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

  • A、裁抑相权
  • B、加强军权
  • C、建立内阁
  • D、改革行省制度

参考答案

更多 “《明史·太祖纪》载,洪武十一年(公元1378年),朱元璋下令“命奏事毋关白(告知)中书省”。这表明朱元璋要()A、裁抑相权B、加强军权C、建立内阁D、改革行省制度” 相关考题
考题 朱元璋又称为明太祖,其中“太祖”是朱元璋的( )。A.谥号B.庙号C.尊号D.年号

考题 明代史馆共分为十馆,其中东面四馆主编纂史料,西面六馆主修纂史书。洪武元年(1368)十二月,明太祖就命宋濂、王祎为总裁,李善长为监修,编撰()。

考题 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

考题 1368年正月,朱元璋在()称帝,国号大明,建元洪武,是为明太祖 A.应天府 B.顺天府 C.承天府 D.应昌府

考题 公元1369年,明太祖朱元璋下诏,奉行“()”的政策,重视地方官学的复兴,而不倡导书院教育,至此全国书院颓废。

考题 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开始设六科给事中,以后逐渐定型。明代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也小。

考题 明太祖朱元璋建立了明朝,其中“太祖”指的是()。A、陵号B、庙号C、年号D、谥号

考题 下令贡茶“罢选龙团”的皇帝是()。A、明太祖朱元璋B、明成祖朱棣C、元世祖D、清世祖

考题 “杯酒释兵权”典故出自皇帝()A、宋太祖赵匡胤B、明太祖朱元璋

考题 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A、祖陵B、孝陵C、显陵

考题 在桃源县生活首江南唯一的维吾尔族,都姓翦,明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因哈勒八十率部征讨五溪蛮、翦除敌对势力有功,亲赐“翦”姓,至今忆繁衍到第26代。

考题 朱元璋,原名(),于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为明太祖。

考题 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鉴于东南沿海海盗(包括与明敌对的方国珍、张士诚势力的残余)和倭寇的猖獗,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海禁政策开始实行。

考题 明朝朱元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废除行省制度,设立()。同时设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掌刑狱、军事,合称“三司”。A、巡抚B、都督C、宣政院D、承宣布政使司

考题 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A、国子寺B、国子监C、翰林院D、集贤院

考题 单选题太祖朱元璋在位三十一年,死后埋葬在南京钟山脚下,称()。A 祖陵B 孝陵C 显陵

考题 填空题洪武四年(1371)十二月,鉴于东南沿海海盗(包括与明敌对的方国珍、张士诚势力的残余)和倭寇的猖獗,明太祖朱元璋下令“()”。海禁政策开始实行。

考题 单选题下令贡茶“罢选龙团”的皇帝是()。A 明太祖朱元璋B 明成祖朱棣C 元世祖D 清世祖

考题 单选题朱元璋又称为明太祖,其中“太祖”是朱元璋的()。A 谥号B 庙号C 尊号D 年号

考题 多选题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2014年真题]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考题 填空题朱元璋,原名(),于1368年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为明太祖。

考题 多选题朱元璋,即明太祖,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有(  )。A朱元璋是明王朝的建立者,现在的安徽凤阳人B朱元璋于龙凤二年,攻下集庆城,改名应天府,建立江南政权,称吴国公C朱元璋曾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立纲陈纪,救济斯民”的口号D朱元璋庙号太祖,葬孝陵

考题 填空题洪武时期朱元璋于洪武四年、十四年、十七年、二十三年、二十七年屡颁海禁令,甚至下令“()”。对于违禁者及私行放禁的滨海军卫官兵,都要处以严刑。

考题 判断题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年间开始设六科给事中,以后逐渐定型。明代六科官员品秩虽低,权力也小。A 对B 错

考题 多选题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八年(公元1385年)至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间,手订四编《大诰》,共236条。关于明《大诰》,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A《大明律》中原有的罪名,《大诰》一般都加重了刑罚B《大诰》的内容也列入科举考试中C“重典治吏”是《大诰》的特点之一D朱元璋死后《大诰》被明文废除

考题 单选题“杯酒释兵权”典故出自皇帝()A 宋太祖赵匡胤B 明太祖朱元璋

考题 单选题明太祖定都南京,重建国学于鸡鸣山下。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改国子学为()。A 国子寺B 国子监C 翰林院D 集贤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