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更多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和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A、所罗门四组设计 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相关考题
考题 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 )。A.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 控制组成绩)?100B.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C.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D.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 控制组成绩)?100

考题 研究者欲了解技术培训对提升参与者就业自信心的影响,在实验过程中,他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尊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0分和3.0分。结果显示:实验组得分增1.2分,控制组得分增0.1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1.1分。可以认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遣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8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l.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8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8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单后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对比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要求()。A: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B: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 C: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 D: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考题 研究者将16位残疾人分为匹配的两组,利用自信心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平均分分别是2.5分和2.9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生活技能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之后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由此得出技能培训对残疾人自信心提升的效果。研究者采用的是( )。 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B.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C.行动研究 D.比较研究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30位失业者匹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级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和3.0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研究设计是()。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单后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实验者想要研究比赛前一个月强化训练运动员成绩的影响。将两组长跑运动员随机分配在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接受一个月强化训练,而控制组只接受一般训练,最后两组进行比赛测量成绩,发现控制组不但比实验组成绩好,还远远高于自身平时水平,这是实验过程中出现了(  ) A.约翰亨利效应 B.安慰剂效应 C.罗森塔尔效应 D.顺序效应

考题 研究者希望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对提升大学生就业信心的影响,将30位大学生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9分和3.0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培训,控制组不接受任何培训。再测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4.2分和3.2分。实验刺激净效果为()分。A.1.3 B.1.2 C.1.0 D.1.1

考题 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得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是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A: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B: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C:索罗门四组设计 D: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考题 为评估针对青少年沉湎网络的干预项目,研究者挑选了两个社区分别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两个社区的青少年沉湎网络的比例相同,其他方面也较接近。对实验组的社区青少年每月进行一次有关网络负面作用的讲座,控制组则无上述安排。半年后,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该指标分别为10%和18%,可以认为干预是有效的。此实验设计方法属于()。A.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B.多组时间序列设计 C.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D.单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在研究失业人员就业问题时,将30位失业者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9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0分和3.0分。? 问题:? 请根据社会工作研究相关知识,分析上述案例中社会工作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并仔细说明其优劣。

考题 实验组和控制组

考题 社工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作,前侧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A、2.5分B、2.2分C、1.9分D、1.8分

考题 社会工作研究者将20位大学毕业生分配为A、B两组,使用5分制的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进行测量,两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2.8分和2.7分,然后,安排A组参加就业培训,B组不接受任何训练。两个月后再测试发现,A组和B组平均得分分别是4.2分和3.1分。这位研究者使用的研究设计是()。A、前后测控制组设计B、评估设计C、对比设计D、方案设计

考题 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索罗门四组设计B、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关于实验组与控制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组是实验过程中接受实验剌激的那一组对象B、在任何一个实验设计中,至少会有一个实验组C、控制组也称为对照组,在实验过程中同样给予实验刺激D、研究者通过比较实验组和控制组观察结果,来分析和说明实验刺激的作用和影响

考题 单选题在实验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将20位失业者分为随机的或匹配的两组后,利用自信量表对两组人员分别进行测量。结果显示,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平均得分分别是2.0分和2.1分。然后安排实验组参加求职技巧训练,控制组则不接受任何训练。再次测量后发现,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得3.0分和2.5分。结果显示:求职技巧训练在一定程度上会提高参与者的就业自信心。这种实验设计属于( )。A 索罗门四组设计B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C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研究者将某戒毒机构中的40名吸毒者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成员参加“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不接受任心理支持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戒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有40名酗酒者,研究者将其随机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专业辅导服务。经过3个月后,研究者对两组研究对象进行戒酒自信心测试,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酗酒者心理支持小组”服务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这是(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准实验设计D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

考题 单选题某社区的40名失业者被分为相似的两组后,实验组参加技术培训,而控制组没有接受任何训练。后又测得实验组和控制组的自信心,得分分别为3.4分和2.7分,可以认为,技术培训的效果为0.7分。上述实验设计方法属于(  )。A 单后测控制组设计B 前后测控制组设计C 非对等控制组设计D 简单时间序列设计

考题 单选题有控制组的事前事后对比实验要求( )。A 事前对实验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B 事前对控制组正常情况进行测量,实验后再测量,将两次测量结果进行比较C 在同一时间内,将控制组与实验组进行对比D 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分别进行事前事后测量,然后进行对比分析

考题 单选题社会工作者小王准备对失业者开展小组工作,她将20名失业者分为匹配的两组并采用0~5分的自信量表做测量工具,前测显示,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1.5分和1.6分,小王对A组开展小组工作,B组不安排任何活动,后测发现A组和B组的平均得分分别是3.7分和1.9分,根据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原理,这次小组工作的净效果是(  )。[2010年真题]A 2.5分B 2.2分C 1.9分D 1.8分

考题 单选题默多克(Murdock.D.D)的迁移率计算公式表述为()。A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B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C 迁移率(%)=(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100D 迁移率(%)=(控制组成绩-实验组成绩)÷(实验组成绩+控制组成绩)×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