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目前在重庆,我是北京的我想报考重庆的公务员,...

发布时间:2021-05-18


我目前在重庆,我是北京的我想报考重庆的公务员,有没有什么限制呀!


最佳答案

重庆市2012年公务员招录工作分两次进行,上半年是3月份报考,4月份考试(已考过),下半年的公务员考试录用招考公告将于8月上中旬左右发布,考生8月中下旬在网上报名(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网站报名),9月笔试,10月下旬公布笔试成绩,11月面试。相关报考的职位表会在8月份公布的招录简章中下发,具体报名、考试和录用流程也会在简章中明确规定,你也可登陆人社局网站查询上半年的简章及职位情况,做到心里有数。目前,公务员招录都不允许在校大学生报考(大四应届毕业生除外)
关于公务员复习考试,本人有一点点经验与你分享:
公务员考试的准备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公务员考试重在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计划组织能力、信息捕捉与应用能力等,也就是重在应用,基本上不涉及理论方面的单独考查。复习的重点应该是申论,因为行测大家的得分都差不多,只要申论考好了,你必定能脱颖而出。对于申论的复习,个人的经验是先看看历年的真题,对考题的形式有一个宏观的了解,然后再结合相应的答案(其实也并非标准答案),初步掌握答题的方法和方式。做好这些后,就可以系统的把手头复习资料上的题目排着联系联系,这个过程中要善于总结答题的要领,这一点非常重要,也是最能提供你申论应考能力的方法。过一段时间后,你要再自己从网上找些题目来自己练习,一定要动笔写,掐着时间,然后跟人家提供的答案范例比对,看看有哪些不足。这种练习不必苛求量,差不多就可以了。
对于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的复习,没有什么技巧可言,如果你平时的积累够丰富,不用复习也完全可以考及格,但是保险起见,适当的做几套真题来找找感觉,如果觉得某些类型的题目比较生疏可以做些针对性的练习(网上的考题资料很多),但是有一点要记住,行测考试题目分值的分配是前轻后重,前面的题目有的一个只有0.5,有的一个1分(但这些题目其实并不容易得分),后面的分析题一般都是2分(这些题目都很容易得分),建议在考试的时候,先完成后面的题目,再做前面的题目。
当前,公务员考试跟高考差不多,都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竞争较为激烈,要有充分的心理准备,细致备考,从容应对,,,,(注:这是本人参加公考的成功经验心得,前不久刚跟几个网友分享过,现在也和你分享,但愿能帮到你,)
【百度知道 savvy0521 原创回答,若要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公务员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单位招录了10名新员工,按其应聘成绩排名1到10,并用10个连续的四位自然数依次作为他们的 工号,凑巧的是每个人的工号都能被他们的成绩排名整除,问排名第三的员工工号所有数字之和是多少?()

A.9
B. 12
C. 15
D. 18
答案:B
解析:
第三名工号的和能被3整除
第九名工号的和能被9整除
第三名工号的和+6能被9整除
带入法只有12+6能被9整除
故选B

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其实也就是一场类似库斯所说科学革命的例子,革命者认为旧有典范已经死亡僵化了,于是进行革命,革命之后,新典范出现,整个文学和文学研究逐导向一套新的理念,研讨的问题和答案的标准也改变了。采用西方的思考方式,观念系统,术语概念,来讨论中国文学,碰到个别典范无法丈量的地方,使语病中国文学文学及评论定义不准确,系统不明确,结构不严谨,思想不深刻等等。这段文字意在说明:

A.民国初年的中国文学作品,蒙有革命性的特点
B.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用新典范评判中国文学不尽合理
C.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与库思所说的科学革命有相通之处
D.西方文学批评理论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产生了深刻影响
答案:B
解析:
第一步,观察句子数量,抓主体词。文段共两句话,讨论对象为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第二步,找到作者观点,即采用西方标准来讨论中国有弊端,对应答案B。因此,选择B选项。A项:无中生有。C项:仅对应第一句话,文段对“民国初年的文学革命”持消极态度。D项:文段强调的并非是影响深刻,而是方法不恰当。

零点集团针对全国 30 个直辖市或省会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进行了“中国公 众环保指数”调查。 2010 年中国公众环保指数得分为 69.5 分,较之 2005 年(68.1 分)和 2007 年(69.1 分)维持稳定局面,但仍未破七,当前大的环保环境和公众环保内驱力还没有达到足以产生变革的度点。 可喜的是,西部城市公众环保指数以 69.4 分紧随东部之后(70.3 分),成为 2010 年环保指数的亮点。 进一步研究发现,西部公众主要赢在社会参与型环保的行为率高,高出东 部和中部公众 10 分以上。
由于当前中国政府的行政特征、表现力及公众环保水平的发展阶段,使得我国的公众环保表现出两项内生性矛盾:
矛盾一:73.2%的公众在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中会优先选择环境保护,环保选择具有压倒 性优势;另外认为我国环保已经紧迫的公众比例将近九成(86.8%),但在具体环保事项上,公众 的环保意识表现不一,人们的高环保意识主要集中在家庭生活层面,如将生活垃圾分类、节约 水电等,分别有 59.6%和 53.7%认为它们是环保行为,而在办公场所和社会参与层面的环保意 识相对较低。 进一步研究发现,如果落实在行为层面上,在 20 项环保行为中,二分之一的环保 行为采取率都在 30%以下,尤其是社会参与方面,环保行动力明显弱化。
矛盾二:对于环保问题的责任归属,72.3%的公众认为应该由政府负责,但对目前我国的环 保状况,表示满意的比例不及四成(39.4%),尤其是 18~25 岁的青年(32.8%)及学生(23.8%)。 而对此,仍有 54.6%的公众对政府工作表示认可。 公众表现出的这种矛盾认识正体现出中国公 众的政府依赖惯习,而这种惯习是不以政府的环保力强弱为基础的。
当然,这几年我国公众环保也表现出一些新的气象,从这些新气象中,我们可以大胆假设 未来中国公众环保的两个趋势:
趋势一:在联合国公布的十大环保问题中,46.1%的公众表示关注全球气候变暖,关注度仅次于大气污染(72%)和水污染(69.7%),因此,低碳作为减缓气候变暖的最直接行为,将具有更 加坚实的公众基础。 进一步研究发现,在生活中可以实现低碳的行为方面,如节约水电(64.8%)、 购买节能电器(52.7%)等,公众的行为采取率均相对较高。 当然,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 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
趋势二:根据中国环保联合会发布的数据,我国民间环保组织的数量几年来有明显增加,未来趋势会更明朗,而这依赖于公众对环保组织工作的认可(61.6%),一直在政府、企业和公众 等不同环保主体中居首,尤其是近年来环保问题严重的西部,这一比例相对更高为 65%。 进一 步研究发现,不同年龄公众不参加环保活动的首要因素都是“没人组织我参加”,这为未来环保 组织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当然,对于 18~25 岁青年来说,增加环保组织信任度和透明度(分别为 25.6%和 28.9%)也相对较为迫切。
第 6 段中,不能作为“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的条件的一项是:

A.生活中的低碳行为
B.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
C.市场的配合
D.公众对环保问题的关注
答案:D
解析:
文章中在讲述“趋势一”时,提到“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需要政府的监管及市场的配合,只有做到三合一,才能让低碳真正成为一种内在的生活方式”,“公众低碳时代的到来”在文章中应该指“生活中的低碳行为”,B、C两项均提到。而D项在文章中没有提及。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