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
A

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

B

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足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

C

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

D

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

E

以上都不是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 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 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足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 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 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E 以上都不是” 相关考题
考题 下列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危险度的本质是率比B.相对危险度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C.相对危险度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D.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与归因危险度密切相关

考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1倍E.以上都不是

考题 以下关于相对危险度(RR)的叙述,错误的是A、相对危险度的本质是率比B、相对危险度是流行病学病因调查的测量指标C、相对危险度具有疾病预防和公共卫生意义D、病例对照研究中,常用比值比来估计相对危险度E、相对危险度与归因危险度密切相关

考题 衡量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总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C.因素的流行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

考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病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l倍E.以上都不是

考题 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C.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D.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考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 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 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的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在暴露者中,疾病X的发病率比疾病Y高15%

考题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1.0B、1.5C、2.0D、3.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A、0B、25‰C、100‰D、5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考题 病例对照研究中,描述疾病与某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 B.标化死亡率 C.特异危险度 D.比值比 E.超额危险度

考题 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和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为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A、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的发病人数将不同D、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在暴露者中,疾病X的发病率比疾病Y高15%

考题 在队列研究中,评价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的指标包括()。A、比值比(OR)B、相对危险度(RR)C、特异危险度(AR)D、人群归因危险度(FAR)E、标准化死亡比(SMR)

考题 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的是()。A、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存在负联系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关联很强C、是暴露组危险度与对照组危险度之比D、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存在正联系

考题 病例对照研究中,描述疾病与某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相对危险度B、超额危险度C、特异危险度D、标化死亡率E、比值比

考题 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10年中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特异危险度为()A、0B、25‰C、100‰D、50‰E、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考题 衡量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总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B、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C、因素的流行率D、相对危险度E、特异危险度

考题 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C、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D、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考题 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C、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D、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考题 单选题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A 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B 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C 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D 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E 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相对危险度的叙述,正确的是(  )。A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存在负联系B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关联很强C是暴露组危险度与对照组危险度之比D相对危险度的比值范围在0~∞之间E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存在正联系

考题 单选题衡量某因素和某疾病间联系强度的最好指标是()。A 总人群中疾病的发生率B 暴露者中疾病的发生率C 因素的流行率D 相对危险度E 特异危险度

考题 单选题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A 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B 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无联系C 相对危险度为0.001时,比相对危险度为1.1时的联系强度更弱D 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其间存在负联系E 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其间存在正联系

考题 多选题在队列研究中,评价某种暴露与某种疾病的联系的指标包括()。A比值比(OR)B相对危险度(RR)C特异危险度(AR)D人群归因危险度(FAR)E标准化死亡比(SMR)

考题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根据上述资料,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B 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 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 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E 以上都不是

考题 单选题病例对照研究中,描述疾病与某因素联系强度的指标是()A 相对危险度B 超额危险度C 特异危险度D 标化死亡率E 比值比

考题 单选题某流行病学研究选择了1000名因素A的暴露者和2000名非暴露者,随访10年。在随访期间,1000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在2000名非暴露者中发生X疾病100例估计疾病X与因素A暴露史联系的相对危险度为A 1.0B 1.5C 2.0D 3.0E 不能从所给资料中求出

考题 单选题关于相对危险度,下列叙述哪项不正确的是()。A 相对危险度小于1,说明存在负联系B 相对危险度等于1,说明暴露与疾病关联很强C 是暴露组危险度与对照组危险度之比D 相对危险度的取值范围在0-∞之间E 相对危险度大于1,说明存在正联系

考题 单选题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某种暴露与两种不同的疾病X与Y有联系。对疾病X的相对危险度为6.0,特异危险度5%;对疾病Y的相对危险度为3.0,特异危险度为20%。据此,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A 暴露与疾病X的联系强度是与疾病Y的联系强度的4倍B 在未暴露者中,发生疾病Y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X的人数的4倍C 消除暴露后,减少的疾病Y的发病人数和减少的疾病X发病人数将不同D 在暴露者中,发生疾病X的人数将是发生疾病Y的人数的2倍E 以上都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