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
A

教师

B

学校名称

C

私塾

D

六艺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略。
更多 “单选题《孟子》中“夏日校,殷日序,周日庠,学则三代共之”,其中“校、序、庠、学”都是指(  )。A 教师B 学校名称C 私塾D 六艺”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最简单的学校组织结构是()。A 直线型B 职能型C 直线--职能型D 矩阵型

考题 单选题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后,掌握了“四边形”的概念。这种学习是(  )。A 连锁学习B 概念学习C 辨别学习D 规则学习

考题 单选题人类最早的教学手段是(  )。A 文字材料B 口耳相传C 直观教具D 黑板加粉笔

考题 单选题三月桃花盛开的季节温度是()。A 22ºCB 0ºCC ﹣2ºC

考题 问答题

考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小组活动的特点的是()。A 小型分散B 灵活机动C 自愿组合D 具体实践

考题 单选题学生“品德差、学习差,几乎没有合作行为,而且谁也不知道该做什么”,这是学生对()领导方式的典型反应。A 民主型B 放任自流型C 仁慈专断型D 强硬专断型

考题 单选题一批货物a吨,第一次运走b吨,第二次运进c吨,现在这批货物是()吨。A a-b-cB a+b-cC a-b+c

考题 单选题荀子认为学习的过程是(  )。A 尝试错误说B 闻-见-知-行C 顿悟学习D 认知结构的改变

考题 单选题我国古代教育家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强调的是()因素对人的潜移默化的作用。A 遗传B 环境C 教育D 主观能动性

考题 单选题0.74-0.4=()。A 0.7B 0.3C 0.34

考题 单选题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 2020年)》提出的教育方针中,( )是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A 改革创新B 育人为本C 促进公平D 提高质量

考题 单选题要修一段路,平均每天修t米,修了5天,还剩s米。这段路的长度是()。A 5s+tB 5t+sC s-5t

考题 单选题表现为“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阶段是(  )。A 依从B 认同C 内化D 坚定

考题 单选题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一个由我支配的特殊的环境,让我在这个环境里养育他们,我可以担保,任意选择一个,不论他父母的才干、倾向、爱好如何,他父母的职业及种族如何,我都可以按照我的意愿把他们训练成为任何一种人物——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人,甚至乞丐或强盗。”这是(  )。A 遗传决定论的观点B 环境决定论的观点C 家庭决定论的观点D 儿童决定论的观点

考题 单选题通过教学活动,学生可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说明学生认识的对象是()。A 直接的B 间接的C 具体的D 模糊的

考题 单选题储存容量大,但是时间较短的记忆属于()。A 短时记忆B 工作记忆C 瞬时记忆D 长时记忆

考题 单选题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 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B 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C 课外活动即我们经常所说的"第二课堂"D 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考题 单选题小明的爸爸拿来两瓶同样分量的雪碧,爸爸将其中的一瓶倒进一个大杯子里,将另外一瓶倒进两个小杯子里。然后让小明挑选。小明选择了大杯可乐,并喃喃自语道:“还是大杯子的多。”那么,小明处于(   )阶段。A 感知运动B 前运算C 具体运算D 形式运算

考题 单选题1元零9分改写成用“元”做单位的两位小数是()元。A 1.09B 1.90C 1.090

考题 单选题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和方法是()。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B 加强现代科学教育C 开展网络教育D 高等学校扩招

考题 单选题新课程倡导()的课程评价。A 立足过程,促进发展B 立足学生,促进成长C 重视过程,促进发展D 立足过程,促进改革

考题 单选题7.6-3.26=()。A 4.46B 4.44C 4.34

考题 单选题(  )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与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A 积极B 消极C 对抗D 放任

考题 单选题0.018千米=()分米A 18B 180C 1800

考题 单选题一台拖拉机100小时耕地83公顷,每小时耕地()公顷。A 8.3B 0.83C 0.083

考题 单选题我国在世界各地开设孔子学院,向各国人民介绍中国文化,这说明教育具有文化()。A 传递功能B 创造功能C 更新功能D 传播功能

考题 问答题于老师作为一名班主任,每天要管的事情实在太多,经常感到分身乏术,真希望有个助手能助她一臂之力。有一天,于老师忽然想到,能不能让学生来代替自己这个老师行使班主任“职权”呢?于是她决定试试,经过认真考虑,选了平时在班上威信较高的郑莉莉做第一个“试验”对象。这使郑莉莉既感到骄傲.又感到了压力,她自然不敢有丝毫的松懈。在她的“任期”内,她从早自习到晚放学事事操心。俨然一个老师模样。对她的工作,于老师绝不插手。但是暗地里,却时时刻刻盯着,对她处理得很好或不当的地方都会找机会指出。她很快适应了角色。除了管理好日常班级工作外,还把每周的班会课主持得有声有色,把各种活动组织得生动有趣。接着,班里又产生了第二位、第三位“班主任”。自从学生来当“班主任”的办法诞生后,在学校的各项评比中。班上获得“流动红旗”的次数越来越多,来自任课教师和家长的称赞也越来越多。结合新课程改革的理念谈谈小学班主任应具备的职业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