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
  • 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 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
  • 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参考答案

更多 “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B、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C、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D、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相关考题
考题 缀板柱的缀板与柱肢的连接焊缝按下列内力计算()。 A、弯矩和轴力B、剪力和弯矩C、剪力、弯矩和轴力D、剪力和轴力

考题 缀板柱中,缀板与柱肢的连接焊缝应按下列内力计算()A、剪力和弯矩B、剪力、弯矩和轴力C、剪力和轴力D、弯矩和轴力

考题 简支梁受均布荷载作用,跨中弯矩值及剪力值的规律是( )。A.均最大 B.均最小 C.弯矩最大,剪力为零 D.弯矩为零,剪力最大

考题 图所示的框架为某框架—剪力墙结构中的一榀边框架,其抗震等级为二级,底部一、二层顶梁截面高度为700mm,梁顶与板顶平,柱截面为700mm×700mm。已知在重力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柱BC的轴压比为0.75,节点B和柱BC未按“强柱弱梁”调整的组合弯矩设计值(kN·m)如图所示。[2012年真题] 提示:①对应于地震作用标准值,各层框架承担的剪力均不小于结构总剪力的20%; ②按《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作答。 1.试问,底层柱BC的纵向配筋计算时,考虑地震组合的弯矩设计值(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A. 450 B. 470 C. 680 D. 700

考题 假定,方案调整后,该结构中部未加剪力墙的某一榀框架如下图所示(地下部分未示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作用在底层边柱AB底截面A处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580kN.m,剪力计算值VA=230kN。按式∑Me=ηe∑Mbi调整后,柱AB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B=620kN.m(与MA同时针方向)。柱净高Hn=5.4m。试问,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kN) 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 A 230 B 270 C 330 D 360

考题 某7度抗震设防的高层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抗震等级为二级,地上10层,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 首层某边柱的截面尺寸为600mmx600mm,柱顶梁截面尺寸均为300mmx600mm。考虑地震作用组合时,按规程调整后的该柱上、下端相同时针方向截面组合的弯矩设计值(为较大值)分别为,柱轴力设计值N=1905kN (受压),柱剪力计算值为V=425kN,Hn=5m。试问,该柱剪力设计值(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A) 425 (B) 505 (C) 534 (D) 585

考题 某汽修车间为等高单层双跨排架钢结构厂房,梁柱构件均采用焊接实腹H形截面,计算简图如图5-11所示。梁与柱为刚性连接,屋面采用彩钢压型板及轻型檩条。厂房纵向柱距为7.5m,柱下端与基础刚接。钢材均采用Q235-B,焊条为E43型。 ?轴线边柱上端与屋面梁刚接,上、下段柱截面及截面特性如图5-13所示。下段柱轴力及弯矩设计值分别为N=1037kN,M×=830kN●m;排架平面内下段柱的计算长度系μ=1.3。试问,当对下段柱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内稳定性验算时,截面上最大压应力设计值(N/mm2),应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②等效弯矩系数βmx=1.0。 ③柱翼缘为焰切边。 (A) 147 (B)157 (C)167 (D)177

考题 关于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墙下条形基础采用平面应变问题分析内力 B.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内力必须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 C.柱下条形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存在弯矩、剪力 D.柱下条形基础横向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方法与墙下条形基础相同

考题 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 A、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按基础梁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B、条形基础梁的高度按柱边缘处基础梁剪力设计值确定 C、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按基础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 D、条形基础翼板的高度按基础横向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确定

考题 假定某根转换柱抗震等级为一级,X向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二、三层B、A节点处的梁、柱端弯矩组合值分别为:节点A: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1800kN.m,节点左侧梁端弯矩节点右侧梁端弯矩节点B:上柱柱底弯矩下柱柱顶弯矩节点左侧梁端弯矩底层柱底弯矩组合值试问,该转换柱配筋设计时,节点A、B下柱柱顶及底层柱柱底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A;MB;Mc(KN.M)应取下列何组数值?(提示:柱轴压比>0.15,按框支柱。 (A)1800;500;400 (B)2520;700;400 (C)2700 ;500;600 (D)2700 ;750;600

考题 某钢结构办公楼,结构布置如图3-9所示。框架梁、柱采用Q345,次梁、中心支撑、加劲板采用Q235,搂面采用150mm厚C30混凝土楼板,钢梁顶采用抗剪栓钉与楼板连接。 框架柱截面为□500×25箱形柱,按单向弯矩计算时,弯矩设计值见框架柱弯矩图,轴压力设计值N=2693.7kN,在进行弯矩作用平面外的稳定性计算时,构件以应力形式 达的稳定性计算数值(N/mm2)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提示:1.框架柱截面分类为c类, 2.框架柱所考虑构件段无横向荷载作用。 (A)75 (B)90 (C)100 (D)110

考题 假定,该框架边柱底层柱下端截面(基础顶面)有地震作用组合未经调整的弯矩设计值为320kN·m,底层柱上端截面有地震作用组合并经调整后的弯矩设计值为312kN·m,柱反弯点在柱层高范围内。试问,该柱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剪力设计值Vc(kN),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  ) 提示:按《混凝土异形柱结构技术规程》(JGJ 149—2006)作答。 A.185 B.222 C.266 D.290

考题 某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办公楼,抗震等级为二级,框架梁的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5,梁纵向钢筋及箍筋均采用HRB400。取某边榀框架(C点处为框架角柱)的一段框架梁,梁截面:b×h=400mm×900mm,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cs=30mm,梁上线荷载标准值分布图、简化的弯矩标准值见题图,其中框架梁净跨ln=8.4m。假定,永久荷载标准值gk=83kN/m,等效均布可变荷载标准值qk=55kN/m。 假定,多遇地震下的弹性计算结果如下:框架节点C处,柱轴压比为0.5,上柱柱底弯矩与下柱柱顶弯矩大小与方向均相同。试问,框架节点C处,上柱柱底截面考虑水平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c(kN·m),与下列何项数值最为接近()A.810 B.920 C.1020 D.1150

考题 采用D值法计算框架结构内力时,各柱剪力的分配取决于()。A、柱截面惯性矩之比B、抗侧刚度之比C、柱截面面积之比D、梁柱线刚度之比

考题 在梁、柱端部截面配筋计算中应采用构件轴线处内力进行组合。

考题 轴压柱脚设计中采用锚栓目的()。A、承受柱底的弯矩B、承受柱底的剪力C、承受柱底的轴力D、便于柱子安装定位

考题 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

考题 单选题柱主要承受()作用A 弯矩B 弯矩和剪力C 压力和弯矩D 压力和剪力

考题 多选题关于条形基础的内力计算,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9年真题]A墙下条形基础采用平面应变问题分析内力B墙下条形基础的纵向内力必须采用弹性地基梁法计算C柱下条形基础在纵、横两个方向均存在弯矩、剪力D柱下条形基础横向的弯矩和剪力的计算方法与墙下条形基础相同

考题 单选题在进行框架梁端截面配筋计算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边的值B 弯矩和剪力均采用柱轴线处的值C 弯矩采用柱轴线处的值,剪力采用柱边值D 弯矩采用柱边值,剪力采用柱轴线处的值

考题 单选题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1),在柱下条形基础设计中,以下叙述中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A 条形基础梁顶部和底部的纵向受力钢筋按基础梁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B 条形基础梁的高度按柱边缘处基础梁剪力设计值确定C 条形基础翼板的受力钢筋按基础纵向弯矩设计值配筋D 条形基础翼板的高度按基础横向验算截面剪力设计值确定

考题 判断题当反弯点不在层高范围内时,柱端截面的弯矩设计值,可取为最不利内力组合的柱端弯矩计算值除以上述柱端弯矩增大系数。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框架柱剪力增大系数柱上、下端截面顺时针方向弯矩设计值分别为柱净高Hn=3.6m,则该柱的剪力设计值为()kN。A 106B 82C 138D 156

考题 单选题独立柱柱顶受集中荷载如图所示,柱底a-a截面的受力状态为()。[img:LzIwMTctMDQvemhhbmd5YW9yb25nLzIwMTcwNDA2MDkxNzMwMzM5NjYucG5n]A 压力和剪力B 压力和弯矩C 弯矩和剪力D 压力、剪力和弯矩

考题 单选题独立柱柱顶受集中荷载如图所示,柱底a-a截面的受力状态为()。[img:LzIwMTctMDQveWVuaS8yMDE3MDQwMTA5MzIzNDY5OTc1LnBuZw==]A 压力和剪力B 压力和弯矩C 弯矩和剪力D 压力、剪力和弯矩

考题 单选题某十六层办公楼,房屋高度48m,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烈度7度,丙类建筑,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为0.15g,混凝土强度等级采用C40(f 0=19.1N/mm 2)。横向地震作用时,基本振型地震作用下结构总地震倾覆力矩M 0=3.8×105kN·m,剪力墙承受的地震倾覆力矩M w=1.8×105kN·m。 该结构中部未加剪力墙的某一榀框架,如下图所示,假定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作用在底层边柱AB柱底截面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值(未经调整)M A=480kN·m,相应的组合剪力值V A=360kN。按式∑M c=η c∑M b(M bi同为顺时针方向)调整后,柱AB上端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M B=520kN·m。柱净高H n=2.7m。试问,当柱AB进行底部截面配筋设计时,其剪力设计值(kN)最接近于下列何项数值?()A 360B 445C 456D 498

考题 单选题柱下条形基础的受力特点是( )。A 纵、横两个方向的截面内均存在剪力和弯矩B 只有纵向的截面内存在剪力和弯矩C 只有横向的截面内存在剪力和弯矩D 纵向的截面内存在弯矩,横向的截面内存在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