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 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
  • 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
  • C、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
  • D、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

参考答案

更多 “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D、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 相关考题
考题 用调幅法计算钢筋混凝土连续梁内力时,工程结构设计中常用的做法是:() A、降低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B、降低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C、增大支座负弯矩,减小跨中弯矩D、增大支座负弯矩,增大跨中弯矩

考题 按弯矩调幅法进行连续梁、板截面的承载力极限状态计算时,因遵循下述规定()。 A.受力钢筋宜采用I、II或III级热轧钢筋;B.截面的弯矩调幅系数宜超过 0.25;C.弯矩调整后的截面受压区相对高度ξ一般应超过 0.35,但不得超过ξb;D.按弯矩调幅法计算的连续梁、板,可适当放宽裂缝的控制要求。

考题 采用弯矩调幅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 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E、塑性铰截面宜加密箍筋

考题 在确定梁的纵筋弯起点时,要求抵抗弯矩图不得切入设计弯矩图以内,即应包在设计弯矩图的外面,这是为了保证梁的(  )。 A、正截面受弯承载力 B、斜截面受剪承载力 C、受拉钢筋的锚固 D、箍筋的强度被充分利用

考题 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 A、0、8 B、0、75 C、0、7 D、0、65

考题 某截面尺寸为300mmx3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图所示,hb0=660mm,净跨ln=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W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fy=300N/mm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抗震等级为一级。 按8度抗震设计时,假定调整后的连梁剪力设计值达到按其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作用在连梁上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忽略不计,连梁两端弯矩(相同时针方向)。连梁上、下部配置的纵向钢筋相同,试问,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关于连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前提下,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面积As(mm2)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连梁所能承担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最大? 提示:βcfcbbhb0=3781.8kN。 ②由弯矩Mb,计算连梁上、下部纵筋时,按下式计算钢筋面积:=0.75。 (A)982 (B)1473 (C)1620 (D)2367

考题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所得箍筋叠加,且两种公式中均不考虑剪扭的相互影响。A对B错

考题 如果钢筋混凝土梁经过抗剪强度计算后采用一些专用的抗剪斜筋,可以预测:为保证材料图大于弯矩包络图之值,在所采用的专用筋截面附近不便于弯起钢筋。

考题 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

考题 关于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受力特点的说法正确的有()。A、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单跨连续梁(板)B、连续梁(板)的内力计算是主要内容,配筋计算与简支梁相同C、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按塑性变形方法计算D、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与次梁的内力计算,考虑弹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E、连续梁、板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

考题 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所得箍筋叠加,且两种公式中均不考虑剪扭的相互影响。

考题 在单向板肋梁楼盖设计中,对于主梁的计算,下面叙述中哪一个不正确()A、截面设计时与次梁相同,跨中正弯矩按T形截面计算,支座负弯矩则按矩形截面计算B、主梁内力计算,可按弹性理论方法进行C、在主梁支座处,次梁与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相互交叉,通常次梁负弯矩钢筋放在主梁负弯矩钢筋上面D、计算主梁支座负弯矩钢筋时,其截面有效高度取:单排钢筋时ho=h-35;双排钢筋时ho=h-60

考题 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A、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

考题 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之和,应()。

考题 当主梁抗扭能力小(行车道板厚h1与主梁高h之比大于1/4)时,多跨连续单向板跨中弯矩计算公式为M中=();支点弯矩计算公式为M支=()。其中M0是与之跨径相同的简支板跨中弯矩值。

考题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小于或等于2时,应按双向板计算;当长边与短边之比大于2但小于3时,宜按双向板计算;当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时,应沿长边方向布置足够数量的构造筋;当长边与短边长度之比大于或等于3时,可按沿短边方向受力的单向板计算。B、现浇肋形楼盖中的板、次梁和主梁,一般均为多跨连续梁(板)。内力计算有两种方法。主梁按弹性理论计算,次梁和板可考虑塑性变形内力重分布的方法计算。C、均布荷载下,等跨连续板和连续次梁的内力计算,可考虑塑性变形的内力重分布。允许支座出现塑性铰,将支座截面的负弯矩调低,即减少负弯矩,调整的幅度,必须遵守一定的原则。D、连续梁、板的受力特点是:跨中有正弯矩,支座有负弯矩。因此,跨中按最大正弯矩计算正筋,支座按最大负弯矩计算负筋。

考题 多选题采用弯矩调幅计算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界限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D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E塑性铰截面宜加密箍筋

考题 单选题承受均布荷载的钢筋混凝土五跨连续梁(等跨),在一般情况下,由于塑性内力重分布的结果,而使()。A 跨中弯矩减少,支座弯矩增加B 跨中弯矩增大,支座弯矩减小C 支座弯矩和跨中弯矩都增加

考题 单选题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2016年真题]A 0.8B 0.75C 0.7D 0.65

考题 填空题采用弯矩调幅法计算等跨钢筋混凝土连续梁、板内力时,弯矩调幅系数β不宜超过()

考题 单选题按弯矩调幅法进行内力计算和配筋时,下列提法哪个是不正确的?(  )[2010年真题]A 弯矩调幅法既适用于连续梁也适用于简支梁,和弹性法相比,安全储备较低B 按调幅法计算时,调整后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度不应小于0.35,即ξ≥0.35但需满足ξ≤ξbC 按调幅法计算与弹性法相比,连续梁支座和跨中弯矩都大幅降低,经济效果显著D 为保证塑性铰有较充分的转动能力,计算中要求调整后的截面相对受压区高ξ≤0.35

考题 单选题两端固定的均布荷载作用钢筋混凝土梁,其支座负弯矩与正弯矩的极限承载力绝对值相等。若按塑性内力重分布计算,支座弯矩调幅系数为( )。A 0.8B 0.75C 0.7D 0.65

考题 多选题对弯矩进行调整时,应遵循的原则是()。A宜采用具有塑性较好的Ⅰ级或Ⅱ级钢筋。采用强度等级为C20~C45的混凝土B控制弯矩调幅值,在一般情况下不超过按弹性理论计算所得弯矩值的20%C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MA、MB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的跨中弯距MC之和,应不小于简支梁计算的跨中弯矩M0的一半D考虑内力重分布,构件必须有足够的抗剪能力,应将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所需的箍筋面积增加10%

考题 填空题为了满足平衡条件,调整后每个跨度两端支座弯矩绝对值的平均值与调整后跨中弯矩之和,应()。

考题 判断题钢筋混凝土构件在弯矩、剪力和扭矩共同作用下的承载力计算时,其所需要的箍筋由受弯构件斜截面承载力计算所得的箍筋与纯剪构件承载力计算所得箍筋叠加,且两种公式中均不考虑剪扭的相互影响。A 对B 错

考题 单选题某截面尺寸为300mm×700mm的剪力墙连梁,如下图所示,h B0=660mm,净跨l n=1500mm,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40;纵筋采用HRB335级钢( ,f y=300N/mm 2),箍筋和腰筋采用HPB235级钢(Φ)。抗震等级为一级。 按8度抗震设计时,假定调整后的连梁剪力设计值达到按其截面尺寸控制所允许承担的斜截面受剪承载力最大值,作用在连梁上的竖向荷载产生的内力忽略不计,连梁两端弯矩(相同时针方向)M b t=M B L,连梁上、下部配置的纵向钢筋相同,试问,在满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规定的关于连梁强剪弱弯的要求前提下,该连梁上、下部纵向钢筋面积A s(mm 2)按下列何项配置时,连梁所能承担的考虑地震作用组合的弯矩设计值最大?()提示:①β cf cb bh b0=3781.8kN。②由弯矩M b计算连梁上、下部纵筋时,按下式计算钢筋面积: ,式中γRE=0.75。A 982B 1473C 1620D 2367

考题 单选题条形基础梁的内力按连续梁计算后()A 直接按内力计算结果配筋B 边跨跨中弯矩宜乘以1.1的系数,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C 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1的系数D 边跨跨中弯矩及第一内支座的弯矩值宜乘以1.2的系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