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下列问题。[说明]?? ?采用归并排序对n个元素进行递增排序时,首先将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各含n/2个元素的两个子数组,然后用归并排序对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最后合并两个已经排序的子数组得到排序结果。?? ?下面的C代码是对上述归并算法的实现,其中的常量和变量说明如下:?? ?arr:待排序数组?? ?P,q,r: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P到q,另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q+1到r?? ?begin,end:待排序数组的起止位量?? ?left,right:临时存放待合并的两个子数组?? ?n1,n2:两个子数组的长度?? ?i,j,k:循环变量?? ?mid:临耐变量?? ?[C代码]?? ?#inciude<stdio, h>?? ?#include<stdlib, h>?? ?Define MAX 65536?? ?void merge(int arr [ ],int p,int q,int r) {?? ?int * left,* right;?? ?int n1,n2,I,j,k;?? ?n1=q-p+1;?? ?n2=r-q;?? ?If(left=(int *)malloc((n1+1) * sizeof(int)))=NULL) {?? ?Perror( "malloc error" );?? ?exit11?? ?}?? ?If((right = (int *)malloc((n2+1) * sizeof(int)))=NULL)?? ?Perror("malloc error");?? ?exit 11;?? ?}?? ?for(i=0;i<n1;i++){?? ?left[i]=arr [p+i];?? ?}?? ?left[i]=MAX;?? ?for(i=0;i<n2;i++){?? ?right[i]=arr[q+i+1]?? ?}?? ?right[i]=MAX;?? ?i=0;j=0;?? ?For(k=p;______;k++){?? ?If(left[i]>right[j] {?? ?______?? ?j++;?? ?}else{?? ?arr[k1]=left[i];?? ?i++;?? ?}?? ?}?? ?}?? ?Void merge Sort(int arr[ ], int begin, int end) {?? ?int mid;?? ?if(______){?? ?mid=(begin + end)/2;?? ?merge Sort(arr,begin,mid);?? ?______;?? ?Merge(arr,begin,mid,end);?? ?}?? ?}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11、k<=r arr[k]=right[j] begin<end mergeSort(arr,mid+1,end)[解析] 首先,函数void merge(int arr[],int P,int q,int r)的意思是:对子数组arr[P…q]和子数组arr[q+L..r]进行合并。因此第一空为k<=q;由于是采用归并排序对n个元素进行递增排序,所以第二空是将left[i]和right[j]的小者存放到arr[k]中去,即arr[k]=right[j]:当数组长度为1时,停止递归,因为此时该数组有序,则第三空为begin<end,即数组至少有两个元素才进行递归。合并了begin到mid之间的元素,继续合并mid+1到end之间的元素,则第四空为mergeSort(arr,mid+1,end)。12、分治 T(n)=2T(n/2)+O(n) O(nlogn) O(n)[解析] 归并算法实际上就是将数组一直往下分割,直到分割到由一个元素组成的n个子数组,再往上两两归并。 将数组进行分割需要logN步,因为每次都是讲数组分割成两半(2x=N,x=logN)。 合并N个元素,需要进行N步,也就是O(N),则总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N)。 合并过程中,使用了”个中间变量存储,left=(int*)malloc((n1+1)*sizeof(int))。所以空间复杂度为O(n)。 推导递归式:假设n个元素进行归并排序需要T(n),可以将其分割成两个分别有n/2个元素的数组分别进行归并,也就是2T(n/2),在将这两个合并,需要O(n)的时间复杂度,则推导公式为T(n)=2T(n/2)+O(n)。13、n1+n2    
更多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下列问题。[说明]?? ?采用归并排序对n个元素进行递增排序时,首先将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各含n/2个元素的两个子数组,然后用归并排序对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最后合并两个已经排序的子数组得到排序结果。?? ?下面的C代码是对上述归并算法的实现,其中的常量和变量说明如下:?? ?arr:待排序数组?? ?P,q,r: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P到q,另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q+1到r?? ?begin,end:待排序数组的起止位量?? ?left,right:临时存放待合并的两个子数组?? ?n1,n2:两个子数组的长度?? ?i,j,k:循环变量?? ?mid:临耐变量?? ?[C代码]?? ?#inciude<stdio, h>?? ?#include<stdlib, h>?? ?Define MAX 65536?? ?void merge(int arr [ ],int p,int q,int r) {?? ?int * left,* right;?? ?int n1,n2,I,j,k;?? ?n1=q-p+1;?? ?n2=r-q;?? ?If(left=(int *)malloc((n1+1) * sizeof(int)))=NULL) {?? ?Perror( "malloc error" );?? ?exit11?? ?}?? ?If((right = (int *)malloc((n2+1) * sizeof(int)))=NULL)?? ?Perror("malloc error");?? ?exit 11;?? ?}?? ?for(i=0;i<n1;i++){?? ?left[i]=arr [p+i];?? ?}?? ?left[i]=MAX;?? ?for(i=0;i<n2;i++){?? ?right[i]=arr[q+i+1]?? ?}?? ?right[i]=MAX;?? ?i=0;j=0;?? ?For(k=p;______;k++){?? ?If(left[i]>right[j] {?? ?______?? ?j++;?? ?}else{?? ?arr[k1]=left[i];?? ?i++;?? ?}?? ?}?? ?}?? ?Void merge Sort(int arr[ ], int begin, int end) {?? ?int mid;?? ?if(______){?? ?mid=(begin + end)/2;?? ?merge Sort(arr,begin,mid);?? ?______;?? ?Merge(arr,begin,mid,end);?? ?}?? ?}” 相关考题
考题 插入排序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序列中取出一个数据,插入到已排序序列中的正确位置,InsertSort 类的成员函数sort()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请将画线处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class InsertSort{public:InsertSort(int*a0,int n0):a(a0),n(n0){}//参数组首地址,n 是数组元素个数void sort(){//此函数假设已排离序列初始化状态只包含a[0],未排序序列初始为a[1]?a[n-1]for (int i=1;iint j;for( [14] j0;--j){if(ta[j-1])break;a[j]=a[j-1];}a[j]=t;}}protected:int*a,n;//指针a 用于存放数组首地址,n 用于存放数组元素个数};

考题 已知函数 void- sort(int Array[-1 int N的功能:采用选择排序法将具有N元素的整型数组Aray按由大到小排序元素,排序好的元素仍然放在数组Aray里面。例如:如果原来数组为”1432567,则排序后为”7654321″。編写该函数的实现代码,并要求编写main()函数,对实现函数的进行测试 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考题 ( 14 ) 插入排序算法的主要思想是 : 每次从未排序序列中取出一个数据 , 插入到已排序序列中的正确位置 。InsertSort 类的成员函数 sort() 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请将画线处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class InsertSort{public:InsertSort(int* a0, int n0) :a(a0), n(n0) {} // 参数 a0 是某数组首地址, n 是数组元素个数void sort( ){// 此函数假设已排序序列初始化状态只包含 a[0] ,未排序序列初始为 a[1]...a[n-1]for (int i=1; iint t=a[i];int j;for ( 【 14 】 ; j0; --j){if (t=a[j-1]) break;a[j]=a[j-1];}a[j]=t;}}protected:int *a, n; // 指针 a 用于存放数组首地址, n 用于存放数组元素个数};

考题 对n个元素的数组进行(),其平均时间复杂度和最坏情况下都为O(nlogn)。A.希尔排序B.快速排序C.堆排序D.选择排序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流程图和算法,将应填(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用N - S盒图形式描述了数组A中的元素被划分的过程。其划分方法是:以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将小于基准数的元素向低下标端移动,而大于基准数的元素向高下标端移动。当划分结束时,基准数定位于A[i],并且数组中下标小于i的元素的值均小于基准数,下标大于i的元素的值均大于基准数。设数组A的下界为 low,上界为high,数组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对数组(4,2,8,3,6),以4为基准数的划分过程如下:[流程图][算法说明]将上述划分的思想进一步用于被划分出的数组的两部分,就可以对整个数组实现递增排序。设函数int p(int A[],int low,int hieh)实现了上述流程图的划分过程并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递归函数void sort(int A[],int L,int H)的功能是实现数组A中元素的递增排序。[算法]void sort(int A[],int L,int H) {if (L<H) {k=p(A,L,R); //p()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sort((4)); //小于基准敷的元素排序sort((5)); //大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

考题 插入排序算法的主要思想是:每次从未排序序列中取出一个数据,插入到己排序序列中的正确位置。InsertSort类的成员函数sort()实现了插入排序算法。请将画线处缺失的部分补充完整。class InsertSort{public:InsertSort(int* a0,int n0):a(a0),n(n0){}//参数a0是某数组首地址,n是数组元素个数void sort(){//此函数假设已排序序列初始化状态只包含a[0],未排序序列初始为a[1]…a[n-1]for(int i=1;i<n;++i){int t=a[i];int j;for(【 】;j>0;--j){if(t>=a[j-1])break;a[j]=a[j-1];}a[j]==t;}}protected:int*a,n;//指针a用于存放数组首地址,n用于存放数组元素个数};

考题 阅读以下算法说明,根据要求回答问题1~问题3。[说明]快速排序是一种典型的分治算法。采用快速排序对数组A[p..r]排序的3个步骤如下。1.分解:选择一个枢轴(pivot)元素划分数组。将数组A[p..r]划分为两个子数组(可能为空)A[p..q-1]和A[q+1..r],使得A[q]大于等于A[p..q-1]中的每个元素,小于A[q+1..r]中的每个元素。q的值在划分过程中计算。2.递归求解:通过递归的调用快速排序,对子数组A[p..q-1]和A[q+1..r]分别排序。3.合并:快速排序在原地排序,故无需合并操作。下面是快速排序的伪代码,请将空缺处(1)~(3)的内容填写完整。伪代码中的主要变量说明如下。A:待排序数组p,r:数组元素下标,从p到rq:划分的位置x:枢轴元素i:整型变量,用于描述数组下标。下标小于或等于i的元素的值,小于或等于枢轴元素的值j:循环控制变量,表示数组元素下标

考题 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将解答填入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A中的各元素A(1),A(2),…,A(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数组B中的各元素B(1),B(2),…,B(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可以将数组A与数组B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C中,且按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例如,设数组A中有元素:2,5, 6,7,9;数组B中有元素2,3,4,7:则数组C中将有元素:2,2,3,4,5,6,7, 7, 9。【流程图】

考题 ●用插入排序和归并排序算法对数组3,1,4,1,5,9,6,5进行从小到大排序,则分别需要进行 (65) 次数组元素之间的比较。(65)A.12,14B.10,14C.12,16D.10,16

考题 通过设置基准(枢轴)元素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使得其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大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小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递归地进行相同思路的排序处理,这种排序方法称为()。 A、快速排序B、冒泡排序C、简单选择排序D、归并排序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流程图和算法,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对应栏内。【流程图说明】下图所示的流程图5.3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数组Array中的元素被划分的过程。其划分方法;以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将小于基准数的元素向低下标端移动,而大于基准数的元素向高下标端移动。当划分结束时,基准数定位于Array[i],并且数组中下标小于i的元素的值均小于基准数,下标大于i的元素的值均大于基准数。设数组A的下界为low,上界为high,数组中的元素互不相同。【算法说明】将上述划分的思想进一步用于被划分出的数组的两部分,就可以对整个数组实现递增排序。设函数int p(int Array[],int low,int high)实现了上述流程图的划分过程并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r ray中的下标。递归函数void sort(int Array[],int L,int H)的功能是实现数组Array中元素的递增排序。【算法】void sort(int Array[],int L,int H){if (L<H) {k=p(Array,L,H);/*p()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rray中的下标*/sort((4));/*小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sort((5));/*大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

考题 F. 归并排序{a为序列表,tmp为辅助数组}procedure merge(var a:listtype; p,q,r:integer);{将已排序好的子序列a[p..q]与a[q+1..r]合并为有序的tmp[p..r]}var I,j,t:integer;tmp:listtype;

考题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log2n),且是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归并排序 C.堆排序 D.冒泡排序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C代码,回答问题1至问题3,将解答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采用归并排序对n个元素进行递增排序时,首先将n个元素的数组分成各含n/2个元素的两个子数组,然后用归并排序对两个子数组进行递归排序,最后合并两个已经排好序的子数组得到排序结果。 下面的C代码是对上述归并算法的实现,其中的常量和变量说明如下: arr:待排序数组 p,q,r: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p到q,另一个子数组的位置从q+1到r begin,end:待排序数组的起止位置 left,right:临时存放待合并的两个子数组 n1,n2:两个子数组的长度 i,j,k:循环变量 mid:临时变量 【C代码】inciudestdio.h inciudestdlib.h define MAX 65536 void merge(int arr[],int p,int q,int r) { int *left, *right; int n1,n2,i,j,k; n1=q-p+1; n2=r-q; if((left=(int*)malloc((n1+1)*sizeof(int)))=NULL) { perror(malloc error); exit(1); } if((right=(int*)malloc((n2+1)*sizeof(int)))=NULL) { perror(malloc error); exit(1); } for(i=0;in1;i++){ left[i]=arr[p+i]; } left[i]=MAX; for(i=0; in2; i++){ right[i]=arr[q+i+1] } right[i]=MAX; i=0; j=0; for(k=p; (1) ; k++) { if(left[i] right[j]) { (2) ; j++; }else { arr[k]=left[i]; i++; } } } void mergeSort(int arr[],int begin,int end){ int mid; if( (3) ){ mid=(begin+end)/2; mergeSort(arr,begin,mid); (4) ; merge(arr,begin,mid,end); } }【问题1】 根据以上说明和C代码,填充1-4。 【问题2】 根据题干说明和以上C代码,算法采用了(5)算法设计策略。 分析时间复杂度时,列出其递归式位(6),解出渐进时间复杂度为(7)(用O符号表示)。空间复杂度为(8)(用O符号表示)。 【问题3】 两个长度分别为n1和n2的已经排好序的子数组进行归并,根据上述C代码,则元素之间比较次数为(9)。

考题 ●试题二阅读下列说明、流程图和算法,将应填入(n)处的字句写在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下面的流程图(如图3所示)用N-S盒图形式描述了数组A中的元素被划分的过程。其划分方法是:以数组中的第一个元素作为基准数,将小于基准数的元素向低下标端移动,而大于基准数的元素向高下标端移动。当划分结束时,基准数定位于A[i],并且数组中下标小于i的元素的值均小于基准数,下标大于i的元素的值均大于基准数。设数组A的下界为low,上界为high,数组中的元素互不相同。例如,对数组(4,2,8,3,6),以4为基准数的划分过程如下:【流程图】图3流程图【算法说明】将上述划分的思想进一步用于被划分出的数组的两部分,就可以对整个数组实现递增排序。设函数int p(int A[],int low,int high)实现了上述流程图的划分过程并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递归函数void sort(int A[],int L,int H)的功能是实现数组A中元素的递增排序。【算法】void sort (int A[], int 1,int H){if ( LH){k=p(A,L,R);//p()返回基准数在数组A中的下标sort( (4) );//小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sort( (5) );//大于基准数的元素排序}}

考题 试题一(共 15 分)阅读以下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 ,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 A 中的各元素 A(1),A(2) ,…,A(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 ;数组 B 中的各元素 B(1),B(2),…,B(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 。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 可以将数组 A 与数组 B 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 C 中, 且按从小到大排序 (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 。例如,设数组 A 中有元素:2,5,6,7,9;数组B 中有元素:2,3,4,7;则数组 C 中将有元素:2,2,3,4,5,6,7,7,9。[流程图]

考题 阅读下列说明和流程图,填补流程图中的空缺(1)~(9),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说明】假设数组A中的各元素A⑴,A (2),…,A (M)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M>1):数组B中的各元素B(1) , B (2) . B (N)也已经按从小到大排序(N≥1)。执行下面的流程图后,可以将数组A与数组B中所有的元素全都存入数组C中,且按从小到大排序(注意:序列中相同的数全部保留并不计排列顺序)。例如,设数组A中有元素: 2,5,6,7,9;数组B中有元素: 2,3,4,7;则数组C中将有元素: 2,2,3,4,5,6,7,7,9.

考题 快速排序算法是,在排序过程中,在待排序数组中确定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根据基准元素把待排序数组划分成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元素值小于基准元素,而后面一部分元素值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前后两个部分进一步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描述,快速排序算法采用了 ( ) 算法设计策略。已知确定着基准元素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则快速排序算法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 (请作答此空) 。A.O(n)和O(nlgn) B.O(n)和O(n2) C.O(nlgn)和O(nlgn) D.O(nlgn)和O(n2)

考题 快速排序算法在排序过程中,在待排序数组中确定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根据基准元素把待排序数组划分成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元素值小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后面一部分元素值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前后两个部分进一步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描述,快速排序算法采用了( )算法设计策略。已知确定基准元素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Θ(n),则快速排序算法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请作答此空)。

考题 通过设置基准(枢轴)元素将待排序的序列划分为两个子序列,使得其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大于基准元素,另一个子序列的元素均不小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两个子序列继续递归地进行相同思路的排序处理,这种排序方法称为( )。A.快速排序 B.冒泡排序 C.归并排序 D.简单选择排序

考题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O(n^2),且是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归并排序 C.堆排序 D.直接插入排序

考题 快速排序算法在排序过程中,在待排序数组中确定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根据基准元素把待排序数组划分成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元素值小于基准元素,而后面一部分元素值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前后两个部分进一步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描述,快速排序算法采用了(61)算法设计策略。已知确定着基准元素操作的时间复杂度为O(n),则快速排序算法的最好和最坏情况下的时间复杂度为(62)。A.O(n)和O(nlgn) B.O(n)和O(n2) C.O(nlgn)和O(nlgn) D.O(nlgn)和O(n2)

考题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平均时间复杂度为O(n^2)??,且是不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有可能发生改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归并排序 C.直接选择排序 D.冒泡排序

考题 若要求对大小为n的数组进行排序的时间复杂度为,且是稳定的(即如果待排序的序列中两个数据元素具有相同的值,在排序前后它们的相对位置不变),则可选择的排序方法是( )A.快速排序 B.归并排序 C.堆排序 D.冒泡排序

考题 快速排序算法在排序过程中,在待排序数组中确定一个元素为基准元素,根据基准元素把待排序数组划分成两个部分,前面一部分元素值小于等于基准元素,而后面一部分元素值大于基准元素。然后再分别对前后两个部分进一步进行划分。根据上述描述,快速排序算法采用了()算法设计策略。A、分治B、动态规划C、贪心D、回溯

考题 对用数组存储的线性表(16,15,32,11,6,30),用快速排序算法进行由小到大排序,若排序下标范围为0~5,选择元素16作为支点,调用一趟快速排序算法后,元素16在数组中的下标位置为()

考题 冒泡排序算法中降序排序指的是()A、从高到低排列数组元素值B、从低到高排列数组元素的值C、由横向到纵向排列数组元素的值D、由纵向到横向排列数组元素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