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2009年真题)请根据有关刑法原理和规定,对“无罪过就无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1)这种说法是正确的。
(2)罪过亦称犯罪主观要件,是指行为人对自己的危害社会的行为及其危害社会的结果所持的故意或过失的心理态度。人的行为是受思想支配的,任何犯罪行为都是在一定的犯罪心理支配下实施的。在人的行为中,如果缺乏故意或者过失这种犯罪心理态度,就不能构成犯罪,也不能使其负担刑事责任。因此,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构成犯罪的必要条件之一。
(3)犯罪构成,是指我国刑法规定的某种行为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主观要件和客观要件的总和。我国刑法既反对只根据客观危害,不考虑主观罪过的“客观归罪”,也反对只根据主观罪过,不考虑实际危害的“主观归罪”,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犯罪构成理论。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都必须具备犯罪客体、犯罪的客观方面、犯罪主体和犯罪的主观方面这四个要件。
(4)我国刑法对犯罪的故意和过失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任何犯罪的构成都必须要求具有故意或过失的心理状态,否则属于无罪过事件,不负刑事责任。《刑法》第16条明确规定: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成了损害结果,但是不是出于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于不能抗拒或者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不是犯罪。
更多 “(2009年真题)请根据有关刑法原理和规定,对“无罪过就无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相关考题
考题 请对“因为刑法分则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所以见危不救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民间有一种说法:“冤有头,债有主。”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考题 请对“犯罪既遂就是行为人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或者造成了犯罪结果”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醉酒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这一规定的合理性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犯罪对象即是犯罪客体”进行辨析。

考题 民间有一种说法:“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请运用民法原理及有关法律规定对说法加以辨析。

考题 民间流传一种说法:“冤冤相报何时了。”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考题 请根据有关刑法原理和规定,对“无罪过就无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2009年真题)我国民间有一种说法:“父债子还,天经地义。”请运用债的一般原理及继承法的相关规定对其加以辨析。

考题 有的学生说:“无权处分即为无效。”试用民法原理和有关法律规定对该说法加以辨析。

考题 (2005年真题)请对“凡教唆他人犯罪的一律以共犯论处”进行辨析.

考题 (2006年真题)请对“只要构成数罪,就必须实行数罪并罚”的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罪刑法定则法无溯及既往的效力”进行辨析。

考题 (2007年真题)请对“犯罪既遂就是行为人实现了预期的犯罪目的或者造成了犯罪结果”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只要实施数个犯罪行为就必定构成数罪”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犯罪中止只能发生在着手实行犯罪以后”进行辨析

考题 (2010年真题)请对“实施同样的行为,就应当以同样罪名定罪处罚”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2008年真题)请对“因为刑法分则没有规定见危不救罪,所以见危不救行为不构成犯罪”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无罪过则无责任,因此是否构成犯罪则关键看有无罪过”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犯罪既遂后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态”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请对“凡是教唆他人犯罪的都应当视为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有人认为:"没有杀人的目的,就不构成故意杀人罪。"请运用相关刑法理论和规定进行辨析。

考题 我国刑法规定的主观罪过是()。A、犯罪故意B、犯罪过失C、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D、两者都不是

考题 根据刑法规定,一切犯罪构成所必需的主观要件是()。A、犯罪的目的B、犯罪的动机C、罪过D、犯罪行为

考题 问答题请对“凡是教唆他人犯罪的都应当视为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问答题请对“犯罪既遂后不可能再出现犯罪未完成的停止形态”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考题 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主观罪过是()。A 犯罪故意B 犯罪过失C 犯罪故意和犯罪过失D 两者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