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试分析该款的法律规定。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1)该款规定的是犯罪中止。
(2)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行为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因而来完成犯罪的一种犯罪停止形态。
(3)犯罪中止可分为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和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两种。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自动放弃实施继续犯罪,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具有下列特征:
其一,必须是在犯罪预备或者犯罪实行过程中放弃犯罪,这是成立犯罪中止的前提条件。这一特征表明,在从开始实施犯罪预备行为到犯罪实行行为结束前的全部过程中,行为人都可以中止犯罪。但是,如果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既遂状态,则不能成立犯罪中止。
其二,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这是犯罪中止的实质性条件,也是犯罪中止区别于犯罪预备和犯罪未遂的基本特征。所谓自动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出于自己的意志而放弃了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和完成的犯罪。认定自动放弃犯罪,首先,必须要求行为人自认为能够继续实施犯罪与完成犯罪;其次,还必须要求确实是出于行为人本人的意志而自动放弃犯罪,而不是出予行为人意志以外的主客观原因而被迫停止犯罪。至于行为人出予自己的意志而放弃犯罪的动机是什么,则不影响犯罪中止的认定。
其三,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所谓彻底放弃犯罪,是指行为人彻底打消了继续并完成犯罪的念头,彻底放弃实施自认为可以继续实施并完成的犯罪行为。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实施完毕犯罪行为后,犯罪结果出现之前,自动采取措施有效地避免犯罪结果发生,因而使犯罪未完成的犯罪停止形态。这种类型的犯罪中止,必须发生在犯罪行为实行完毕、犯罪结果出现以前的过程中,并且具有放弃犯罪的自动性和彻底性。此外,还必须具有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有效性,即行为人必须自动、积极地采取必要措施,有效地防止其所实施完毕的犯罪行为发生法定的犯罪结果。
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4条第1款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试分析该款的法律规定。” 相关考题
考题 根据刑法规定,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___。对于中止犯,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___处罚;造成损害的,应当___处罚。填入横线处正确的一项是( )。A.犯罪中止、免除、减轻B.犯罪中止、减轻、从轻C.犯罪未遂、免除、减轻D.犯罪未遂、减轻、从轻

考题 根据《刑法》,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对于中止犯罪,没有造成损害的,应当()。A.减轻处罚B.免于起诉C.免除处罚

考题 犯罪中止是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停止了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行为。( )

考题 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 )。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E.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犯罪结果的产生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

考题 在犯罪中止中,自动放弃的犯罪中止应满足的条件为( )。A.行为人必须在犯罪过程中放弃犯罪B.行为人必须是自动放弃犯罪C.行为人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行为人必须彻底放弃正在进行的犯罪E.行为人采取有效措施避免了犯罪结果的发生

考题 按照我国刑法,在犯罪过程中,( )是犯罪中止。A.自动放弃犯罪B.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D.由于被人发现,不得不放弃犯罪E.以上都对

考题 犯罪中止成立的条件是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属于()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既遂

考题 以下关于犯罪预备、中止、既遂以及未遂的说法正确的是()。A、为了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的,是犯罪预备B、尚未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C、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D、犯罪的中止和未遂必须发生在着手实施犯罪阶段

考题 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考题 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中止的成立,除应当具备自动放弃犯罪的犯罪中止的时空性、自动性、彻底性等三个特征外,还必须具备()的特征。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A、犯罪预备B、犯罪未遂C、犯罪中止D、犯罪终止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A、犯罪中止B、犯罪终止C、犯罪未遂D、不构成犯罪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终止。()

考题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A、犯罪预备B、犯罪中止C、犯罪未遂D、犯罪既遂

考题 按照我国刑法,在犯罪过程中,()是犯罪中止。A、自动放弃犯罪B、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D、由于被人发现,不得不放弃犯罪E、以上都对

考题 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主要差别在于停止犯罪的原因不同,犯罪中止是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使得犯罪未得逞,犯罪未遂是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发生。

考题 下列关于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说法错误的是()。A、盗窃分子练习偷盗技巧是犯罪预备B、犯罪预备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C、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D、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考题 单选题区分犯罪中止与犯罪未遂的标志是A 是否发生在犯罪过程中B 行为人是否放弃犯罪C 行为人是否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D 行为人是否“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考题 填空题犯罪中止指在犯罪过程中,犯罪人自动放弃犯罪或者()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

考题 多选题按照我国刑法,在犯罪过程中,()是犯罪中止。A自动放弃犯罪B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C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D由于被人发现,不得不放弃犯罪E以上都对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犯罪的预备、未遂和中止,说法错误的是()。A 盗窃分子练习偷盗技巧是犯罪预备B 犯罪预备行为不具有社会危害性C 已经着手实行犯罪,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的,是犯罪未遂D 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中止

考题 单选题在犯罪过程中,犯罪分子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行为是()。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中止D 犯罪终止

考题 判断题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犯罪未遂。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犯罪停止形态,称为(  )。[2003年真题]A 犯罪预备B 犯罪未遂C 犯罪停止D 犯罪中止

考题 单选题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发生的,是()。A 犯罪预备B 犯罪中止C 犯罪未遂D 犯罪既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