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下列各项,不属于痰饮脉象的是()
A

弦脉

B

滑脉

C

促脉

D

结脉

E

数脉


参考答案

参考解析
解析: 暂无解析
更多 “单选题下列各项,不属于痰饮脉象的是()A 弦脉B 滑脉C 促脉D 结脉E 数脉” 相关考题
考题 单选题治疗水痘邪炽气营证,应首选的方剂是()A 柴葛解肌汤B 宣毒发表汤C 清胃解毒汤D 清瘟败毒饮E 五味消毒饮

考题 单选题六淫邪气致病出现关节疼痛,游走不定者与哪个邪气关系密切()A 风B 暑C 湿D 燥E 寒

考题 单选题顿咳治疗原则是()A 涤痰清火,泻肺降逆B 泻肺清热,涤痰镇咳C 养阴润肺,益气健脾D 疏风祛邪,宣肺止咳E 宣肺散邪,清热化痰

考题 单选题易发生风温的季节是()A 春B 夏C 长夏D 秋E 冬

考题 单选题"水火既济"是指哪两脏的关系()A 心肺关系B 心肾关系C 肝肾关系D 肺肾关系E 脾肾关系

考题 单选题陆某,女性,14岁。昨日骤然痢下鲜紫脓血,腹痛剧烈,后重感特著,壮热口渴,头痛烦躁,恶心呕吐,舌质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治疗应首选的方剂是()A 白芍汤B 白头翁汤C 驻车丸D 葛根芩连汤E 清中汤

考题 单选题抖法抖上肢和下肢的频率分别为()A 160次/min,120次/minB 200次/min,100次/minC 200次/min,150次,/minD 250次/min,100次/minE 300次/min,100次/min

考题 单选题下列选项中,不是腭扁桃体手术适应证的是:()A 扁桃体肥大妨碍呼吸和吞咽B 反复发作的急性扁桃体炎C 考虑是病灶性扁桃体炎D 扁桃体角化症或结石E 粒细胞减少性咽峡炎

考题 单选题诊断肾病的常用腧穴是()A 中府、肺俞、太渊B 巨阙、膻中、大陵C 期门、肝俞、太冲D 章门、太白、脾俞E 气海、太溪

考题 多选题角质促成剂能促进角质层正常分化,减轻炎症浸润,常用的有()A2%~5%煤焦油B3%水杨酸C5%~10%硫磺D0.1%~0.5%蒽林E钙泊三醇

考题 问答题患者,男性,28岁。肛旁反复流脓,经久不断,伴有肛门疼痛,瘙痒3月余,指诊扪及皮下向肛管内延伸的索状物,发热,局部红肿灼热,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脉弦数。

考题 单选题"实喘者有邪,邪气实也;虚喘者无邪,元气虚也"出自哪个医家()A 张仲景B 张景岳C 李东垣D 朱丹溪E 刘完素

考题 单选题治疗痰气交阻噎膈的主方是()A 半夏厚朴汤B 柴胡疏肝散C 越鞠丸D 启膈散E 温胆汤

考题 单选题下列是癃闭的症状,除了哪一条:()A 尿流无力B 尿流中断C 尿频D 排尿淋沥涩痛E 尿量减少

考题 单选题乳牙正常出齐的时间是()A 10~12个月B 12~18个月C 2~2.5岁D 2.5~3岁E 3~4岁

考题 填空题肛瘘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考题 填空题藿香正气散中藿香,一药而兼两用,是指既能_________,又能_________。

考题 单选题小儿厌食在哪个季节容易使症状加重()A 春B 夏C 秋D 冬E 四季无差异

考题 单选题鼻渊突出的临床症状是()A 鼻塞头痛B 鼻塞鼻流浊涕C 鼻塞嗅觉减退D 头昏为主E 头痛为主

考题 单选题手法复位中不正确的观点是:()A 不过度增加医源性损伤B 应尽早整复C 达到最好的复位标准D 应反复整复以达到解剖复位E 复杂性骨折应尽量避免手法整复

考题 单选题下列关于新生儿窒息时用复苏器加压给氧,错误的是()A 面罩应密闭面部,压及两眼及颌下B 加压给氧频率应在30~40次/分C 吸呼比1:2D 加压给氧时,应见到患儿胸部随手指压放呈浅呼吸状E 加压给氧2分钟以上者,须插胃管

考题 单选题关于肱骨外科颈骨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相当于大小结节下缘与肱骨干交界处的骨折B 因此处多发骨折,故称外科颈C 此处是应力薄弱点,故易骨折D 移位严重可损伤腋神经E 本病以青年多见

考题 单选题耳穴治疗中,风溪穴主治:()A 胃肠痉挛、胆绞痛、心绞痛B 腹痛、腹胀、腹泻C 荨麻疹、皮肤瘙痒、过敏性鼻炎D 失眠、健忘、神经衰弱E 月经不调、赤白带下

考题 单选题下列各项中,除哪项外,均参与肛管直肠环的组成:()A 外括约肌皮下部B 外括约肌浅部C 内括约肌D 耻骨直肠肌E 联合纵肌

考题 名词解释题风热

考题 单选题诊断大肠病的常用腧穴是()A 大肠俞、天枢B 关元、脾俞C 日月、胆俞D 胃俞、足三里E 中极、肾俞

考题 单选题革兰阳性败血症,哪项最具有参考价值()A 发热时间长B 新近有皮肤感染,呼吸道感染C 肝脾肿大D 病程中出现迁徙病灶,脑脓肿、肝脓肿E WBC升高,N升高

考题 单选题定经汤治疗月经先后无定期的适应证候是()A 气滞血瘀证B 肾虚证C 肝郁肾虚证D 痰湿证E 脾虚肝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