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胜利
  • 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 C、清帝下诏退位
  • D、《临时约法》颁布

参考答案

更多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在于中国之内,国民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胜利B、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相关考题
考题 认为宪法是“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的近现代思想家是()A.章太炎B.孙中山C.龚自珍D.梁启超

考题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有幸在总统位置上尽全力组织并管理政府之后,现在已经到了应当退休回归私人生活的时候。这既是我心所愿,也是为国运所必需。因为行政首长的定期更替,是我们国家自由所不可缺的保障。请允许我离开政府,就像我以前离开部队一样,让那些支持我国的利益、推进社会和谐和秩序与良善政府的人接替我,让上帝继续保佑我们的祖国。——华盛顿致麦迪逊的信件材料二 (1912年)2月13日,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员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军之力实多”。——《中国革命记录》近日满清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有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1)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华盛顿和孙中山辞职的原因。(6分)

考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  ) A.武昌起义的胜利 B.中华民国的成立 C.清帝下诏退位 D.《临时约法》颁布

考题 反对帝制是孙中山三民主义中()主义的中心内容。

考题 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A、《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B、《国民党之政纲》C、《地方自治实行法》

考题 孙中山曾说:“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面对后来“帝制自为”的情况,孙中山的表现是()A、成立同盟会,明确革命纲领B、颁布《临时约法》,确立民主共和政体C、组织护国运动,捍卫民主共和制度D、实行国共合作,顺应时代潮流

考题 认为宪法是“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的近现代思想家是()A、章太炎B、孙中山C、龚自珍D、梁启超

考题 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之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

考题 胡适先生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屡屡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重心。

考题 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A、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C、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考题 目的在于引起人们对民族语言的重视的作品是()。A、《飨宴》B、《论俗语》C、《帝制论》D、《新生》

考题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并指出:“今日清帝退位、中华民国成立,民族、民权两主义俱达到,唯民生主义尚未着手,今后吾人所当致力的即在此事。”据此概括孙中山辞职的原因不包括()A、履行对袁世凯的承诺B、认为辛亥革命的政治目标已经实现C、重心要转向解决民生问题D、对袁世凯抱有幻想

考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于中华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孙中山得到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中的成立C、宣统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考题 孙中山1914年创立的中华革命党和1919年改名的中国国民党,参与者不多。但到了19世纪20年代前期,中国国民党党员激增,其主要原因是()。A、孙中山改组了国民党,实施联俄联共政策B、孙中山发起护法战争,维护了《临时约法》C、北伐战争爆发,有识之士加入中国国民党D、国共两党正式决裂,国民党掌握全国政权

考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原因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的颁布

考题 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

考题 1912年2月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导致孙中山得出这一结论的直接依据是()A、武昌起义的胜利B、中华民国的成立C、清帝下诏退位D、《临时约法》颁布

考题 “他的伟大不只在领导中国人民促使社会向一个崭新的时代跃进,还在于在消灭帝制、缔造共和后仍为建设一个独立强盛、自由平等的中国而奋斗不息。”材料评论的人物是()A、李鸿章B、孙中山C、康有为D、毛泽东

考题 “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A、中国国民党B、国民党C、中华革命党D、中国同盟会

考题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考题 单选题孙中山在()中,把发展教育事业列为国内革命的“具体目的”之一。A 《中国国民党北伐宣言》B 《国民党之政纲》C 《地方自治实行法》

考题 单选题认为宪法是“中国民族历史风俗习惯所必需之法”的近现代思想家是()A 章太炎B 孙中山C 龚自珍D 梁启超

考题 单选题“二次革命”失败后,孙中山逃亡日本。1914年7月,孙中山在东京正式成立()。A 中国国民党B 国民党C 中华革命党D 中国同盟会

考题 判断题胡适先生认为近代以来中国民族自救运动屡屡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社会重心。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中国共产党认为,“中国现存的各政党,只有国民党,比较是革命的民主派”,提出这一论断的主要依据是当时()A 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B 孙中山领导国民党进行不屈不挠的反帝反封建斗争C 其领袖孙中山站在无产阶级立场上D 国民党建立了革命根据地和军队

考题 判断题个人本位主义的教育目的观认为教育目的不存在有“教育过程以外”的目的,教育目的之存在于“教育过程以内”。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中华民国成立后,列宁高度评价了孙中山及其革命的卓越贡献,并认为孙中山领导的这场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列宁的这一看法肯定了()A 革命派从此登上中国政治舞台B 孙中山防止了社会的贫富分化C 孙中山为救国救民而不懈努力D 辛亥革命打击了列强在华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