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缓和曲线的偏角与切线角间存在关系,该关系式为()

  • A、恒等式
  • B、近似公式

参考答案

更多 “缓和曲线的偏角与切线角间存在关系,该关系式为()A、恒等式B、近似公式” 相关考题
考题 常用缓和曲线上一点的曲率与该点至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距离成正比。()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考题 缓和曲线的常数包括()。A、缓和曲线的切线角B、缓和曲线的总偏角C、圆曲线内移量D、切垂距E、缓圆点的X和Y坐标

考题 曲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方法,主要有()法和偏角法。A直角法B交会支距法C偏角支距法D切线支距法

考题 圆曲线偏角α=20°,则该圆曲线的圆直点对于曲中点的偏角为10°。

考题 缓和曲线的切线角

考题 综合曲线要素包括()。A、缓和曲线半径B、圆曲线半径C、线路偏角D、缓和曲线长

考题 地图投影问题也就是()A、建立椭球面元素与投影面相对应元素间的解析关系式B、建立大地水准面与参考椭球面相应元素的解析关系式C、建立水平面与地球表面相应元素的解析关系式D、建立大地坐标与空间坐标间的转换关系

考题 若β0为HY点的缓和曲线切线角则从ZH点测设HY点的偏角为()A、β0/2B、2β0C、β0/3D、3β0

考题 平面图中”表示()的平曲线A、右偏角B、左偏角C、单元曲线D、带缓和曲线

考题 在交点JD处路线转角为α,缓和曲线角为β,则设置两相同缓和曲线的可能条件为()

考题 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后视偏角为前视偏角的2倍。

考题 缓和曲线终点处的切线角,称为()A、终点角B、极切角C、缓和曲线角D、终切角

考题 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缓和曲线段的详细测设通常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

考题 设缓和曲线角为β,路线转角为α,则构成凸型曲线的必要条件是()。A、α≥βB、α>βC、α=2βD、α<2β

考题 问答题某曲线α=20°32′20″,R=400M,l0=90M,求:(1)切线长T,曲线长L(2)缓和曲线总偏角δ0、缓和曲线切线角β0(3)若ZH点里程为DK11+903.19,求HZ点里程

考题 单选题曲线(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详细测设方法,主要有()法和偏角法A 直角法B 交会支距法C 偏角支距法D 切线支距法

考题 判断题常用缓和曲线上一点的曲率与该点至缓和曲线起点的曲线距离成正比。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缓和曲线上任意一点后视偏角为前视偏角的2倍。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综合曲线要素包括()。A缓和曲线半径B圆曲线半径C线路偏角D缓和曲线长

考题 单选题平面图中”表示()的平曲线A 右偏角B 左偏角C 单元曲线D 带缓和曲线

考题 名词解释题缓和曲线的切线角

考题 单选题缓和曲线终点处的切线角,称为()A 终点角B 极切角C 缓和曲线角D 终切角

考题 问答题某曲线α=58°34′,R=380M,l0=90M,求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缓和曲线总偏角δ0、缓和曲线切线角β0。

考题 单选题从视觉要求出发,当缓和曲线很短,使缓和曲线角β<0时,则缓和曲线极不明显,在视觉上容易被忽略。但是,如果缓和曲线过长,使β>29°时,圆曲线与缓和曲线不能很好协调。因此从适宜的缓和曲线角值(3°~29°)范围可推导出适宜的A值关系式为以下哪个选项?(  )A R/3≤A≤RB R/2≤A≤RC R≤A≤2RD 2R≤A≤3R

考题 问答题某曲线α=34°20′20″,R=800M,l0=90M,ZH里程DK12+101.12,求: (1)切线长T,曲线长L,外矢距E (2)缓和曲线总偏角δ0、缓和曲线切线角β0 (3)HZ点里程

考题 判断题直线与圆曲线之间的缓和曲线段的详细测设通常采用切线支距法和偏角法。A 对B 错

考题 判断题圆曲线偏角α=20°,则该圆曲线的圆直点对于曲中点的偏角为10°。A 对B 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