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
A

砂垫层

B

灰土垫层

C

碎石桩

D

强夯

E

灰土桩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基本概念题,各种地基处理方法的应用范围 换土垫层法适用于处理浅层非饱和软弱土层、湿陷性黄土、膨胀土、季节性冻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强夯法是利用强大的夯击能,迫使深层土液化和动力固结,使土体密实,用以提高地基土的强度并降低其压缩性、消除土的湿陷性、胀缩性和液化性。 碎石桩适用于地基土的不排水抗剪强度大于20kPa的淤泥、淤泥质土、砂土、粉土、粘性土和人工填土等地基。对不排水抗剪强度小于20kPa的软土地基,采用碎石桩时须慎重。 灰土桩适用于处理地下水位以上湿陷性黄土、新近堆积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 砂垫层多用于中小型建筑工程的浜、塘、沟等的局部处理。适用于一般饱和、非饱和的软弱土和水下黄土地基处理,不宜用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也不适宜用于大面积堆载、密集基础和动力基础的软土地基处理。 湿陷性黄土的处理应直接消除其湿陷性或作防水处理,以阻止地表水的渗透。
更多 “多选题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A砂垫层B灰土垫层C碎石桩D强夯E灰土桩” 相关考题
考题 对于,可有效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方法是(  )。 A、强夯法 B、预压法 C、砂石桩法 D、振冲法

考题 关于土桩与灰土桩说法中,错误的有( )。 A. 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B.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C.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D. 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E. 土桩与灰土桩对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均不宜采用

考题 关于土桩与灰土桩的说法,错误的有( )。A.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B.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C.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 D.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 E.土桩与灰土桩对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均不宜采用

考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对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二分之一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三分之二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15cm。

考题 在按《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J 25—90)对处于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上的乙类建筑物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措施中正确的是( )。A.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C.m B.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1/2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C.m C.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40 C.m D.消除厚度不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2/3的土的湿陷性并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小于20 C.m

考题 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消除地基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压缩层厚度的2/3 B.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不应小于湿陷性土层厚度的2/3,并应控制未处理土层的湿陷量不大于20cm C.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 D.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考题 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多层丙类建筑,消除地基部分湿陷量的最小处理厚度,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当地基湿陷等级为Ⅰ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应小于1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B、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Ⅱ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2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湿陷起始压力值不宜小于100kPa C、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Ⅲ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3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200mm D、当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为Ⅳ级时,地基处理厚度不宜小于4m,且下部未处理湿陷性黄土层的剩余湿陷量不应大于300mm

考题 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A、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B、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C、丙类建筑应消除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湿陷性D、在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均不处理

考题 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不正确的说法是()。A、各类湿陷黄土场地,桩端均应支撑在可靠的岩(土)层中B、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或经验公式估算确定C、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现场水平静载荷浸水试验确定D、预先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可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

考题 灰土或素土垫层可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A、1.0~2.0mB、1.0~3.0mC、1.0~4.0mD、4.0~5.0m

考题 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有几种方法,最适宜的是哪一种方法?

考题 关于黄土的说法正确的是()A、并非所有黄土都具有湿陷性B、湿陷性黄土遇水后,产生湿陷变形C、湿陷性黄土分为自重湿陷性黄土和非自重湿陷性黄土D、干燥状态下黄土的工程力学性质很差

考题 重锤夯实法能消除浅层的湿陷性可消除在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

考题 单选题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014年真题]A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B 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C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D 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考题 判断题重锤夯实法能消除浅层的湿陷性可消除在1.0~1.5m深度内土层的湿陷性。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下列哪些地基土适合采用灰土挤密桩法处理?A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B湿陷性黄土、素填土和杂填土C以消除地基土的湿陷性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D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力或增强其水稳性为主要目的的地下水位以上的湿陷性黄土E地基土的含水量小于24%的湿陷性黄土

考题 多选题关于土桩与灰土桩的说法,错误的的有()。A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B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C灰土桩主要适用于消除湿陷性黄土地基的湿陷性D土桩主要适用于提高人工填土地基的承载力E土桩与灰土桩对于地下水位以下或含水量超过25%的土,均不宜采用

考题 单选题对于湿陷性黄土地基,可有效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湿陷性的方法是(  )。A 强夯法B 预压法C 砂石桩法D 振冲法

考题 问答题消除黄土地基的湿陷性有几种方法,最适宜的是哪一种方法?

考题 多选题在湿陷性黄土场地采用桩基础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A各类湿陷黄土场地,桩端均应支撑在可靠的岩(土)层中B单桩竖向承载力特征值可通过现场静载荷试验或经验公式估算确定C单桩水平承载力特征值,宜通过十字板剪切试验确定D预先消除自重湿陷性黄土的湿陷量,可提高桩基竖向承载力

考题 单选题黄土地基进行地基处理时,下列()说法不正确。A 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B 乙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C 丙类建筑应消除自重湿陷性场地的湿陷性D 在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丁类建筑均不处理

考题 多选题关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地基处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各类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物,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采用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基础BⅠ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丙类单层建筑物可不处理地基C乙、丙类建筑物可不消除地基的部分湿陷量D丁类建筑物可不作地基处理,但宜按土的不同湿陷程度采取基本防水和适当的结构措施

考题 多选题可有效地消除或部分消除黄土的湿陷性的方法有:A砂垫层B灰土垫层C碎石桩D强夯E灰土桩

考题 单选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防水措施和结构措施可按一般地区进行设计B 各级湿陷性黄土地基上的甲类建筑可不采取消除全部湿陷量或穿透全部湿陷性土层的地基处理措施,但应采取严格防水措施和减少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的结构措施C 甲类建筑在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处理基础以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D 甲类建筑在非自重湿陷性黄土场地,应将基础下湿陷起始压力小于附加压力与上覆土的饱和自重压力之和的所有土层进行处理或处理至基础下的压缩层下限为止

考题 单选题建筑物消除全部或部分湿陷量时,下述()不正确。()A 整片处理时,处理范围应超出基础外缘每侧不小于2mB 甲类建筑物消除全部湿陷量时,应处理基础下的全部湿陷性土层C 乙类建筑物消除部分湿陷量时,不必处理全部压缩层或湿陷性土层D 丙类建筑物消除部分湿陷量时,最小处理深度应根据地基湿陷等级确定

考题 单选题关于湿陷性黄土,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湿陷性黄土地基遇水后会发生很大的沉降B 湿陷性特指黄土,其他种类的土不具有湿陷性C 湿陷性黄土的湿陷变形与所受到的应力也有关系D 将湿陷性黄土加密到一定密度后就可以消除其湿陷性

考题 单选题灰土或素土垫层可消除湿陷性黄土()的湿陷性。A 1.0~2.0mB 1.0~3.0mC 1.0~4.0mD 4.0~5.0m

考题 单选题为保证湿陷性黄土路基的稳定,宜采取的加固措施是( ),减轻或消除其湿陷性。A 换土法B 表层处理法C 排水固结法D 堆载预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