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

A.毁形
B.分离针头
C.回套针帽
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
E.置入锐器盒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更多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毁形 B.分离针头 C.回套针帽 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 E.置入锐器盒” 相关考题
考题 患者,男,4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第9天,已拆线,今晨患者剧烈咳嗽后,自觉伤口剧痛。护士检查见伤口敷料被淡红色血液渗湿,伤口有5cm长裂缝,未见有肠管脱出,该护士应首先考虑是A.胃肠吻合口狭窄B.伤口裂开C.切口出血D.切口感染E.肺部感染

考题 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监测血糖变化B.监测生命体征C.观察皮肤受压情况D.查看患者病历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考题 为患者采血后的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分离针头B、回套针帽C、毁形D、置入锐器盒E、直接丢入病区垃圾桶

考题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毁形B.分离针头C.回套针帽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E.置入锐器盒

考题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者。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禁止陪护及探视B.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识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

考题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禁止陪护及探视B、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记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护士更换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时应注意A、只要手不接触血迹,可不戴手套B、血液污染面积少时,可不戴手套C、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认真洗手D、铺干净床单时可不需要戴手套E、只要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不需洗手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毁形B、分离针头C、回套针帽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E、置入锐器盒

考题 患者,男,60岁,确诊艾滋病毒感染1年。现阑尾炎术后1天,创面有少量渗血。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禁止陪护及探视B、限制患者与他人接触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志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在患者床头柜上放置预防艾滋病的提示护士更换被血液污染的被服时防护重点是( )A、手部皮肤完好,可不戴手套B、血液污染面积少时,可不戴手套C、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认真洗手D、未戴手套时,应避免手部被污染E、只要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不需洗手采血后注射器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 )A、毁形B、分离针头C、回套针帽D、放入垃圾袋E、置入锐器盒

考题 患者女,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毁形B、分离针头C、回套针帽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E、置入锐器盒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禁止陪护及探视B、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识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护士更换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时应注意A、只要手不接触血迹,可不戴手套B、血液污染面积少时,可不戴手套C、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认真洗手D、铺干净床单时可不需要戴手套E、只要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不需洗手

考题 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切除术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监测血糖变化B、监测生命体征C、观察皮肤受压状况D、查看患者病历E、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考题 患者,男性,47岁。胃大部切除术后第9天,已拆线。今晨患者剧烈咳嗽后,自觉伤口剧痛。护士检查见伤口敷料被淡红色血液渗湿。伤口有5cm长裂缝,未见有肠管脱出,该护士应首先考虑是A、胃肠吻合口狭窄B、伤口裂开C、切口出血D、切口感染E、肺部感染

考题 患者,女性,56岁,胃癌。胃大部手术切除后第2天,刀口无明显渗血,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患者主诉刀口疼痛、乏力。护士应给予患者的等级护理是 A.特别护理 B.一级护理 C.二级护理 D.三级护理 E.围术期护理

考题 患者,男,60岁,确诊艾滋病毒感染1年。现阑尾炎术后1天,创面有少量渗血。采血后注射器最恰当的处理方法是A.销毁 B.分离针头 C.回套针帽 D.放入垃圾袋 E.置入锐器盒

考题 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A: 监测血糖变化 B: 监测生命体征 C: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 D: 查看患者病历 E: 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考题 患者,男性,40岁。胃大部切除术后第6天,当班护士观察到患者体温上升至38.5℃,诉切口疼痛。该护士首先考虑患者为A、切口感染 B、盆腔脓肿 C、吻合口瘘 D、切口裂开 E、外科热

考题 患者女,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 A.毁形 B.分离针头 C.回套针帽 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 E.置入锐器盒

考题 患者女,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 A.禁止陪护及探视 B.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 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识 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 E.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

考题 患者,女性,50岁。因胃溃疡行毕Ⅰ氏胃大部切除术,术后当日,护士应严密观察A.伤口渗血 B.血压 C.切口疼痛 D.肠鸣音与肛门排气 E.胃管引流液与血压变化

考题 某患者因胃癌行胃大部分切除术。术后第1天除生命征外,护士最应重点观察的是()A、神智B、尿量C、肠鸣音D、腹胀E、胃管引流液

考题 患者,女性,56岁,胃癌。胃大部手术切除后第2天,刀口无明显渗血,给予禁食,静脉营养。患者主诉刀口疼痛、乏力。护士应给予患者的等级护理是()。A、特别护理B、一级护理C、二级护理D、三级护理E、围术期护理

考题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毁形B、分离针头C、回套针帽D、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E、置入锐器盒

考题 女性,73岁,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第6天,患者于剧烈咳嗽后突感手术切口疼痛,检查发现有大量淡红色液自切口流出,手术切口全层裂开,并有肠管自切口脱出。预防手术切口裂开的方法不包括()。A、加用减张缝线B、及时处理术后腹胀C、避免术后腹压骤然增加D、加用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E、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考题 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禁止陪护及探视B、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C、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识D、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艾滋病病毒感染2年。护士更换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时应注意( )A 只要手不接触血迹,可不戴手套B 血液污染面积小时,可不戴手套C 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认真洗手D 铺干净床单时可不需要戴手套E 只要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不需洗手

考题 单选题患者男,26岁,血友病16年,胃大部分切除术后2小时出现烦躁不安,术口敷料渗血,值班护士首先应采取的措施是( )A 监测血糖变化B 监测生命体征C 观察皮肤受压情况D 查看患者病历E 查看四肢活动情况

考题 单选题女性,73岁,右半结肠切除术后第6天,患者于剧烈咳嗽后突感手术切口疼痛,检查发现有大量淡红色液自切口流出,手术切口全层裂开,并有肠管自切口脱出。预防手术切口裂开的方法不包括()。A 加用减张缝线B 及时处理术后腹胀C 避免术后腹压骤然增加D 加用适当的腹部加压包扎E 早期联合应用大剂量抗生素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2年。护士更换被血液污染的床单时应注意()。A 只要手不接触血迹,可不戴手套B 血液污染面积少时,可不戴手套C 戴手套操作,脱手套后认真洗手D 铺干净床单时可不需要戴手套E 只要操作时戴手套,操作后不需洗手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2年。对于采血后注射器的处理最合适的方法是()。A 毁形B 分离针头C 回套针帽D 直接丢弃入病区垃圾桶E 置入锐器盒

考题 单选题患者,女性,37岁,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第1天,护士查看切口发现有少量渗血,患者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2年。护士对该患者的护理措施正确的是()。A 禁止陪护及探视B 告诉其他患者不要同该患者交谈C 在患者床头卡贴隔离标识D 告知患者应履行“防止感染他人”的义务E 向患者询问感染的原因并行道德宣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