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

  • 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
  • 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
  • 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
  • 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参考答案

更多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 相关考题
考题 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B.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加强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考题 主题二 茶叶与世界贸易17世纪初,荷兰的东印度公司最早从事茶叶贸易,不久在法、英等国都出现了中国茶。18世纪末,输入荷兰、英国和法国的中国茶,除本国消费外,还流通到西北欧与美洲殖民地,有的城市还形成了国际茶叶市场。18世纪英国东印度公司逐步垄断了中英茶叶贸易。1760-1833年间,输入英国的中国茶叶价值,由80多万两增至560多万两白银,茶叶占中国出口总值的比例一般在80%以上。19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茶叶一直独占世界市场,1835年,英国人首次将中国茶引种到印度,此后印度茶园面积不断扩大。1889年,输入英国的印度茶首次超过中国茶。(2)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概括中国茶叶在18世纪贸易中发挥的作用。(4分)分析19世纪英国茶叶贸易变化的原因。(4分)

考题 1710年到1760年,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特产,在此期间,英国A此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白银,该国的白银几乎耗尽。而当时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上述现象说明当时()。 A.英国的生产力远落后于中国 B.英中贸易对英国而言贸易逆差显著 C.英国对中国有明显经济优势 D.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题 英国人在印度发展种茶业,从一开始就明确了以需求为导向----______________。19世纪上半叶,迷上喝茶的英国人为了摆脱中国对茶叶生产的控制,将茶树种子连同加工技艺一起,偷偷从中国带到了印度。从印度的阿萨姆和大吉岭地区开始,英国彻底改变了红茶的命运。到了1860年,投资者就明确意识到,在印度种茶是个能够赚钱的行当。伦敦和加尔各答等地的先行者开始购买茶园股份,在英属印度政府优惠政策的鼓励下,公司和有能力的欧洲人纷纷租地种茶。填入画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A.为了让茶叶变得廉价易得 B.殖民者为了获取更多的利润 C.满足英国国内对茶叶的极大需求 D.解决英国本土茶叶供应不足的问题

考题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昧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主要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逐步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使英国逐渐成为“世界工厂”

考题 在1636年到1637年间,荷兰出现了一股争相求购郁金香的热潮,导致郁金香价格急速上升,当时很多人变卖家财,参与到投机郁金香上。到1637年后期,郁金香泡沫破裂,很多人蒙受巨大损失。引发了历史上第一次金融危机。这反映出当时的荷兰()。A、资本主义发展影响人们的投资观念B、与东方经济往来日益频繁C、经济的泡沫化引发世界市场的波动D、民族主义推动了国花种植

考题 1710年到1760年,英国大量从中国进口茶叶等特产,在此期间,英国为此向中国支付了大量白银,该国的白银几乎耗尽。而当时英国的产品在中国几乎无人知晓。 上述现象说明当时______。A、英国的生产力远落后于中国B、英中贸易对英国而言贸易逆差显著C、英国对中国有明显经济优势D、中国成为英国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

考题 中国茶叶最早传入欧洲的萄葡牙、卡特琳娜公主有饮茶嗜好,1662年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出嫁时她把中国()带到了英国,仍保持过去的饮茶习惯,于是饮茶风气很快就在英国的宫廷中传开,如今英国成为欧洲茶叶进口最多的国家,伦敦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

考题 在世界所有茶叶中,()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A、古丈毛尖B、六安瓜片C、东方美人D、贡眉

考题 《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A、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B、16世纪到17世纪初C、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考题 17世纪,英国雷莱爵士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下列史实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葡萄牙垄断与东方的贸易B、西班牙建立起殖民大帝国C、荷兰发展成“海上马车夫”D、英国推行“重商主义”政策

考题 “印度对中国的贸易价值主要的却又得自鸦片贸易,没有印度贸易,董事会不可能这样顺利地为国内开支取得大量汇款;英格兰商人也不可能得到现在那么大量的茶叶而不需要向中国送出大量的白银。”这表明鸦片走私的直接作用主要是()A、增加了英国政府的财政收入B、扭转了对华贸易逆差C、打开了中国市场大门D、扩大了英国对华商品输出

考题 福州开埠后,茶叶出口大幅增长。据统计,1855年这一数字是15,793,700磅,1860年就达到了40,000,000磅。这一变化反映了()。A、福州成为东方经贸中心B、中国自然经济逐步解体C、中英贸易获得大幅增长D、西方崇尚东方生活方式

考题 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对英国茶叶消费变化的原因,较为合理的解释是()。A、英国贫富差距日益缩小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C、英属殖民地扩大了茶叶的种植范围D、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考题 英国人将茶叶与玫瑰调制成“英国茶”,其味道非常特殊。

考题 西餐只是()的概念。A、东方人B、美国人C、英国人D、法国人

考题 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导致大量白银流入英国的主要商品是()。A、呢绒B、布匹C、鸦片D、茶叶

考题 列强在华设立的第一家银行是()A、英国东方银行B、英国汇丰银行C、法国东方汇理银行D、俄国俄华银行

考题 1672年和1692年英国政府又先后颁布《航海条例》,到1849年废除大部分《航海条例》。1854年,外国的商船被准许从事英国沿海的贸易,至此,《航海条例》所规定的限制完全取消。英国完全取消《航海条例》()A、表明英国已无力主导世界市场B、说明自由主义已成为英国的经济政策C、是因为以英国为中心的世界市场已经形成D、反映出美国已成为英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强劲对手

考题 茶叶于1650年前后被引进英国时,每磅的价值大约为10英镑,然而一个世纪后,它已成为普通消费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B、工业革命的影响C、君主立宪制的确立D、世界市场的迅速拓展

考题 17世纪末到18世纪中期,英国的重商主义者主张高工资,提出经济发展的“外国支付收入”理论,认为出口高附加值的产品意味着外国将为出口国家支付工资和利润。这一理论在当时得以实现的经济条件是()A、“光荣革命”后,英国社会进入稳定发展时期B、海上霸主地位的确立使英国占据贸易优势C、圈地运动为英国工业发展扩大了国内市场D、工业革命的完成,提高了英国商品的技术含量

考题 18世纪早期英国作家笛福在《不列颠岛旅游记》中写道,有一个小城市诺福克为许多小城镇与乡村包围,这些乡村“是如此之大和住满了人,使它们足以与其他地方的镇相比”,这样的中心小城市布满了英国各地。这主要反映出当时的英国()A、国内工商业发展,推动了地区间的分工B、国内市场发展,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C、圈地运动大规模开展,加速城市化进程D、工业革命深入到农村,缩小城乡间差距

考题 郭廷顿《文明的冲突和世界秩序的重建》把人类文明的交流划分为三个时期;1500年以前称之为遭遇时期;1500年—19世纪末称之为冲击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则是相互作用时期。其中第二个时期,西方工业文明对农业文明形成巨大冲击的表现有()①经济掠夺和商品输出,破坏了东方传统经济结构②发动侵略战争,破坏了东方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③民主思想的传播,冲突了东方传统思想观念④东方物产的引进,丰富了欧美居民的日常生活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

考题 填空题中国茶叶最早传入欧洲的萄葡牙、卡特琳娜公主有饮茶嗜好,1662年嫁给了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出嫁时她把中国()带到了英国,仍保持过去的饮茶习惯,于是饮茶风气很快就在英国的宫廷中传开,如今英国成为欧洲茶叶进口最多的国家,伦敦还有世界上最大的茶叶拍卖市场。

考题 单选题《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处于保守和闭塞状态下的英国乡镇生活和世态人情。A 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B 16世纪到17世纪初C 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

考题 单选题晚明时期,澳门是()在东方的一个贸易枢纽港。A 葡萄牙B 西班牙C 英国D 荷兰

考题 单选题鸦片战争前,在中英贸易中,导致大量白银流入英国的主要商品是()。A 呢绒B 布匹C 鸦片D 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