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上述案例的社会工作研究者采用的是实验研究法,实验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有两种: 第一,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第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此种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反映了自变量影响。
上述案例中的社会工作研究者将失业人员分为A、B两组,先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然后安排其中一组参加就业培训,另一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对两组进行测试,说明他采用的是前后测控组设计。
实验研究法存在一定的优劣。优点:可以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缺点: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使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以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方面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题。
更多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相关考题
考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A组是控制组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D.B组是控制组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考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尊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遣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l.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8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8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单后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对比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其次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A.A组是控制组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D.B组是控制组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考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匹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研究设计是()。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单后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A.1.3 B.1.2 C.1.0 D.1.1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得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社工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作,前侧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对比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 索罗门四组设计B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社工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作,前侧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 2.5分B 2.2分C 1.9分D 1.8分

考题 单选题某研究者将某戒毒机构中的40名吸毒者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成员参加“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不接受任心理支持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有40名酗酒者,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辅导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l.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8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l.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 2.5分B 2.2分C 1.9分D 1.8分

考题 多选题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8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AA组是控制组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DB组是控制组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O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A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 评估设计C 单后设计D 方案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 2.5分B 2.2分C 1.9分D 1.8分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2010年真题]A 2.5分B 2.2分C 1.9分D 1.8分

考题 多选题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办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然后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  )。[2009年真题]AA组是控制组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DB组是控制组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

考题 多选题某青少年服务中心社会工作者小张为社区青少年开展成长小组以提高其自信水平,并采用实验法进行设计。他首先招募了20名社区青少年,将其随机配对为A、B两组;其次运用自信量表对所有20名社区青少年进行测量,发现两组的自信水平非常接近;小张随后对A组开展了若干次小组活动,B组则无任何专门安排;最后测量两组社区青少年的自信水平,并比较其差异。在此过程中()。AA组是控制组B自变量是几次小组活动C研究者采用前后测控制组设计DB组是控制组E两组最后测量结果的差异可以视为几次小组活动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