言》

考题 填空题1936年英国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出版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仔细分析了影响就业的因素,提出了新的失业理论,他认为失业有三种:(),而正是非自愿失业,才是本来意义上的失业。

考题 单选题彼得斯与沃特曼在1982年出版的()一书中提出了“企业文化”的概念。A 《财富的分配》B 《探索企业成功之路—美国优秀公司的管理经验》C 《政治经济学原理》D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考题 单选题宏观经济学的迅速发展以凯恩斯的()出版为标志。A 国富论B 《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C 资本论D 道德情操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