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与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

  • A、1/2,1/16
  • B、1/3,3/16
  • C、1/2,3/16
  • D、2/3,1/16

参考答案

更多 “雄家蚕的性染色体为ZZ,雌家蚕为ZW。已知幼蚕体色正常基因(T)与油质透明基因(t)是位于Z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结天然绿色茧基因(G)与白色蚕基因(g)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一对等位基因,T对t,G对g为显性。现有一杂交组合:ggZTZT×GGZtW,F1中结天然绿色茧的雄性个体所占比例与F2中幼蚕体色油质透明且结天然绿色茧的雌性个体所占比例分别为()A、1/2,1/16B、1/3,3/16C、1/2,3/16D、2/3,1/16” 相关考题
考题 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病蚕丝腺有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脓包状斑块,该病最可能的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眼观病蚕体上有黑褐色喇叭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处可见体壁下有黑褐色鞘套,该病最可能的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考题 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病蚕丝腺有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脓包状斑块,该病最可能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

考题 眼观病蚕体上有黑褐色喇叭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可见体壁下有黑褐色鞘套,该病最可能是(6~8题共用备选答案)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

考题 眼观病蚕体上有黑褐色喇叭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可见体壁下有黑褐色鞘套,该病最可能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

考题 病蚕体壁紧张,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爬行不止,剪去尾角或腹足滴出的血液呈乳白色。此病是A.白僵病B.猝倒病C.曲霉菌病D.家蚕核型多角体病E.家蚕质型多角体病

考题 眼观病蚕体壁紧张,体色乳白,体躯肿胀,剪去腹足滴出的血液呈乳白色,镜检其血液标本一般可确诊,该病最可能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属于真菌性疾病的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眼观病蚕体壁有油渍状病斑或褐色小病斑,尸体逐渐变硬,被覆白色粉末,该病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病蚕丝腺有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脓包状斑块,该病最可能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眼观病蚕体上有黑褐色喇叭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处可见体壁下有黑褐色鞘套,该病最可能的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考题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是由病毒寄生在家蚕中肠圆筒形细胞中,在细胞质内形成多角体引起。此病又称A.中肠型脓病B.烂子病C.家蚕血液型脓病D.锈病病蚕体色暗(或淡)、呈锈色,行动呆滞,食欲减退,发育迟缓,群体大小不齐,蚕体背部或气门线上下出现密集渣点、呈黑褐色,重者成半蜕皮蚕而死亡。该病又称A.中肠型脓病B.烂子病C.家蚕血液型脓病D.锈病蜜蜂幼虫和蛹的一种细菌性、急性、毁灭性病害,特征为病蜂的蜂盖子脾下陷、穿孔、封盖幼虫死亡。此病又称A.中肠型脓病B.烂子病C.家蚕血液型脓病D.锈病多发生于5龄后期至上簇前的家蚕,表现环节肿胀拱起,呈算盘珠状,体壁紧张发亮,体色乳白,病重时爬行缓慢,终因腹足失去把持力,从蚕匾或蔟中坠下,流脓而死亡。此病又称A.中肠型脓病B.烂子病C.家蚕血液型脓病D.锈病请帮忙给出每个问题的正确答案和分析,谢谢!

考题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不会出现的病症是A.脓蚕B.环节肿胀C.行动呆滞D.体壁易破E.体色乳白

考题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确诊方法是 A.蚕体发育观察B.蚕的举动观察C.蚕的体形和体色观察D.蚕吐液及排粪观察E.显微镜检查是否存在多角体

考题 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  )。A.2/3与2:1 B.3/4与1:1 C.1/2与1:2 D.1/3与1:1

考题 全身性感染的慢性蚕病,病蚕丝腺有肉眼可见的乳白色脓包状斑块,该病最可能是()A、家蚕白僵病B、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家蚕蝇蛆病D、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家蚕微粒子病

考题 肉眼鉴别特征为体壁柔软,体色桃红,体躯伸展,血液浑浊的真菌性疾病是()A、蜜蜂白垩病B、家蚕质型多角体病C、欧洲幼虫腐败病D、白僵病E、家蚕核型多角体病

考题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黄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黄色,结黄茧d,白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白色,结白茧d;又知白蚕皮肤为正常白色F,油蚕皮肤油纸样透明f,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等位基因。黄足白蚕与白足油蚕杂交,如果(),则说明控制两对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

考题 某种蝇的翅的表现型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如果翅异常的雌蝇与翅正常的雄蝇杂交,后代中25%为雄蝇翅异常、25%雌蝇翅异常、25%雄蝇翅正常、25%雌蝇翅正常,那么翅异常不可能由()A、常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B、常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C、X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D、X染色体上的隐性基因控制

考题 火鸡的性别决定方式是ZW型(♀ZW,♂ZZ)。曾有人发现少数雌火鸡ZW的卵细胞未与精子结合,也可以发育成二倍体后代。遗传学家推测,该现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卵细胞与其同时产生的三个极体之一结合,形成二倍体后代(的胚胎不能存活)。若该推测成立,理论上这种方式产生后代的雌雄比例是()A、雌:雄=1:1B、雌:雄=1:2C、雌:雄=3:1D、雌:雄=4:1

考题 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的斑纹基因易位于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雌蚕都有斑纹,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所依据的原理()A、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染色体数目的变化C、基因突变D、基因重组

考题 家蚕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已知黄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黄色,结黄茧d,白足蚕幼虫腹足和尾足呈白色,结白茧d;又知白蚕皮肤为正常白色F,油蚕皮肤油纸样透明f,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位于Z染色体上,W染色体无相应等位基因。若上述结论成立,基因型为DdZFZf与DdZfW的两种蚕进行杂交,后代有()种基因型

考题 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号染色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是由于()A、基因突变B、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染色体结构的变异D、基因重组

考题 家蚕、鸟类(包括鸡、鸭等)、蛾类、蝶类等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是雌杂合型,即ZW型。

考题 在整个生物界中,除了极个别生物外,如雄果蝇和雌家蚕,只要是位于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在减数分裂时都要发生交换。

考题 人们在野兔中发现了一种使毛色为褐色的基因(T)位于X染色体上。已知没有X染色体的胚胎是致死的。如果褐色的雌兔(性染色体组成为XO)与正常灰色(t)雄兔交配,预期子代中褐色兔所占比例和雌、雄之比分别为()A、3/4与1∶1B、2/3与2∶1C、1/2与1∶2D、1/3与1∶1

考题 性染色体为XXY的牛和XXY的果蝇,其表现型分别为()A、雄、雄B、雄、雌C、雌、雌D、雌、雄

考题 单选题家蚕核型多角体病不会出现的病症是()A 脓蚕B 环节肿胀C 行动呆滞D 体壁易破E 体色乳白

考题 单选题显微镜检查,病蚕的血液检查,有圆筒形或长卵圆形钓芽生孢子为()A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B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C 白僵病D 欧洲幼虫腐臭病E 蜜蜂自垩病

考题 单选题用X射线处理蚕蛹,使其第2染体上的斑纹基因易位于决定雌性的W染色体上,使雌体都有斑纹。再将雌蚕与白体雄蚕交配,其后代凡是雌蚕都有斑纹,凡是雄蚕都无斑纹。这样有利于去雌留雄,提高蚕丝的质量。这种育种方法是由()A 染色体结构的变异B 染色体数目的变异C 基因突变D 基因互换

考题 单选题眼观病蚕体上有黑褐色状的病斑,解剖病斑可见体壁下有黑褐色鞘套,该病最可能是()A 家蚕白僵病B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C 家蚕蝇蛆病D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E 家蚕微粒子病

考题 单选题家蚕体壁紧张,体色乳白,体躯肿胀,爬行不止,血液呈乳白色()A 家蚕核型多角体B 家蚕质型多角体病C 白僵病D 欧洲幼虫腐臭病E 蜜蜂白垩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