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有哪些?

发布时间:2021-03-20


国家公务员考试内容有哪些?


最佳答案

公务员考试主要考行测和申论:

(一)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主要测查与公务员职业密切相关的、适合通过客观化纸笔测验方式进行考查的基本素质和能力,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五个部分。A类、B类、C类试题均包括五个部分内容。

言语理解与表达:主要测查应试人员运用语言文字进行思考和交流、迅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文字材料内涵的能力。常见的题型有:片段阅读、文章阅读、选词填空等。

数量关系:主要测查应试人员理解、把握事物间量化关系和解决数量关系问题的能力,主要涉及数据关系的分析、推理、判断、运算等。常见的题型有:数字推理、数学运算等。

判断推理: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事物关系的分析推理能力,涉及对图形、语词概念、事物关系和文字材料的理解、比较、组合、演绎和归纳等。常见的题型有: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等。

资料分析: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对各种形式的文字、图表等资料的综合理解与分析加工能力,这部分内容通常由统计性的图表、数字及文字材料构成。

常识判断:主要测查应试人员应知应会的基本知识以及运用这些知识分析判断的基本能力,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以及2018年10月至2019年10月期间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等方面的内容。

(二)申论

申论是测查从事机关工作应当具备的基本能力的考试科目。申论试卷由注意事项、给定资料和作答要求三部分组成。

A类、B类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贯彻执行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全面把握给定资料的内容,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含义,准确提炼事实所包含的观点,并揭示所反映的本质问题。

综合分析能力——要求对给定资料的全部或部分的内容、观点或问题进行分析和归纳,多角度地思考资料内容,作出合理的推断或评价。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工作目标和组织意图,遵循依法行政的原则,根据客观实际情况,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借助自身的实践经验或生活体验,在对给定资料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和界定问题,作出评估或权衡,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或措施。

文字表达能力——要求熟练使用指定的语种,运用说明、陈述、议论等方式,准确规范、简明畅达地表述思想观点。

C类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贯彻执行能力、群众工作能力和应用写作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要求能够准确理解给定资料的主要内容,对给定资料中所涉及的理论、政策、观点及事实本质等有明确的认识,并进行准确分析和解读。

贯彻执行能力——要求能够站稳政治立场,准确理解上级要求和工作目标,依据法律、法规、政策等,结合基层实际情况,提出具体落实措施,及时有效地完成任务。

群众工作能力——要求能够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善于了解群众真实诉求,以有效手段组织动员群众,灵活运用各种措施和办法化解复杂矛盾,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写作能力——要求能够根据工作任务,恰当组织语言,准确、得体、有条理地进行书面表达。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1,2,2,4,(  ),32。

A.4
B.6
C.8
D.16
答案:C
解析:
答案为C。通过分析得知,此数列前两项之积等于第三项,即1×2=2,2×2=4, 由此推知,空缺项应为2×4=8, 又4×8=32,符合推理,故正确答案为C。

某建筑工程队工人要用铁丝捆扎塑料管,有四种规格的铁丝可供使用,1.6米长的能捆10根,1.2米长的能捆8根,0.8米长的能捆6根,0.4米长的能捆4根。要捆扎好24根塑料管,工人至少要使用( )米铁丝。

A.2.0
B.2.4
C.2.8
D.3.2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本题考查统筹推断。
第二步,1.6米捆10根,则捆1根需要1.6÷10=0.16(米),1.2米捆8根,则捆1根需要1.2÷8=0.15(米),0.8米捆6根,则捆1根需要0.8÷6≈0.13(米),0.4米捆4根,则捆1根需要0.4÷4=0.1(米)。
第三步,想要捆的铁丝最少,则捆每根需要的长度要尽量短,故尽可能使用0.4米长的铁丝,0.4米捆4根,则2.4米可以捆24根。

面试热点:脱贫摘帽不是终点

【热点链接】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

“给钱给物,不如帮建个好支部。”加强党的领导,培养千千万万名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组织保障。在本次考察过程中,一张“五级书记”同框的图片热传。从党中央最高指挥部到基层“最后一公里”,习近平总书记带领大家共抓扶贫,共谋发展,彰显了上下同欲的强大决心,也是我们实现乡村振兴的信心和底气之所在。

【题目分享】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脱贫攻坚情况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对此,你怎么看?


答案:
解析:
【思路点拨】

解释含义,揭示道理:

实现全面小康,让每一个人脱贫致富是我国的百年目标。但是仅仅脱贫是无法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所以我们别无选择,必须一直向前。总书记的这句话是为干部们指明了工作的方向,界定了干事的目标。

结合实际,论述重要性:

1.由终点承接的起点是我们工作的指路牌。历史为我们规划了2020中国的模样,为我们设定了前进的方向,和我们行动的目标。也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目标,让我们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道路上愈行愈远。可以预见的,在实现全面小康之后,党和国家的领导必然会以此为基础,继续为我们描绘下一个蓝图,让我们看到未来的中国又是怎样一番美景,让人民和干部们清楚,我们接下来的任务是什么。

2.继往开来的提升群众幸福感是民心所向。众所周知,我国一共有两个百年目标,一是要完成全面脱贫致富,奔向小康社会的目标;二是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把国家建成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因此我们一定要认识到,仅仅满足群众的小康要求,是完全不够的,我们面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要求绝对没有完全满足,群众的幸福感提升需要我们通过持续的努力来实现。

3.不忘初心的工作态度是我党的执政基础。“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也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正是秉持着这样的理念,让我们的党成为了民心向背的世界第一大党。从过去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是无论在战争时期还是在和平年代,党都在永不停歇的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为人民服务。所以,无论什么时候,无论我们的目标实现了多少,我们都没有理由止步不前。

存在问题:

1.一方面,在现实中,确实存在一些党员干部,刚刚取得了脱贫的小成就便开始论功行赏。对工作缺乏激情,对人民群众的服务点到为止。这是严重违背总书记的谆谆教诲的。

2.另一方面,我们也必须注意对民众做好引导。如果群众不能够理解和领会我们如此设置工作目标的用意,那我们就也无法在接下来更重要的工作中汲取人民群众的力量,获得人民群众的配合。

落实与践行:

1.将这份初心永记于心。一个个众人接踵而至,就需要让党员干部有内生动力去不断前进。要不断的通过主题教育培训,让党员干部明确自身的职责使命,明确自己的身份地位,始终坚定不移的为百姓谋福利,为国家谋发展。

2.让实现目标更加明朗。脱贫摘帽尚且不易,为了的理想抱负实现必然也会重重受阻,所以就一定要帮助党员干部提升自身能力,掌握更多的经验方法。要通过经常性的相互交流学习,让更多工作干事的方式方法相互传递。

3.剔除道路上的拦路虎。在终点处重新启程必然会让很多人落了难,想要整装待发继续挑战,就一定要让这些不和谐的音调消失在我们实现中国梦的协奏曲中。要加强内外部监督管理工作,谨防干部思想懈怠腐败变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