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多选题
2011年10月1日,甲外贸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具的票面金额为2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票面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2012年由于业务往来,甲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质押给丙商业银行设定质押,并从丙商业银行得到贷款20万元。后甲、乙之间发生纠纷,丙前往付款行要求承兑遭到拒绝。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对于丙银行的主张,乙公司不承担票据责任

B

该票据质押无效

C

甲仍有权向乙主张票据权利

D

丙取得的票据质权属于善意取得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AC两项,《关于审理票据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第51条规定,依照票据法第34条和第35条的规定,背书人在票据上记载“不得转让”“委托收款”“质押”字样,其后手再背书转让、委托收款或者质押的,原背书人对后手的被背书人不承担票据责任,但不影响出票人、承兑人以及原背书人之前手的票据责任。据此,乙公司开具的会汇票写明“不得转让”,丙银行不得要求其承担票据责任。甲仍有权向出票人乙主张票据权利。
BD两项,《票据法》第35条第2款规定,汇票可以设定质押。质押时应当以背书记载‘质押’字样。被背书人依法实现其质权时,可以行使汇票权利。《物权法》第224条规定,以汇票、支票、本票、债券、存款单、仓单、提单出质的,当事人应当订立书面合同。质权自权利凭证交付质权人时设立。没有权利凭证的,质权自有关部门办理出质登记时设立。依据票据无因性的原理,丙享有票据质权,但出票人“禁止转让”切断了追索的效力。因汇票票面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故丙不构成善意取得。
更多 “多选题2011年10月1日,甲外贸公司收到乙公司开具的票面金额为2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该汇票票面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2012年由于业务往来,甲公司将该汇票背书质押给丙商业银行设定质押,并从丙商业银行得到贷款20万元。后甲、乙之间发生纠纷,丙前往付款行要求承兑遭到拒绝。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对于丙银行的主张,乙公司不承担票据责任B该票据质押无效C甲仍有权向乙主张票据权利D丙取得的票据质权属于善意取得” 相关考题
考题 2007年2月1日,甲公司将收到的乙公司开出并承兑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向丙商业银行贴现,取得贴现款280万元。合同约定,在票据到期日不能从乙公司收到票款时,丙商业银行可向甲公司追偿。该票据系乙公司于2007年1月1日为支付购买原材料款而开出的,票面金额为300万元,到期日为2007年5月31日。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07年2月份,甲公司该应收票据贴现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A.0B.5万元C.10万元D.20万元

考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了一张金额为2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乙公司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丙,丙又将汇票背书转让给甲。甲在汇票得不到付款时,可以向丙行使票据追索权。( )A.正确B.错误

考题 甲公司开具一张金额50万元的汇票,收款人为乙公司,付款人为丙银行。乙公司收到后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丁公司。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A.乙公司将票据背书转让给丁公司后即退出票据关系B.丁公司的票据债务人包括乙公司和丙银行,但不包括甲公司C.乙公司背书转让时不得附加任何条件D.如甲公司在出票时于汇票上记载有“不得转让”字样,则乙公司的背书转让行为依然有效,但持票人不得向甲行使追索权

考题 2009年8月5日,银行受理其开户单位甲公司提交的银行承兑汇票一份,该公司来行办理贴现申请。经审查该汇票的到期日为12月5日(周六),票面金额为1 000 000元,银行同意贴现。设月贴现利率为3%。同日,本行收到互惠公司乙公司提交的尚有60天到期,票面金额为300,000元的银行承兑汇票及一式五联贴现凭证,经审查同意办理。月贴现利率为3.6%。 问题: (1)计算甲公司的贴现息和银行实付贴现金额

考题 案情: 乙公司向甲公司购买化肥,价值50万元,乙公司开具了一张银行承兑汇票,汇票上背书“不得背书转让”字样。甲公司在汇票到期日前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甲公司和乙公司追索,均遭拒绝,农机厂无奈之下,将丙公司告上法庭。

考题 甲公司向乙公司开具了一张金额为20万元的商业承兑汇票,乙公司将此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内又将汇票背书转让给甲。甲存汇票得不到付款时,可以向丙行使票据追索权。 ( )A.正确B.错误

考题 2007年12月1日,甲公司将收到的乙公司开出并承兑的不带息商业承兑汇票向丙商业银行贴现,取得贴现款280万元。合同约定,在票据到期日不能从乙公司收到票款时,丙商业银行可向甲公司追偿。该票据系乙公司于2007年10月1日为支付购买原材料款而开出的,票面金额为300万元,到期日为2008年3月31日。假定不考虑其他因素。2007年12月1日,甲公司该应收票据贴现影响利润总额的金额为( )万元。A.0B.5C.10D.20

考题 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实付贴现金额的计算公式为( )。A.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B.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C.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D.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手续费

考题 甲公司已贴现(附追索权方式)的由乙公司开出的商业承兑无息汇票于2020年10月1日到期,该票据票面金额为100万元,期限为3个月,到期后乙公司无力履行承兑,甲公司收到了银行退回的商业承兑汇票并从甲公司的账户划出了票据款,则到期日甲公司的会计处理为(  )。 A.借记“应收账款”1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万元 B.借记“短期借款”1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万元 C.借记“其他应收款”100万元,贷记“银行存款”100万元 D.借记“应收账款”100万,贷记“短期借款”100万元

考题 下列银行承兑汇票不得办理贴现:()A、汇票金额、期限不符合规定;B、票面注有“不得转让”、“质押”等字样的汇票;C、持票人与出票人为同一法人单位的汇票;D、其他不符合规定事项的汇票

考题 甲建筑公司与乙材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水泥,货款总额1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预先支付定金5万元。甲公司为支付货款而开具一张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给乙公司,承兑人为甲公司的开户银行A银行,A银行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该汇票付款日期为2012年5月1日。乙公司随后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了“不得转让”字样。丙公司收到汇票后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某工程队,以支付工程队为期建造房屋的工程款,但在背书时记载了“如果该汇票得不到付款,不得向本公司追索”的字样。工程队在2012年5月8日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当日甲公司在其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为5万元,不足以支付票据款为由拒绝付款。丙公司背书记载的文句是否导致汇票的无效?并说明理由。

考题 背书是指在票据背面或粘单上记载有关事项并签章的票据行为,以下的背书行为中具有票据法上效力的是:()A、张某将一张出票人标有"不得转让"字样的汇票背书转让给甲公司B、王某将一张票面金额为10万元的汇票中的3万元转让给陈某C、吴某将被拒绝承兑的汇票背书给乙公司D、于某将一张支票背书转让

考题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价值30万元的办公用品,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A银行为付款人、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定日付款汇票。乙公司收到汇票后,向A银行提示承兑,A银行予以承兑。后乙公司为偿付所欠丙公司30万元货款,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禁止转让”字样。丙公司购买原材料时,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债权人丁。丁于该汇票付款期限届满时,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账户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作成拒绝付款证明交给丁。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回答问题。A银行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

考题 甲公司购买乙公司价值30万元的办公用品,向乙公司签发了一张A银行为付款人、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定日付款汇票。乙公司收到汇票后,向A银行提示承兑,A银行予以承兑。后乙公司为偿付所欠丙公司30万元货款,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禁止转让”字样。丙公司购买原材料时,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债权人丁。丁于该汇票付款期限届满时,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账户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作成拒绝付款证明交给丁。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回答问题。丁可以向哪些人行使追索权?简要说明理由

考题 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实付贴现金额的计算公式为()。A、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B、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C、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D、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手续费

考题 申请办理银行承兑汇票贴现分期支取,首次申请支用金额不得低于票面金额的()A、20%B、30%C、40%D、50%

考题 票面上注明不得转让字样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得办理贴现。

考题 判断题票面上注明不得转让字样的银行承兑汇票不得办理贴现。A 对B 错

考题 问答题甲、乙两公司是长期供销合作伙伴。2001年12月13日,甲、乙两公司经结算,乙公司尚欠甲公司货款20万元。于是乙公司出具了还款计划,并以2002年2月13日到期的20万元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了甲公司。2002年1月10日,因急需流动资金,甲公司将该记载“质押”字样的银行承兑汇票质押给了丙银行,而获得丙银行的贷款15万元。甲公司借款到期后,丙银行于2002年3月20日以甲公司为被告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对质押标的物银行承兑汇票享有优先受偿权。丙银行是否对该银行承兑汇票享有优先受偿权?法律依据何在?

考题 问答题甲建筑公司与乙材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水泥,货款总额1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预先支付定金5万元。甲公司为支付货款而开具一张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给乙公司,承兑人为甲公司的开户银行A银行,A银行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该汇票付款日期为2012年5月1日。乙公司随后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了“不得转让”字样。丙公司收到汇票后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某工程队,以支付工程队为期建造房屋的工程款,但在背书时记载了“如果该汇票得不到付款,不得向本公司追索”的字样。工程队在2012年5月8日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当日甲公司在其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为5万元,不足以支付票据款为由拒绝付款。A银行的承兑记载事项是否符合法律规定?并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甲建筑公司与乙材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水泥,货款总额1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预先支付定金5万元。甲公司为支付货款而开具一张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给乙公司,承兑人为甲公司的开户银行A银行,A银行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该汇票付款日期为2012年5月1日。乙公司随后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了“不得转让”字样。丙公司收到汇票后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某工程队,以支付工程队为期建造房屋的工程款,但在背书时记载了“如果该汇票得不到付款,不得向本公司追索”的字样。工程队在2012年5月8日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当日甲公司在其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为5万元,不足以支付票据款为由拒绝付款。乙公司背书时记载的文句是否导致汇票的无效?如果后手的被背书人向其进行追索的,乙公司是否承担责任?并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甲公司购买乙公司价值30万元的办公用品,向乙公司出具了一张A银行为付款人、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定日付款汇票。乙公司收到汇票后,向A银行提示承兑,A银行予以承兑。后乙公司为偿付所欠丙公司30万元贷款,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禁止转让”字样。丙公司购买原材料时,又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债权人丁。丁与该汇票付款期限届满时,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账户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作成拒绝付款证明交给丁。 要求: 根据《票据法》的规定,回答下列问题: (1)A银行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 (2)丁可以向哪些人形式追索权?简要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甲建筑公司与乙材料公司签订一份买卖合同,合同规定由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水泥,货款总额10万元,甲公司向乙公司预先支付定金5万元。甲公司为支付货款而开具一张1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给乙公司,承兑人为甲公司的开户银行A银行,A银行在汇票正面记载“承兑”字样和承兑日期并签章,该汇票付款日期为2012年5月1日。乙公司随后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了“不得转让”字样。丙公司收到汇票后将汇票背书转让给某工程队,以支付工程队为期建造房屋的工程款,但在背书时记载了“如果该汇票得不到付款,不得向本公司追索”的字样。工程队在2012年5月8日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当日甲公司在其银行的存款账户余额为5万元,不足以支付票据款为由拒绝付款。工程队提示付款的时间是否符合规定?并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甲公司购买乙公司价值30万元的办公用品,向乙公司出具了一张A银行为付款人、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定日付款汇票。乙公司收到汇票后,向A 银行提示承兑,A银行予以承兑。后乙公司为偿付所欠丙公司30万元货款,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禁止转让”字样。丙公司购买原材料时,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债权人丁。丁与该汇票付款期限届满时,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账户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作成拒绝付款证明交给丁。丁可以向哪些人行使追索权?简要说明理由。

考题 问答题甲公司购买乙公司价值30万元的办公用品,向乙公司出具了一张A银行为付款人、票面金额为30万元的定日付款汇票。乙公司收到汇票后,向A 银行提示承兑,A银行予以承兑。后乙公司为偿付所欠丙公司30万元货款,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并在背书时记载“禁止转让”字样。丙公司购买原材料时,又将该汇票背书转让给债权人丁。丁与该汇票付款期限届满时,向A银行提示付款,A银行以甲公司账户资金不足为由拒绝付款,并作成拒绝付款证明交给丁。A银行拒绝付款的理由是否成立?简要说明理由。

考题 单选题在银行承兑汇票贴现业务中,实付贴现金额的计算公式为()。A 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B 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C 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贴现利息D 银行承兑汇票票面金额-手续费

考题 多选题甲公司向乙公司购买一批原材料,向乙公司开具了一张商业汇票并经由银行承兑,交付给乙公司支付55万元货款,乙公司将银行承兑汇票背书转让给丙公司,丙公司又背书转让给丁公司。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回答 下列有关银行承兑汇票表述中,错误的有( )。A如甲公司到期无力支付货款,则承兑银行应先行垫付B如甲公司到期无力支付货款,则银行应对甲公司处以票面金额5%的罚款C如甲公司到期无力支付货款,则丁公司可以要求2%的赔偿金D付款人依法足额付款后,全体汇票债务人的责任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