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问答题
简述龋齿预防措施有哪些内容?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问答题简述龋齿预防措施有哪些内容?” 相关考题
考题 问答题《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对接种单位制定疫苗需求和接种计划有什么规定?

考题 问答题是否所有的AEFI都要报告?报告范围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RR表示()A 比值比B 相对危险度C 特异危险度D 特异危险度百分比

考题 多选题在艾滋病人治疗过程中,影响抗病毒治疗疗效的主要因素有哪些。()A抗病毒治疗的依从性B抗病毒治疗的及时性C抗病毒药物组合的合理性D病人的性别E病人的年龄

考题 多选题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有()A有发热、出疹、结膜充血等麻疹典型症状;B近一个月未接种麻疹疫苗而血清中监测到IgM阳性的病人;C出疹病人恢复期血清IgG是发病期呈四倍以上增长;D出疹病人尿中、咽拭子等物生物材料中检测麻疹病毒;E经临床医生确诊为麻疹的病例

考题 单选题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属于()类传染病。A 甲类B 乙类C 丙类D A类

考题 问答题一、病例发现 患者A的发现:患者A,男,40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5 日发病,开始为右手前臂外侧近腕骨处出现白色水泡,自行挤压,次日周围水肿并不 断发展至全上臂,高热,在本村诊所输液并局部治疗,病情继续发展,于8月1日就 诊于G市中医院,诊断为蜂窝组织炎。 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牛炭疽病疫区。 G市中医院结合当地牛炭疽疫情,将其会诊为皮肤炭疽疑似病例。 8月6日,S市CDC接到G市CDC的报道,该市J村发生了牛炭疽和人可疑皮肤 炭疽疫情。市CDC立即派出专业人员,并邀请省CDC专家于8月6日上午到达G市 对疑似病例进行调查核实。当天,由于该患者右手前臂水肿不明显,未形成典型破损, 省CDC专家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诊断。 患者B的发现与管理:鉴于当地存在牛炭疽病疫区,省、市、县CDC专家随即前 往J村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调查中发现可疑患者B,男,28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 疫苗接种史。8月2日帮其岳父底XX(奶牛养殖户)抬炭疽病死牛,晚上发病。8月5 日在本村诊所就诊,高热,有典型的皮损表现。随将其确定为可疑皮肤炭疽病例,并 送市传染病医院治疗。 8月6日下午,省、市CDC专家会商认为事态严重。当晚7时由S市卫生局主管 副局长带领的由流行病学、检验和消毒人员组成的应急队伍赶赴G市。 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处置 为了获取当地的人口统计学资料、牲畜养殖情况、畜间疫情及病死牛处置情况、 人间疫情等情况,应急队连夜制定了《G市疑似炭疽疫情流行病学补充调查方案》,成 立了人间疫情调查组、畜间疫情沟通组和样品采集与检验组,分别开展调查工作。 (一)基本情况:通过补充调查,了解到该村有1328户、6920人,80%的村民为 回民,以奶牛养殖为主。牛奶全部供应国内两大牛奶生产企业,肉类、牛皮、牛骨、 牛内脏及头蹄等则散卖。奶牛的繁殖方式是人工授精,人工接生。牛饲料的主要成分 中含有骨粉。所有奶牛均未接种过炭疽疫苗。未能在第一时间从畜牧部门获得病死牛 疫情信息及其处置结果等信息。 (二)患者C的发现与调查:多途径搜索,发现符合病例定义标准者C,男,24 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7月23日发病,于7月21日曾屠宰肉牛,并 剥皮。调查时左右肘关节外侧各有直径5×5cm左右大小的黑痂,有脱皮现象。追溯调 查皮损有丘疹至溃疡的发展过程。 (三)患者A流行病学史初步调查结果:对患者A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 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宰杀史、剥皮史,否认与家牛喂养史。 (四)环境情况:村民与牲畜人畜混居,人畜共用饮用水。环境很差,院落内牲 畜粪便、尿液、泥土、雨水、牲畜饮用水、青草等混在一起。村内垃圾随处可见,有 臭水坑数个。 (五)标本采集:采集相关标本16份,其中井水(末梢水)3份(养殖场2份, 村民公用井水1份),牛新鲜粪便2份(疫点1份,对照1份),泥土3份(疫点2份, 对照1份),污水1份,病牛户饲料3份、牛奶1份,患者C血标本1份、病变组织渗 出液标本1份,患者A血标本1份,全部送省CDC开展检测工作。 (六)疫情初步处置措施:1.进一步宣传领导,尤其是政府领导,出面协调卫生、 畜牧两部门之间及时进行信息沟通。2.一旦不能从畜牧部门获得畜间疫情,就由卫生部门通过村民获取畜间疫情信息。3.加强病家、饮用水及疫区环境的消毒工作。4.要求该 村及其毗邻村的乡村医生、该市的所有医疗机构提高报病意识,对符合病例定义的就 诊者要及时报告。5.继续在该村进行疫情主动搜索。6.加强对密切接触者和重点人群的 管理。7.开展健康教育,要让村民了解本病的特点、预防措施和治疗相关知识。8.要求 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 (七)专家会诊:8月8日,G市卫生局组织临床专家对患者C进行会诊,并予 以排除。8月10日,S市卫生局安排市专家进行会诊,会诊意见暂不支持皮肤炭疽的 诊断,但应每天给予青霉素类药物静脉用药治疗,继续对病例予以隔离治疗并做好消 毒工作,继续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预防性服药。 (八)实验室检验初步结果:8月14日,省CDC实验室检验结果报告,用胶体金 法快速测定患者A和B的血清炭疽抗体阳性,患者C为阴性。其它标本检测结果为阴 性。 (九)进一步病例主动搜索:根据疫情防控进展,8月16日,市、县两级CDC对 J村进行了第二次入户普查,调查标准除第一次普查标准外,又增加了1项,即述说自 己曾于12天内被牛虻叮咬,并出现皮肤红肿者。本次普查未发现符合搜索标准的患者。 此外8月7日与8月16日,集中走访J村毗邻村庄的所有村医,未发现符合排查标准 的就诊者。 (十)患者C实验室检测结果与管理:8月17日,省CDC通知再次用胶体金法 测定患者C血清抗体阳性。随将其于指定医疗机构隔离治疗。 (十一)患者D的发现与管理:8月17日的日常分片疫情搜索时,发现了符合病 例搜索标准的患者D。患者D,男,52岁,G市J村农民,无炭疽疫苗接种史。8月 10日,因流感样症状到Z诊所就诊,体温38.3℃,右小腿内侧上部有小块溃烂,给予 菌必治静点,后改为环丙沙星、甲硝唑,并用拔毒膏进行治疗。15日到毗邻的Q村L 诊所就诊。8月17日,再次到Z诊所就诊,村医Z发现该患者可疑后立即向乡防保科 报告。随对其采集血清标本1份,立即送省CDC检验。并送本人到指定医院进行隔离 治疗。对患者D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该患者否认曾有病死牛剥皮史,否认喂养家 牛,否认有牛头加工史。 (十二)寻找患者A、D的流行病学史:8月19日,走访患者A、D的首诊村医, 确定患者A曾于发病前3~4天,有牛的屠宰剥皮史;患者D于发病前10天曾参与屠 宰、加工牛头。同时了解到,患者A、B、C在村里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患者D因惧 怕自己发病事情在村里曝光也受到歧视,才到邻村就医。村民们多数将自家的孩子、 老人送走了。 (十三)患者D的实验室检测结果:8月21日,省CDC报告患者D血清样本胶 体金法测定炭疽抗体阳性。 (十四)健康教育重点转移:鉴于上述情况,8月20日,改进了健康教育宣传方 向的重点,重点宣传炭疽病预后良好,不影响结婚、生育;鼓励村民发觉身体不适立 即到本村村医或乡医处就诊,以消除村民的恐慌心理,改变村民对患者的歧视态度。 之后,该村未出现新发炭疽病例。 三、流行病学分析与病因推断 本次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禽类密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 重点人群108人。 四、疫情控制与综合评价 (一)畜间疫情控制:8月4日,G市政府宣布J村为疫区,发布了政府封锁令, 禁止村民私自屠宰、剥皮病死牛。8月7~8日,G市畜牧部门在J村组织了牛炭疽疫苗 接种。8月8日,G市政府禁止该J村的牛奶、牛肉、牛皮、牛骨、牛头蹄及内脏交易。 8月11日,G市政府对J村肉品冷库全面进行检查,未发现有病死畜肉情况。8月24 日,G市政府就动物疫情发展情况,解除对该村的封锁。 (二)人间疫情控制:加强部门间信息沟通和协调,自8月7日,卫生部门每天 向畜牧部门通报人间疫情信息;对患者进行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和 预防性服药,对重点人群进行重点监测和预防性服药;开展疫情主动监测与搜索,通 过两次普查、每天分片搜索和村医主动报告等形式,力争及早发现病例;开展卫生宣 教,教育高危职业人群尽量减少接触、暴露危险因素的机会,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可继 续采取预防性投药的措施,以保护易感人群;在全市医疗卫生人员中开展炭疽病相关 知识、诊疗和防控技术方案培训,提高全市医疗卫生人员对炭疽的认识及诊治、处置 能力;加强并坚持疫区随时消毒和消毒效果评价。 本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于9月7日结案。 (三)综合分析与评价:经流行病学、临床和实验室调查的综合分析证实,2007 年8月,G市发生了一起人间皮肤炭疽暴发疫情,共发现4例皮肤炭疽病例,病畜密 切接触者和人密切接触者120人,重点人群108人。调查过程中,采取边调查,边采取 措施,逐步改进控制措施的方式,按照流行病学调查、现场消毒和实验室检测等措施 并重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了炭疽疫情。回顾本次疫情的调查处置过程仍有可总结 的经验教训。 本次疫情中,有2例病人是通过加强监测,按照病例搜索标准主动搜索发现的。4 例病人均在炭疽病的一个最长潜伏期内发病,之后未发现可疑病例,说明疫情控制措施有效。 本次人皮肤炭疽疫情的调查与处理过程,充分体现了政府主导、部门合作在疫情 处置中的重要性。 事件早期,由于影响范围有效,G市政府顾虑较多,希望通过常规手段达到控制 目的,然而村民未能清楚认识到该病危害,对屠宰、剥皮、加工、搬运病死牛等仍然 持无所谓态度。8月4日,G市发布政府令封锁了疫区。截至8月7日,已发现3例可 疑人皮肤炭疽病例。8月8日,G市政府全面禁止疫区内一切畜及畜产品交易,疫情逐 步得到控制。但由于卫生宣教重点未及时转移,引起了村民恐慌,已发现的病人受到 村民不同程度的歧视;后改变宣教重点,才使情况逐渐好转。 本起疫情由动物炭疽病引起,因此调查过程中掌握动物疫情动态,对于揭示人间 疫情规律,更好地控制人间疫情至关重要。动物疫情的调查控制工作由农业部门负责, 在实际工作中,很难在第一时间得到动物疫情信息,亦未取得整个区域的动物疫情分 布、强度等信息资料。对动物疫情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利于防控策略的制定、落实与 评估,因此一定程度上对人间疫情控制工作造成了影响,使本次人间疫情控制工作留 下一些遗憾。针对这样的情况,卫生部门应向政府部门提供调查、处理疫情的需求清 单,争取政府的协调、支持。 G市人间皮肤炭疽疫情发生后,使我们认识到炭疽病不仅仅是牧区的常见病,只 要发病条件存在,哪里都可能发生。由于炭疽芽孢抵抗力、生命力极强,彻底消灭外 环境中的炭疽芽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是一件短期内就能办到的事,不排除再次 发生类似疫情的可能,提示我们今后要加强炭疽常规监测,利用流行病学、病原学多 种方法手段,对动物疫情、人间疫情进行全面控制。通过本次疫情也提示我们任何一 种非本区域内的疾病均可以输入,并成为区域内的常见病,因此要提前制定相关技术预案,加强人员培训与演练,只有这样才能从容面对新发疾病的袭击,最大限度的保 护群众的生命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如何搜索病例?搜索病例的标准是什么?

考题 单选题重度高血压指血压≥()mmHg。A 160/100B 170/100C 180/110D 190/110E 200/110

考题 多选题以下关于病毒性肝炎监测方案的监测要求说法正确的是()A监测对象为首次被乡镇级及以上医疗机构诊断为病毒性肝炎的所有病例B病毒性肝炎的诊断依照目前执行的国家标准C监测对象应包括甲、乙、丙、丁、戊和未分型等各型病毒性肝炎病例D多次发病、就诊的病例,仅需报告1次,无需重复报告和调查

考题 单选题《艾滋病防治条例》正式实施时间:()A 2006年1月18日B 2006年1月29日C 2006年2月18日D 2006年3月1日

考题 多选题氟污染的危害包括()A氟斑牙B氟骨症C青春期发育延迟D影响骨骼正常生长E智力低下

考题 单选题实验室收到用于分枝杆菌培养的标本后,如不能及时处理需放置冰箱冷藏,从标本采集到接种时间间隔不能超过()天。A 3B 4C 7D 10

考题 判断题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是液相色谱与三重四极杆质谱串联使用的仪器设备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痰标本分为哪3类()。A即时痰B晨痰C夜间痰D午间痰

考题 单选题以下各个地区中,有疟疾流行的地区性是()A  欧洲B  北美洲C  日本D  东南亚

考题 多选题血清中下述指标阳性说明传染性比较强:()AHBsAgBHBVDNACHBcAgD抗-HBeEHBeAg

考题 单选题以下哪个选项不是避免蚊虫叮咬的方法()A 口服预防药物B 擦涂趋避剂C 使用蚊帐D 穿长裤和长袖衣服,减少暴露

考题 问答题根据有关法律法规,传染病人、病原携带者和疑似传染病人不得从事哪些易使传染病扩散的工作?

考题 问答题静脉注射吸毒的人怎样降低感染艾滋病病毒的风险?

考题 问答题2009年7月16日12:30,H市(注:县级市)CDC接到Q乡卫生院电话报告:两天来Q乡QD村有4例发热、关节肌肉疼痛病例就诊,疑似布鲁氏菌病(布病)。 H市:2004年仅报告N镇1例病例,2005~2008年连续四年全市无病例报告。2009年(截止目前)全市已报告布病病例14例,其中Q乡LD村报告13例,QD村报告0例。 1.该村基本情况:Q乡QD位于H市北部,全村240余户,1186人。人均收入2000 元左右。以农业为主,主要农作物有小麦、玉米等。2009年该村有养羊户14户,从业 人员38人;1户屠宰户,从业人员2人。现存栏羊415只,羊只饲养方式为圈养和放 养。本村无养牛及养猪户。 2.指示病例:韩某,女,52岁,自2009年6月以来自感发热,关节疼痛,去H市人民医院就诊,做肺CT,无异常,未做出明确诊断,后回家按感冒输液治疗。经过一 个月时间,病情不见好转,持续发热,7月9日,村医怀疑肺结核建议去CZ市传染病 医院就诊。7月12日经CZ市CDC实验室检查后确诊为布病。在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 8天后病情有所好转,7月16日出院回家继续输液治疗。 3.病例搜索:根据病例定义,采用走访、询问、座谈的形式对QD村所有村民进行 了摸底调查,发现重点人群277人,进行登记造册,开展重点调查。 4.实验室检测 (1)人血清标本检测:7月16日共采集血标本277份,进行血清学检测(试管凝 集试验),阳性20份,阳性率为7.22%。根据布病诊断标准确诊病人13例,隐性感染 者7例。在23份从事羊的屠宰及饲养的高危人群血样中,9份阳性,阳性率为39.13%。 (2)动物血清检测:7月17~21日H市畜牧局共采集388份羊血做了血清学检验, 检出抗体阳性样品54份,感染率为13.92%。 5.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1)发病情况:共发现13例病例,其中2008年发病6例,2009年发病7例。男 8例,女5例。均为成人,年龄在30~60岁之间。绝大部分为羊的养殖和屠宰人员,占 92.31%。 (2)临床症状、体征:13例病例中,近期发病(急性期)4例,3例病程在3~6 个月内,为亚急性病例;其余6例,病程超过6个月为慢性病例(再感染或复发病例)。 13例病例中有关节、肌肉酸痛症状的12例,占92.31%;乏力的7例,占53.85%;其 他症状为,发热的5例、多汗的4例、头痛的4例、肝脾肿大的2例。 (3)实验室结果:13例病例SAT滴度均为1:100++及以上,1例皮肤过敏试验 阳性。 (4)接触史及危险因素调查:13例病例中从事屠宰2人,饲养10人,无直接接 触史的1人,接触动物全部为羊。13例病例无家庭聚集性,散在分布于该村。全部病 例在接触动物时均无任何防护,也未使用过任何消毒液进行分泌物排泄物的处理。13 例病例发病前均无外出史。指示病例韩某所养羊中,一月前曾有怀胎流产史。其它羊 只均未出现任何症状。 通过人间流行病学调查及畜间布病疫情调查,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及该村无其它 牲畜的养殖等初步确定本次暴发疫情的传染源为受感染的羊。 H市卫生与畜牧部门成立现场处理应急指挥部,相互配合做好防控工作。 启动疫情“零”报、日报工作,村医、乡卫生院每日报告疫情情况,同时每日向 上级卫生行政部门和CDC上报疫情处理进展情况。 13例病人除1例在CZ市传染病医院住院治疗,其余均在乡卫生院进行隔离治疗, 对病人居住的病房做好随时消毒工作,对病人的排泄物、分泌物、诊疗废弃物等集中 到指定场所进行焚烧销毁。CDC人员对消毒隔离措施及医务人员防护进行指导。 对病人的密切接触者进行医学观察21天 通过各项防控措施的落实,2009年7月24日后,该地没有新发布病病例发生。8 月15日,56名密切接触者自最后接触之日起经过一个最长潜伏期没有新病例发生,全 部解除医学观察,本次疫情处理结束。如何综合分析与评价此次疫情?

考题 判断题艾滋病病毒离开人体后,常温下只可生存数小时至数天,高温、干燥及漂白粉、酒精、药品消毒的方法都可杀死这种病毒。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短时间内同一接种单位的同种疫苗受种者中,发生相同或类似临床症状的非严重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明显增多即判定为群体性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最容易受艾滋病感染的高危人群是()A 多性伴、男性同性恋、吸毒人群B 高收入人群C 无偿献血者D 青少年人群

考题 单选题下列哪项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A 口腔毛状白斑;B 卡氏肺孢子虫肺炎;C 脑弓形虫病;D 隐球菌脑膜炎。

考题 判断题接种疫苗进针后应先抽回血,无回血后方可注射。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儿童接种疫苗后一周发生扁桃体炎,最有可能与以下哪种疫苗有关?()A EV71疫苗B ACYW流脑疫苗C 甲肝疫苗D 卡介苗E 以上都不是

考题 单选题发生钩端螺旋体病疫情或发生洪涝灾害可能导致钩螺旋体病暴发流行时,对重点人群进行钩体疫苗()。A 常规接种B 临时接种C 应急接种D 加强接种

考题 问答题疫苗生产企业、疫苗批发企业在销售疫苗时,应当提供什么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