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弟弟今年报名了事业单位考试,想请问大家事业单...

发布时间:2021-10-26


我弟弟今年报名了事业单位考试,想请问大家事业单位考试结构化面试命题原则是什么啊?


最佳答案

简要回答一下楼主弟弟的问题,事业单位考试结构化的命题原则如下:

一、针对性原则
针对性原则要求面试试题应当根据面试的具体情况,围绕职位要求考生的状况和面试本身都是特点来设计。
第一,面试总是特定的职位选人,所以面试试题设计通常要紧密围绕招考职位在具体素质上的严格要求,充分体现不同种类、不同职位工作要求的特点,突出测试内容的重点。
第二,面试题目设计应考虑考生群体素质的状况,包括考生群体的受教育程度、专业背景、工作经验等,如果试题背离了考生群体的实际状况,那么题目设计得再好也难以达到选拔的目的。
二、科学性原则
所谓科学性原则,一方面是指在内容上应该是严谨的,即源于现实和职位工作需要,但又不是抽象理论或不加修饰的生活原版,而是经过提炼、加工、改造后的典型性和现实性相结合的题目;另一方面是指在形式上应该按照各类试题编制的规范来涉及,题目的设置难度应适中、适度,尤其是那些难度较大的面试,其试题的设计在科学性规范性上的要求更高,否则此类面试的信度和效度会比较低,既测评不出应有的素质指标,也无法拉开考生之间的距离。
三、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原则要求在设计编制面试试题时,除少量专业问题采用客观性试题外,尽量做到一题多解,答案没有标准之分,考生不管是持肯定还是否定态度都可以,只要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都行。
四、灵活性原则
灵活性原则要求在面试试题的编制设计中,题目的形式和内容都要采用较灵活的做法,一方面为面试提问留有一定的余地,给考生留有一定的思维空间,以便于调动考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要营造面试所需要的氛围,使面试根据时间进展的情况、考生的表现情况,有张有弛的进行,从而有利于调节考生的紧张心理,给考生一个充分展示自己才能和个性的机会,使其充分发挥自身能力。
五、难度适中原则
难度适中原则要求所编制的题目既要有一定难度,要具备一定的区分度,即题目难易适中,能将同一要素上处于不同水平的考生区别出来。面试题目内容的深浅难易要根据考生的实际情况,不宜一味求新、求异、求难。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的规定,下列哪些职位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A.国务院总理
B.国家副主席
C.军委副主席
D.国家主席
答案:B,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十二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四)选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提名,决定国务院总理的人选;根据国务院总理的提名,决定国务院副总理、国务委员、各部部长、各委员会主任、审计长、秘书长的人选;(六)选举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根据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的提名,决定中央军事委员会其他组成人员的人选”。故本题选BD。

Excel中,选取大范围区域,先单击区域左上角的单元格;将鼠标指针移到区域的右下角,然后(  )。


A.按“Shift”键,同时单击对角单元格

B.按“Shift”键,同时用方向键拉伸欲选区域

C.按“Ctrl”键,同时单击单元格

D.按“Ctrl”键,同时双击对角单元格
答案:A,B
解析:
按“Ctrl”键,同时单击单元格是选择不连续的单元格,而非选择区域。按“Ctrl”键,同时双击对角单元格,无法选取大范围区域。故选AB。

启蒙运动,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下列对启蒙运动的叙述,正确的是()。①是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解放运动②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③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④是欧洲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答案:B
解析:
启蒙运动是发生在17、18世纪欧洲的一场反封建、反教会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解放运动,①正确;它为资产阶级革命做了思想准备和舆论宣传,②正确;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③正确;它是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近代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④中“第一次”说法错误。故选B。

注意事项
1.本题本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组成,考试时限为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50分钟,作答参考时限为130分钟。
2.请在题本、答题卡指定位置上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填写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并用2B铅笔在准考证号对应的数字上填涂。
3.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指定的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的作答无效!
4.待监考人员宣布考试开始后,你才可以开始答题。
5.所有题目一律使用现代汉语作答。未按要求作答的,不得分。
6.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题本、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翻过来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确认数量无误、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严禁折叠答题卡!
二、给定资料
1.2015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中央一号文件”),对加快农业改革力度、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自2004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第十二次聚焦“三农”,“农业稳则中国稳,农业强则中国强”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治理的重要共识。仔细阅读一号文件,能够从中看到很多与文化密切相关的内容。
乡村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公共文化建设则是乡村文化建设在现阶段的主要任务。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可以说是为农村公共文化建设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是乡村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使命之一,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
正如文件第十九条所述:要针对农村的特点,围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广泛开展形势政策宣传教育,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村社会文明程度,凝聚起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强大精神力量。在这一过程中,一方面有赖于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有效开展,如文件中所提到的好家风、好家训活动,好媳妇、好儿女、好公婆等评选表彰活动,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等活动,等等;另一方面则需要文艺工作者深入农村,创作富有乡土气息、讴歌农村时代变迁的优秀文艺作品,提供健康有益、喜闻乐见的文化服务。同时,还需要进一步拓展重大文化惠民项目服务“三农”内容。这些工作的开展将会对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思想阵地建设、乡村文化生活的活跃起到积极作用。
以上提到的这些内容,部分是属于文化产业的,部分则属于公共文化。2015年1月15日,两办下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意见》中也首次提到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融合发展。因此,无论是文化产业还是文化事业,文件提到这些内容都暗含了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当中应当发挥的重要作用,这对于实现农村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有重大意义。
中央一号文件当中的一个基本表述用语叫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在2005年的时候中央首次提出了这个口号,时隔十年,中央一号文件又赋予了新农村建设怎样的“新”内涵呢?我认为,其主要变化在于其与新型城镇化建设之间的内在联系,也就是要以人为本,以新农民和新居民的生活理念为出发点与落脚点,来考虑农村的建设与传承。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要时刻牢记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而对传统文化的保护,对于乡贤、乡祠、乡村文明、乡村习俗的有机整合,也隐含和体现在本次中央的一号文件当中。文件第十七条提到的“要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完善传统村落名录和开展传统民居调查,落实传统村落和民居保护规划”;第二十六条涉及的“创新乡贤文化,弘扬善行义举,以乡情乡愁为纽带吸引和凝聚各方人士支持家乡建设,传承乡村文明”等相关内容,都是文件人文情怀的展现。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勾勒出一种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体现,是我们在一号文件的解读当中应该关注的。
2.乡村文化存在的内在逻辑,共有五个层次。
一是乡村本来的价值观和与之相生的生活方式,这是乡村文化的核心。乡村的核心价值观,简单来说就是“绿色、健康、和平、自在”。“绿色、健康、和平、自在”的乡村生活方式,是全球人类与城市文化互补的一种生存方式。乡村文化的价值观其实一点也不亚于城市价值观,城市价值观是“个体的、竞争的、表演的、疯狂的、高速的、高消费的、一次性的”,但乡村不是,它是一种保养的、涵养的、有机的、循环的价值观,所以历史上乡村没有垃圾,垃圾会被循环利用、滋养土地,但现代社会的过度消费侵蚀到乡村,造成了现在的垃圾问题。
中国乡村价值观也包括对自然的敬畏,对于时间、空间、社会、生命的认识,以及个人自律的认识,这是一个整体。中国乡村也有互助的价值观,遇到什么事,乡村有一个自我调节的机制,互助是中国乡村珍贵的品质。乡村核心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中的优秀部分,就是我们想要保存和发展的乡村文化。
乡村文化的第二个层次就是乡村的文史记忆。中国的汉族没有长篇史诗,但其实评书、快板、曲艺等很多民间艺术中蕴藏着史诗。比如,我们有三侠五义、隋唐英雄、岳飞等,我们将提炼出来的一批英雄当作共同记忆,这是乡村文化重要的一个板块,也是重要的文化遗产。同时,在这些英雄伟人之外,还有一份珍贵的乡村记忆,就是乡村历代普通人对先辈的精神记忆。乡村的历史人物绝不只是将军、状元、领导这些大人物,每一个村子活到现在,一定有它的英雄人物、历史记忆,所以要鼓励他们从中找到榜样和力量,未来要有更多人带着对本土的尊重去挖掘这些东西。
第三个层次就是表演、舞台和视觉艺术、节庆和仪式。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先有了仪式才有了演艺。古代有求学、春分、秋分、婚丧嫁娶等各种仪式,才出现了各种表演。但现在大量的乡村仪式在消失,比如现在乡村的结婚仪式几乎都被西方的方式取代了。这些需要文化工作者去寻找,不需要跟传统仪式一模一样,但要找到核心的东西,重新利用仪式的威严,让村子找到它的精神象征。
第四个层面是传统知识和技艺。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农业社会,因此乡村蕴含着很多传统的技艺,部分技艺应该传承下去,部分技艺如果适合创新,也可以鼓励农民艺人吸收新的技术。也就是说,对于传统技艺,一类是用于教育、档案、文物价值的技术传承,需真正注明出处、考证历史,给予敬重。另一类是用于艺术启迪、创新创业、文化娱乐和经济价值的技术研发,这部分应标明与传统的改编关系。
乡村文化的第五个层面是村民个体的村风、言行、举止、规则等,这也是乡村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新农人、返乡青年、二代农民工,他们的举止文化某种程度上引领着乡村的未来,也是乡村文化日益多元化的一个现实表现。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现在强调文化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推动力作用,这在乡村尤其重要。乡村文化与可持续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如果村民有好的文化,他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懂得自己的文化脉络渊源、尊重自己的社区,团结互助,对未来有清晰的愿景,他能学习、创业、奋斗,那么这些人就会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而不是为了一点眼前的利益而失去诚信、不懂法律、难以应对现代化的压力、没有机会自我学习提高,一头与历史割裂,另一头对未来迷茫,完全成为现代化进程中的被动角色。
3.伴随着吉林省歌舞团的舞蹈《欢乐家园》,拉开了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启动仪式文艺演出的大幕。8月19日上午,由吉林省委宣传部、省农委、省文化厅、省新闻出版广电局、省文联、省作协共同举办的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在德惠市米沙子镇南王家村正式启动。
“现在地里活儿不多,出家门就能看大戏,今天比过节还热闹呢……”村民张大娘乐呵呵地领着孙子参加活动,启动仪式活动现场设在米沙子镇南王家村,村民们喜盈盈地汇聚到村文化广场。记者注意到,在舞台一侧,好多村民已经排成长队,在领取赠送的图书,不远处,吉林省书法家协会李济时带队,著名书法家刘福生、宁可宁、夏磊、马国有等热情地为乡亲们义务挥毫泼墨,“家和万事兴,我就相中这幅字了。”“谢谢老师,能不能给我孩子写幅劝学的,孩子还在读书呢。”书法家们被村民们的真诚和对书法艺术的渴望感染着,一幅幅与乡亲们生产、生活相关的墨宝捧在村民手中,乐在脸上。李济时说:“借这次农民文化节启动仪式,我省书法家们也要走向田间地头,让咱父老乡亲感受到中国书法的魅力。”
舞台上,闫书平和佟长江合演的歌曲《过河》、韩子平与董玮的二人转《回杯记》,还有武福星与丁东的相声《语言与礼貌》等好多节目令村民们看得这个乐呵……在活动现场,主办单位与市、县两级相关单位共同组织了全省农民文化节集中送文化活动,除了送书、送书法、送演出,还有送农业科技知识、送“全家福”照片、送文化培训,举办优秀农民摄影作品展等活动。
据了解,吉林省农民文化节从8月19日开始到9月30日结束,活动采取省、市、县三级联动的方式进行,主要内容包括“送文化”“种文化”“评先选优”“展演展示”“文化扶贫”“文艺大赛”即“送”“种”“评”“展”“扶”“赛”六个方面。“送文化”,将开展送演出、送电影、送图书、送农业科技知识进乡村、进农家活动;“种文化”,将开展农村文化大院负责人、农村文艺骨干、乡镇文化馆站业务骨干培训、农家书屋读书辅导巡讲等活动;“评先选优”,将评选一批“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展演展示”,举办吉林省农民书法、摄影、民间艺术作品展以及国产优秀影片展映等活动;“文化扶贫”,将对选定的800个省级贫困村予以重点文化扶持,通过活动推动实现“五个能”的目标,即这些贫困村每年平均每月能看上一场电影,能看上一场戏,能建起较高质量的文化大院、农家书屋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享点,能高质量地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文化大院带头人每年能得到一次培训。
据介绍,为进一步丰富活跃全省农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展示全省农民的文化风采,推动全省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美丽乡村建设,“第二届吉林省农民文化节”是吉林省实施文化惠民工程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开展全省群众性文化活动的一个重要载体。农民文化节正式启动后,全省各地农村将陆续举办丰富多彩的相关文化活动,全省千万农民将享受一场送到身边的文化盛宴。
4.如今,走在惠安的街头巷尾,随处能感受到乡村文化的脉动:遍布各镇的文体活动中心里,村民们热情高涨地参与书法、棋牌等益智健脑的文化活动;夜幕降临,激情广场上活跃着唱歌跳舞的群众,灯光球场上大家挥汗如雨地进行各项强身健体运动;逢年过节,南音会唱、灯谜会猜、诗词吟唱、诗书画展、迎春舞会、文艺踩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文体活动层出不穷。
面对“如何丰富农村文化生活、滋养农民精神家园”的时代命题,惠安以“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壮大基层文化队伍、盘活基层文化阵地等为抓手,充分发挥价值引领、正面舆论导向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体系的答卷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去年,惠安大力开展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创建,崇武镇、螺城镇分别通过省级、市级农村基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示范镇验收评估,成为惠安城市品牌建设中的一大亮点。
一村一品 打造文化乡村品牌
“乡村文化活动是一个重要载体,是个‘灶’,可以煮出许多好东西。乡村文化这把火已经点起来了,接下来的任务是要‘烧旺’。”惠安县委书记肖汉辉形象地比喻。
去年底,惠安从激发基层村(社区)内源活力着手,根据不同村(社区)的人文历史、风俗习惯、生产经营特点,因村制宜组织开展农村群众文化“一村一品”活动,挖掘和弘扬本土优秀文化,着力注入时代精神,融入现代元素,激励群众对本土传统文化的热爱和传承。
目前,已培育命名25个“一村一品文化示范村”,初步形成“一村一品”文化建设网络体系。放眼望去,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传播“惠女”文化,大岞村以惠女为活动主体开展了惠女拔河、篮球、南音等主题文化活动,前垵村常态开展惠女广场舞活动,小岞镇开展惠安民俗文化展演;传习南音文化,多个村居组建南音社,仅有2900多人口的紫山镇美仁村组建起民间南音队7支,净峰惠女南音社唱响“惠女”“南音”两大非遗。新霞社区规划建设县城木雕文化走廊,无匠堂融合盆景、书画、茶香花道创新惠安雕艺等等,“一村一品”这一文化品牌愈发闪亮。
强基固本 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在乡风民风“淳”起来、传统文化“火”起来、基层民众“乐”起来的背后,是一个个日益红火的文化阵地崛起,一批批文化人才竞相涌现,推动群众文化活动实现良性常态化,呈现出一派百花齐放的文化繁荣景象。
通过文化惠民工程,近3年来惠安县财政共投入文化设施建设资金3727.7万元,建成投用农村各类文化场所、文体设施1656个。其中,镇综合文化站7个、农村灯光球场191个、激情广场224个、健身路径207条,农家书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同时,充分改造利用优质存量资源,改建旧中医院为县群众艺术馆、改建旧法院为戏剧中心、改造工人俱乐部广场为职工健身活动广场,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充足的场所。
价值引领 树立文化正面导向
深入农村广泛开展“三个倡导”“图说我们的价值观”宣传教育,积极推进“家风家训”“善行义举”立榜等活动,组织“首届最美乡村人家”“美丽家庭”等评选,大力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自然”“奉献爱心”“公共文明”和“优质服务”等主题志愿活动;积极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净峰镇邱仅生入围6月份“中国好人榜”“福建好人榜”候选人……
近年来,惠安积极传播文化正能量,以开展各种各样的主流文化宣传活动为契机,在潜移默化中提升群众文明素质。通过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和群众文化活动,引导群众在参与活动中传播先进文化,接受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摒弃陈规陋习,以往聚众打牌赌博、喝酒斗殴、道邻里长短变少了,群众精神文化追求更高了,健康向上、文明进步的社会风气日益形成。
5.3月5日,安徽省肥东县众兴乡华光社区的文化广场上热闹非凡。“很久没看过这么精彩的戏了。”华光社区村民张守富坐着自带的马扎,早早地抢了个有利位置。
利用春耕前的闲暇,这个3月,肥东县组织千余名文艺志愿者来到全县331个村和社区,要把5000多个文艺节目送到农民家门口。“美好乡村建设离不开文化的参与,我们近年来大力推进乡村文化广场演出活动,既丰富了农民的文化生活,又盘活了村落的传统文化,让送文化变成真正的‘种’文化。”肥东县委书记杨宏星说。
精神文化生活匮乏,农村越来越留不住人
肥东县位于合肥市东郊,全县107万人口中,农村人口超过95万人。近年来,肥东县利用城郊优势,经济社会建设获得长足发展。但是,随着劳务输出和城镇化的迅猛发展,真正生活在农村的人口越来越少,六七十岁的老人和学龄前儿童,成为留守农村的主力军。
农村面貌改善了,农民为什么不留在家乡?除了经济因素,也有文化娱乐生活单调等方面的原因。
其实,这些年来,从中央到地方的党委政府,为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投了不少钱,想了不少办法。但是,随着农村人口持续减少、农村社会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过去那种单纯的送电影、送戏曲下乡,往往过目即忘、雁过无痕,这种长周期的看热闹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农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的需求和期待。
“正月好过年,二月好看戏,三月好种田”,趁农民们还没开始农忙,正是精神文化生活最为匮乏的时候,文化活动恰逢其时。
启动文化月活动,让农民忙起来、乐起来
“平时大家忙完地里和家里的事,主要的娱乐活动就是坐门口拉家常。如今我和几个老人还上了镇里的老年大学,学学音乐和时政,费用全免,一个月三次课让生活特别充实。”熊瞿村民组的老会计章永胜说。
章永胜老人感受到的这种变化,源于2011年起肥东县组织以文艺演出为载体的农民文化月。从那年起,肥东县政府给每个村每年拨付1.2万元的文化专项补助。同时,以政府采购的方式,鼓励专业文艺演出团体和农民“草根剧团”进村入户为农民演出。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乡村文化的精髓应该到农民中去寻找。在农村文化的建设当中,农民才是主角。”肥东县委常委许高彬介绍,本次肥东文化月针对每个村的特色,充分利用乡镇、村中的乡土文化能人,同时整合乡镇内部资源,开展村与村之间的交流,对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加以丰富,让文化志愿者深入农村,普及各项文化活动,产生了近一半的“乡土节目”。除了文化月,肥东县还同步推出了民间文艺广场演出周、中华经典诵读、“快乐周末”广场文化活动、业余剧团剧目展演、市民合唱节等群众性文艺活动,把农民请上了自家门口的舞台。
杨宏星认为,这些“种”下去的文化火种,满足了农民的自我需求,说自己的话,讲身边的事,有广泛的观众基础,更具鲜活的生命力。
培养乡土人才,要让文化生根开花
“文化的载体建设关键还是在于人才队伍的培养。”许高彬说。记者调查发现,虽然很多地方建起了文化站、文化广场,但却缺乏稳定的队伍,乡镇文化站无编制、无人员、无经费的“三无”现象较为严重,文化专干不专职、不专业、不专心的“三不专”现象也十分突出。再加上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流出后,农村留守儿童、老人很难承担乡土文化传承的主体重任。
为此,肥东县近年来着力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和文艺人才培养,目前肥东县文联直属6个协会,全县现有国家和省、市、县各级各类文艺协会会员1000余人,民间文艺团体近100个。为了进一步挖掘和培养乡土文艺人才,让文艺的种子在农村的沃土上生根发芽结果,2013年9月,肥东县率先成立了乡镇和村级文联组织,将分散的文艺爱好者聚整为零,成立舞蹈队、腰鼓队、器乐队等文艺团队,积极传承民间文化,组织开展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鼓励农民群众自己办文化活动,真正成为带动肥东县农村文化发展的“领头雁”。
6.古祠新利用 村民文化丰
在安远县孔田镇上魏村老祠堂里,有挥剑练舞、凝神太极的老人,有唱着采茶戏优哉闲适的少女,还有热情起舞的妇女们。据该镇有关负责同志介绍,自老祠堂改建后,上魏村村民的文化生活丰富起来。据悉,该县不断探索新方法,创新机制,通过文化进祠堂,开设祠堂文化广场、图书阅览室、科普讲座等方式,利用祠堂这一农民聚集地,推进乡村文化建设。在实地探访中,记者注意到祠堂门口挂有老年人颐养之家、村民法制道德教育园地等13块牌子,祠堂内有文化活动室、图书室、电视室、娱乐室、戏剧队、武术队、龙灯队、电子阅览室等,可以说样样齐全,个个精彩。
在文化书屋里,记者看到不少年轻人正在翻阅农业技术方面的书籍。据村里干部介绍,书舍现有藏书12500册,品类较为齐全,比起老祠堂是老人爱去的场所,这里聚集着更多年轻人和中小学生。近几年,该村先后有30多个学生考上大学,这成为村里邻间引以为豪的美谈。
除了老祠堂带来的文化新气象外,上魏村还成立了老年人协会,协会成员不仅负责管理老祠堂大院,同时参与村民自治的协调。据村民反映,协会里的老人都是德高望重、热心公益的长者,在他们的感召下,上魏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文化先进村”。
改革遇瓶颈 推进遭冷遇
记者走访发现,在文化祠堂建设过程中,仍存在许多无法回避的类似问题。
在走访的10余座祠堂中,仅孔田镇人气较旺,魏氏宗祠图书室内有几位长者在议事,其他祠堂要么大门紧锁、要么空无一人。记者走访一家祠堂时,文化站工作人员要事先叫管理员来开门,但下午4时记者刚离开,回头就见管理员在锁门了。文化站工作人员解释:来文化礼堂的人确实不多,因为现在是农忙季节,村民要忙农活。再说安远有大量人员在外务工,过年过节才回来一趟。如此一来,祠堂的文化功能流于形式,与原先功能相差无几,不外乎用于祭祀、办红白喜事、村民们偶尔聚会议事。
新旧文化的冲突也是制约文化祠堂建设的重大阻力。据了解,在该县推进文化祠堂的建设中,部分宗族中的老人对此持反对态度,认为新的文化因素的加入会破坏原有祠堂传统文化的保留和传承,会削弱古祠堂的原有的庄严和肃穆,是对祖宗先人的“大不敬”。因此,很多古祠堂难以融入新的文化元素,依然只是烟雾缭绕。
问题还不止这些。“实际操作中,还存在经费保障、祠堂管理、文化生活组织等难题。”该县文广局局长赖德新告诉记者,因为大部分祠堂属于宗族的共有私产,政府部门不便于过多干涉,祠堂经费一般是宗族内部管理,在管理和组织方面,仅靠当地村民来管理和组织,容易造成混乱和流于形式。
三、作答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3—5”,请你归纳概括资料中三个地区在乡村文化建设方面所取得的经验。(10分)
要求:准确、全面、精练。不超过150字。
(二)结合“给定资料5”,谈谈你对“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乡村文化的精髓应该到农民中去寻找。在农村文化的建设当中,农民才是主角”这句话的理解。(10分)
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合理。不超过250字。
(三)针对“给定资料6”中安远县文化祠堂在改革中遇到的问题,请提出建议或对策。(20分)
要求:全面、准确、符合实际,具有可操作性。不超过200字。
(四)某县拟举行关于乡村文化建设的文化节活动,计划开展一系列文化活动。假如你是该县这次文化节组织工作的负责人,要在文化节开幕式上进行发言,请拟写一份发言稿。(20分)
要求:(1)全面准确,符合实际;
(2)语言得体,有感染力;
(3)不超过500字。
(五)“给定资料1”中画线句子写道:“中央一号文件在农村建设的宏观背景下勾勒出一种人文关怀,这是以人为本、注重新农村建设中文化传承的体现。”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40分)
要求:(1)自选角度,见解明确、深刻;
(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
(3)思路明晰,语言流畅;
(4)总字数1000—1200字。

答案:
解析:
(一)答案提示
1.由政府组织,创新文化形式,开展文化节、文化月、文化培训等活动,提高农民参与度,进而提升文化素养;
2.培养乡土人才,壮大文化人才队伍;
3.通过文化大院、示范村等形式,打造文化乡村品牌;
4.加强宣传教育,发挥价值引领、正面舆论导向作用;
5.通过文化惠民工程等,增加财政投入,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
【赋分说明】
以上5点,每点2分,共10分。
赋分关键词分别为:“创新形式”“人才培养”“文化乡村品牌”“正面舆论导向”“基础设施建设”。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酌情给分。
(二)答案提示
“农村蕴藏着丰富的乡土文化”,是因为农村本身就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传统知识和传统技艺等优秀的特色文化资源,在这些资源中蕴含着丰富的乡土文化,需要我们挖掘和开发。
而“乡村文化的精髓应该到农民中去寻找”,则是因为乡村文化的精髓由农民进行展示,农民是乡村文化承载、传承和发展的主体。同时,进行农村文化建设,关键是农民对文化的传承与建设,所以,“乡村文化建设,农民是主角”。
建设乡村文化,应发挥农民及乡村文化能人的主体作用,提高其参与程度,挖掘他们中的优秀文化人才,推动乡村文化的不断发展。
【赋分说明】
对每句话进行分析的,给3分。
指出“农村丰富乡土文化内容”的,给4分。
指出“农民是文化建设主体”的,给3分。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酌情给分。
(三)答案提示
1.立足乡情,改革文化形式,开展文化知识培训、数字电影播放、文艺演出等丰富文化祠堂的功能,凝聚人气,避免文化祠堂流于形式;
2.针对各地不同民情,注意保留传统文化,对不适宜改建的,可以使其成为宣传展示地方特色文化的景点,推动乡村文化建设;
3.通过政府指引、轮班轮值等方式对祠堂进行规范化管理;
4.增加财政支持,加大文化祠堂改革,加大宣传教育,使群众接受新文化;
5.注重村民文化知识与素养的提升。
【赋分说明】
以上5点,每点4分,得分关键词分别为“凝聚人气”“传统文化保护”“规范管理”“财政支持”“提升素养”。
对策合理即可给分,但不能超过20分。
同义表述可得分,表述不清酌情给分。
(四)答案提示


打造文化乡村 建设美丽乡村


各位来宾、各位参加文化节的朋友们:
大家好!
乡村文化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十八大以来,农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朋友们不仅拥有了丰裕的物质生活,对精神文化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丰富乡村文化,满足农民朋友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我县特举办本次“打造文化乡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文化节活动。
本次文化节活动主要包括“送文化”“种文化”“评文化”三个方面。“送文化”活动中,我们将开展送电影、送图书、送科技知识进农家,剧目巡回展演等活动,将文化送到乡村,送到农民朋友家中。“种文化”活动中,我们将开展文化宣传志愿者深入农村、中华经典书目诵读、农村文化骨干培训等一系列活动,提升农民朋友的文化素养。“评文化”活动中,我们要通过文化演出、诗书画展等文化交流形式,选出优秀文化作品和文化人才,弘扬我县文化特色,打造文化乡村品牌。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是国家的命脉。乡村文化建设对我们国家和谐社会的建设、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具有重要的意义。希望农民朋友们能积极参加此次文化节活动,展现乡村文化特色。并预祝通过本次文化节的举办,能真正实现将文化“送”到乡村,“种”在乡村的目标。
【赋分说明】
1.介绍乡村文化建设背景,给4分。
2.分别介绍文化节内容,给6分。
3.宣传乡村文化建设意义,给4分。
4.结语——发出号召,给4分。
5.语言有感染力,2分。
以上内容,言之有理的答案酌情给分;错别字每3个字扣1分。
(五)参考范文


坚持以人为本 建设乡村文化


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高楼大厦、钢筋水泥的生活似乎成为了人们生活的首选。然而,在整个中国加速向城镇化转变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曾被视为“土气、传统”的乡村和田野,又开始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可持续发展观的落实,都离不开乡村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中国乡村山清水秀的自然环境,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亲切浓郁的人情礼仪,悠久独特的传统工艺,象征着传承的乡贤、乡祠文化以及乡村文化传统核心价值观中的“绿色、和平、健康、自在”的生活方式,这一切都构成了我国的乡村文化。乡村文化以其独特的文化形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近几年火热的乡村旅游也证明了这一点。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和人文关怀,将文化的发展与人融为一体,让乡村文化体现出浓郁的人文色彩。
坚持以人为本,要把农民作为乡村文化建设的主体。一方面,通过农民实现乡村文化的保留、传承与发展,使乡村在保留与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得到新的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新型农民、返乡青年等乡村群众的努力,实现乡村文化和外界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使乡村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
坚持以人为本,要充分发挥农民的积极性,挖掘和弘扬乡村文化中优秀的传统文化。中国人独特的思想追求和精神表达,包括文学、诗词和艺术,大都和与自然相融的乡村文化有关,那个象征着人与自然和谐淳朴关系的、梦境般的桃花源,一直还隐藏在每个中国人精神世界的深处。而以朴实、节制、人道、互助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价值观,至今仍凝聚着中国人最深的民族情感,也滋养着人类文明弥足珍贵的精神根系。同时,在我们国家广大的乡村中,传承数千年的乡村文化演绎出了基于本地特色的建筑、服饰、艺术、技艺、生活方式乃至最符合本地民众习惯和需求的融资、生产和环境保护模式,这些文化在人类学、社会学、文化学等多个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为此,应发挥农民的积极性,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农民中得到传承和弘扬。
坚持以人为本,要加大乡村人才队伍的建设,注重乡村文化的未来发展。应加大对人才培养的力度,提供制度与资金支持,让农民有更多的学习和创业机会,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更多优秀的、先进的理念和知识能够进入乡村,使新一代农民成为新的乡村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使乡村文化能够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真正实现乡村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乡村文化,不应该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载,更应该是中华文化内生创新与可持续发展的新起点。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建设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中国真正的“乡村梦”。
【赋分说明】
本题40分,按档给分。
一类文(31—40分):紧扣主题,结合实际,观点鲜明,论证充分,条理清晰,结构严谨,语言流畅。
二类文(21—30分):紧扣主题要点,观点比较明确,论证比较充分,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完整,语言比较流畅。
三类文(11—20分):扣题,观点不鲜明,论证不充分,条理不清,结构不合理或不完整,语言欠流畅。
四类文(0—10分):偏题,体裁错误,大段摘抄材料,立场错误,观点模糊,论证空洞,没有条理,结构严重不完整,语言表达差。
另外:
1.文体不符要求者,判为四类。
2.照抄原材料过多者,依下列情况给分:
(1)抄袭超过50%者,判为四类;
(2)抄袭较多(30%—50%)者,判为三类下(11—13分);
(3)有条理、有选择地抄袭较多者(30%—50%),判为三类中(14—17分);
3.主要减分项目:
(1)无标题扣3分;
(2)字数少于1000字者,每少50字扣1分,最多扣3分;
(3)每3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错的字不另扣分,最多扣4分。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