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苯硫脲液苦味的尝味能力决定于基因T的存在,基因t使人为味盲。纯合体TT能尝出1/750000~l/3000000的苯硫脲溶液的苦味,纯合体tt则只能尝出含量为I/24000以上溶液的苦味,杂合体Tt能尝出1/50000~l/38000的溶液的苦味,T与t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
A

镶嵌显性

B

共显性

C

完全显性

D

不完全显性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对苯硫脲液苦味的尝味能力决定于基因T的存在,基因t使人为味盲。纯合体TT能尝出1/750000~l/3000000的苯硫脲溶液的苦味,纯合体tt则只能尝出含量为I/24000以上溶液的苦味,杂合体Tt能尝出1/50000~l/38000的溶液的苦味,T与t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A 镶嵌显性B 共显性C 完全显性D 不完全显性” 相关考题
考题 玉米T群雄性不育系的恢复受到( )对基因的控制,恢复基因是Rf1和Rf2,这些基因表现为( )作用。T群雄性不育属于( )。

考题 对熊猫体内所有可能与食物选择和消化相关的基因的研究分析显示,熊猫拥有一个典型的肉食动物用来合成一系列消化酶的所有基因。进一步比对熊猫基因组与其他肉食动物基因组的差异,研究人员又发现了另一个奇妙之处。众所周知,甜、咸、酸、苦、鲜是5种基本味觉。但熊猫的味觉感受器基因与狗的相比,虽然在苦味的感觉上似乎略胜一筹,但负责感受鲜味的T1R1基因,却因为发生移码突变而变成了“假基因”。此前的研究表明,T1R1基因和T1R3基因是决定一种动物能否感受到鲜味的关键基因。这一基因的缺失,使得熊猫即使不闻韶乐,也不知肉味。根据这段文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T1R1基因发生移码突变使得熊猫变为“素食主义者”B.熊猫的味觉感受基因组与狗的基因组十分接近C.熊猫体内具有各种用来消化肉食的消化酶D.动物能否感觉到鲜味是以T1R1基因和T1R3基因为决定性因素的

考题 下列各基因型中,属于纯合体的是()AYyRrCcBAabbccCaaBBccDaaBBCc

考题 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相同。近交系动物的基因纯合程度可达98.6%以上。由于基因纯合,动物有了杂合基因型能较广泛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它在繁殖与生长中的环境条件可放宽。

考题 各种动物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并不相同。近交系动物的基因纯合程度可达98.6%以上。由于基因纯合,动物失去了杂合基因型能较广泛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因此,它在繁殖与生长中需要更为严格的环境条件。

考题 蜗牛的有条纹(T)对无条纹(t)为显性。在一个地区的蜗牛种群内,有条纹(TT)个体占35%,无条纹个体占15%,若蜗牛间进行自由交配得到F1,则T基因的频率和F1中Tt基因型的频率分别是()A、60%,48%B、60%,24%C、40%,48%D、40%,24%

考题 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相应()的频率加上()的频率。A、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B、1/2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C、纯合基因型;1/2杂合基因型D、基因;基因型E、基因型;基因

考题 MTHFR 基因C677T 多态性与中国高血压患者Hcy关联 , 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CC/CT基因型高出近1倍。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个体脑卒中发生风险更高:西方荟萃分析表明,TT基因型人群较CC基因型人群卒中风险增加();而在中国人群中,TT基因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了()A、21%;26%B、26%;50%C、40%;28%D、50%;26%

考题 由不同的基因组成的基因型叫做纯合体。

考题 豌豆植株中,高(T)对矮(t)是显性,若子代中有50%是矮杆的,则其亲本的基因组成是()A、TT和ttB、Tt和TtC、Tt和ttD、tt和tt

考题 一般人对苯硫腺感觉味苦,由基因B控制,也有人对其无味觉,叫味盲,由基因b控制。若三对夫妇的子女味盲各是25%、50%和100%。则这三对夫妇最大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A、①②③B、④⑤⑥C、④②⑤D、④⑤②

考题 下列关于纯合体与杂合体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纯合体不含隐性基因B、杂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杂合体C、纯合体的自交后代全是纯合体D、杂合体的双亲至少一方是杂合体

考题 —般人对苯硫脲感觉苦味是由基因B控制的,对其无味觉是由b控制的,称为味盲。有三对夫妇,他们子女中味盲的比例各是25%、50%、100%,则这三对夫妇的基因型最可能是() ①BB×BB ②bb×bb ③BB×bb ④Bb×Bb ⑤Bb×bb ⑥BB×BbA、④⑤⑥B、④②⑤C、④⑤②D、①②③

考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后代中纯合体占总数的()。

考题 对苯硫脲液苦味的尝味能力决定于基因T的存在,基因t使人为味盲。纯合体TT能尝出1/750000~l/3000000的苯硫脲溶液的苦味,纯合体tt则只能尝出含量为I/24000以上溶液的苦味,杂合体Tt能尝出1/50000~l/38000的溶液的苦味,T与t之间的相互作用表现为()。A、镶嵌显性B、共显性C、完全显性D、不完全显性

考题 三对基因纯合体不完全连锁时可产生()种配子。

考题 三对基因的杂种,AA、BB、CC自交,如果基因在常染色体上,且不连锁,后代中纯合体比例为()。A、1/4B、1/8C、7/8D、37/64

考题 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B、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两纯合体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D、不含等位基因

考题 在一个有500个个体的种群中,某一特定基因座位的基因型数目如下:TT250;Tt150;tt100。请问等位基因T的基因频率是多少?()A、0.100B、0.250C、0.500D、0.650E、1.000

考题 小麦的抗锈病与染锈病为一对相对性状,由T、t基因控制;易倒伏与抗倒伏为另一对相对性状,由D、d基因控制。T与t、D与d这两对等位基因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现让抗锈病易倒伏小麦自交,后代出现了染锈病抗倒伏的小麦,请从理论上分析:与亲本不同的性状个体中,其中为纯合体占()。

考题 人类的多指是由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T)控制的,有一对夫妇,丈夫多指,妻子正常,他们生下一个正常的儿子.问这对夫妇的基因型为()A、Tt和TtB、Tt和ttC、tt和ttD、TT和Tt

考题 单选题MTHFR 基因C677T 多态性与中国高血压患者Hcy关联 , TT基因型高血压患者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CC/CT基因型高出近1倍。TT基因型比CC基因型个体脑卒中发生风险更高:西方荟萃分析表明,TT基因型人群较CC基因型人群卒中风险增加();而在中国人群中,TT基因型患者脑卒中风险增加了()A 21%;26%B 26%;50%C 40%;28%D 50%;26%

考题 单选题群体中某一基因的频率等于相应()的频率加上()的频率。A 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B 1/2纯合基因型;杂合基因型C 纯合基因型;1/2杂合基因型D 基因;基因型E 基因型;基因

考题 单选题已知某种植物的高度受2对基因控制,显性基因越多个体越高。一对中等高度的不同基因型个体杂交,F1全部表现为中等高度。以下判断正确的是()A F1全部是纯合体B F1纯合体和杂合体比例各占50%C F1自交,F2出现多种高度,表现型比例呈正态分布D F1测交,后代表现型有2种,比例为1:1

考题 单选题有关纯合体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 由基因组成相同的雌、雄配子形成的合子发育形成的个体B 连续自交性状能稳定遗传C 两纯合体杂交,后代一定是纯合体D 不含等位基因

考题 单选题我国汉族人群中PTC味盲者占9%,味盲基因(t)的频率为。()A 0.81B 0.45C 0.30D 0.09E 0.03

考题 单选题用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所产生的花粉粒,经分别离体培养成幼苗,再用秋水仙素处理,使其成为二倍体,这些幼苗长成后的自交后代()。A 全部为纯合体B 全部为杂合体C 1/16为纯合体D 4/16为纯合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