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对于压缩层厚度小于基础宽度的一半的情况,在进行地基基础相互作用时,下列模型中优先选用的是()。
A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

B

文克尔地基模型;

C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

D

弹塑性地基模型。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对于压缩层厚度小于基础宽度的一半的情况,在进行地基基础相互作用时,下列模型中优先选用的是()。A 有限压缩层地基模型;B 文克尔地基模型;C 弹性半空间地基模型;D 弹塑性地基模型。” 相关考题
考题 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砼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考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设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不设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 )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本章中以下简称《地基规范》),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型基础,底板厚度不应小于: A. 300mm B. 500mm C. 400mm D. 600mm

考题 对于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的建筑,下列情况中按规范规定可不作地基变形验算的是( )。A.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30kPa,且体型复杂的建筑 B.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小于100kPa、大于80kPa,各土层坡度≤5%的四层框架结构房屋 C.软弱地基上的相邻建筑如距离过近,可能发生倾斜时 D.地基内有厚度较大或厚薄不均匀的填土,地基自重固结未完成时

考题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的论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 A、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B、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C、基础底面的附加应力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大 D、软弱下卧层的强度越大,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应力越小

考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下列关于持力层地基承载力宽度修正方法的论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深度修正系数是按基础埋置深度范围内土的类型查表选用的 B. 宽度修正系数是按持力层土的类型查表选用的 C. 对于软土地基采用换填法加固持力层,宽度修正系数按换填后的土选用 D. 深度修正时采用的土的重度为基底以上的加权平均重度

考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验算方法的叙述中,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基础底面的附加压力通过一定厚度的持力层扩散为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 B.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持力层越厚,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越小 C.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持力层的压缩模量越高,扩散到软弱下卧层顶面的附加压力越大 D. 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需要经过宽度修正

考题 筏形基础的构造要求中,不正确的是( )。 A. 12层以上的建筑,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 B. 地下室底层柱与基础梁连接时,柱边缘与基础梁边缘距离不应小于50mm C. 交叉基础梁宽度小于截面边长时,交叉基础梁连接处应设置八字角 D. 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0

考题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 -2002)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下列选项中哪几项表达是错误的? (A)附加压力的扩散是采用弹性理论应力分布方法计算 (B)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 (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直接按照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 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

考题 筏形基础的构造要求中,下述不正确的是()。A、当底板区格为矩形双向板时,梁板式筏基底板厚度不应小于400mmB、地下室底层柱与基础梁连接时,柱边缘与基础梁边缘距离不应小于50mmC、交叉基础梁宽度小于截面边长时,交叉基础梁连接处应设置八字角D、12层以上建筑的梁板式筏基,其底板厚度与最大双向板格短边净跨之比不应小于1/10

考题 下列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压缩模量当量值的概念中,()是错误的。A、按算术平均值计算B、按小值平均值计算C、按压缩层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D、按总沉降量相等的等效值计算

考题 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设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不设垫层时,钢筋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

考题 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是哪一项?()A、附加压力的扩散是采用弹性理论应力分布方法计算B、软弱下卧面的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直接按照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的尺寸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

考题 用土桩处理自重湿陷性黄土,整片处理时每边的宽度应超出基础宽度的尺寸为()。A、0.25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0.5mB、0.75倍基础宽度且不小于1mC、0.5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2mD、0.75倍处理土层厚度且不小于2m

考题 当利用振冲法消除地基液化时,关于处理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B、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3。C、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D、宜在基础外缘扩大2~3排桩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中压缩模量当量值的概念中,(  )是错误的。[2008年真题]A按算术平均值计算B按小值平均值计算C按压缩层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D按总沉降量相等的等效值计算

考题 多选题当利用振冲法消除地基液化时,关于处理范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2。B在基础外缘扩大宽度不应小于基底下可液化土层厚度的1/3。C宜在基础外缘扩大1~2排桩D宜在基础外缘扩大2~3排桩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中压缩模量当量值的概念中,哪个选项是正确的?()A 按算术平均值计算B 按小值平均值计算C 按压缩层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D 按总沉降量相等的等效值计算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软弱下卧层验算的论述中,不符合《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是(  )。A附加压力扩散是按弹性理论应力分布原理计算的B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按照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影响,可只按照持力层的地基承载力验算基础底面的尺寸

考题 多选题下列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中压缩模量当量值的概念中,()是错误的。A按算术平均值计算B按小值平均值计算C按压缩层厚度加权平均值计算D按总沉降量相等的等效值计算

考题 判断题对于钢筋混凝土基础,设垫层时,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小于40mm,不设垫层时,钢筋 保护层厚度不小于70mm。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下列选项中(  )表达是错误的。[2007年真题]A附加压力的扩散是采用弹性理论应力分布方法计算B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C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直接按照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的尺寸D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特征值需要经过深度修正B 附加压力的扩散是采用弹性理论应力分布方法计算C 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直接按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计算基础底面的尺寸D 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

考题 单选题通信管道工程基础质量控制时,应要求基础的宽度和厚度达到的要求是()。A 宽度两侧各加8厘米,基础厚度不小于8厘米B 宽度两侧各加10厘米,基础厚度不小于20厘米C 宽度两侧各加20厘米,基础厚度不小于10厘米D 宽度两侧各加20厘米,基础厚度不小于20厘米

考题 填空题当设计中未注明保护层厚度时,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从钢筋外侧到砼表面的净距)不应小于(),亦不应大于50mm;对于厚度在300mm以内的结构,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箍筋或不计算应力的次要钢筋,其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对于环境介质有侵蚀性的工程或大体积基础工程,保护层厚度宜增加。

考题 单选题关于《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的软弱下卧层承载力验算方法,下列选项中表达正确的是哪一项?()A 附加压力的扩散是采用弹性理论应力分布方法计算B 软弱下卧面的承载力需要经过深度修正和宽度修正C 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小于0.25时,可直接按照软弱下卧层的地基承载力计算基础底面的尺寸D 基础底面下持力层的厚度与基础宽度之比大于0.50时,不需要考虑软弱下卧层的影响

考题 多选题防水混凝土结构应符合下列规定()。A结构厚度不得小于250mm;B裂缝宽度不得大于0.2mm,并不得贯通;C钢筋保护层厚度应根据结构的耐久度和工程环境选用,迎水面钢筋保护层厚度不得小于50mm;D钢筋抗拉强度等级不得小于HPB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