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安徽黄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4)

发布时间:2020-10-11


关于2020年事业单位考试,51题库考试学习网为大家准备了20206月安徽黄山事业单位考试《公共基础知识》真题(无答案),下面一起来看看吧!51题库考试学习网会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后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答案。

31、根据《宪法》和《组织法》的规定,下列有权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机关是(   )。

A、黄山市政协

B、黄山市人民政府

C、中共黄山市委

D、黄山市人民代表大会

32、有一副对联以皇帝年号分别嵌入上下句,“嘉惠普群察,道光绍虞夏商周,咸歌盛世”。此句涉及的皇帝的朝代是(   )。

A、汉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33、五岳中的西岳是(   )。

A、泰山

B、衡山

C、嵩山

D、华山

34、关于宇宙的起源,最具代表性、影响最大的理论是(   )。

A、黑洞理论

B、大爆炸理论

C、暗物质学说

D、能量守恒定律

35、《民事诉讼法》规定起诉必须符合一定的条件,其不包括(   )。

A、属于受诉人民法院管辖

B、有明确的被告

C、具体的诉讼请示

D、有充分确凿的证据

36、李明同学说话喜欢引经据典,他引用的古诗恰当得体的一项是(   )。

A、同学张华要到外地去上大学,李明给他送行时说:“‘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张华你人远走他乡,要多多珍重啊!”

B、同学刘欣写作文时想找一句表现读书乐趣的名句,李明不假思索地说道:“这还不容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嘛!”

C、李明的同桌张海学习上得过且过,不求甚解,李明意味深长地对他说:“‘学而不思则罔’,你可不能总是浅尝辄止啊!”

D、李明和同学一起去春游,面对着满园盛开的梨花,他情不自禁地说道:“真可谓‘忽如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太美了!”

37、环境垃圾已经成为城市环境的一大公害,垃圾处理的首要环节是实行垃圾的分选,如对城市垃圾用机械化和自动化的分选方法进行分选,其主要是根据废弃物(   )的差别来进行的。

A、物理性质

B、体积大小

C、化学性质

D、转化类型

38、下列关于艾滋病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科学研究发现,艾滋病最初是在西非传播的

B、艾滋病病毒不会通过空气、食物、水等一般日常生活接触传播

C1991121日艾滋病在美国首次被确认

D、一般接触如握手、拥抱、共同进餐、共用工具和办公用具等不会感染艾滋病

39、关于下列成语出处不正确的是(   )。

A、狼心狗肺——《孟子》

B、浩然正气——《孟子》

C、不亦乐乎——《论语》

D、庖丁解牛——《庄子》

40、近年来,全球范围内自然灾害频发,下列关于自然灾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飓风和台风都是指风速达到33/秒以上的热带气旋,只是因发生的地域不同,才有了不同名称

B、海啸是由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巨大岩体塌陷和滑坡以及月球引力等导致的海水长周期波动,能造成近岸海面大幅度涨落

C、全世界主要有三个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震带、二是欧亚地震带、三是海岭地震带

D、泥石流发生的时间具有季节性和周期性

以上就是本次51题库考试学习网和大家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希望小伙伴们能够继续努力,相信最后一定会取得好成绩的。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还有更多有关考试练习在等着你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事业单位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依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不计入年休假的有( )。

A、端午节
B、儿重节
C、中秋节
D、国庆节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劳动法知识。
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法定休假日、休息日不计入年休假的假期。我国法定假日包括:元旦、春节、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和国庆节。

小轿车的挡风玻璃设计成倾斜的,而大货车的挡风玻璃却是竖直的,下列与挡风玻璃设计角度无关的因素是( )。

A.漫反射
B.镜面反射
C.车身高度
D.平面成像
答案:A
解析:
A项,漫反射是投射在粗糙表面上的光向各个方向反射的现象。当一束平行的入射光线射到粗糙的表面时,表面会把光线向着四面八方反射。挡风玻璃不是粗糙平面,因而设计角度与漫反射无关。

国内常听说“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说法。这应该是指文化的价值体现在它的独特性、与其他文化的差异性上,倘若雷同,文化就失去了它的基本存在价值。
然而,当我们认识到文化的价值在于其独特性、差异性之后,我们如果仅仅停留在这一点上,认为只要是“民族的”,就一定是“世界的”,那恐怕又陷入了另一种片面性,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缺乏一种深层次的、辩证的思考。
不同民族、不同文化圈的人之所以能够彼此理解,相互沟通,不同文化之所以能够交流,是因为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存在着某种普世共通的精神价值。这种普世性的精神价值,是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为接受方所认可的那种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文化学者余秋雨曾谈及他亲历2001年德国汉诺威世博会和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的感受。汉诺威世博会开幕前,根据当地的民意测验,中国馆在“最想去看的馆”一项中排在第二位。然而,那次世博会上的中国馆,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万里长城和京剧脸谱的图片,还有一座 不大的长江三峡的塑料模型等。结果,所有排队进来的外国观众,几乎很少有人在馆内的某一个角落停下脚步,都只是用了几分钟时间匆匆走过,就直奔出口。而在2005年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中国馆显然也做出了努力,但在宣传理念上还是没有太大的改观。当时,世博会的大门口有一个电脑屏幕,上面标示出此时此刻到哪一个国家馆需要在门口等候多少时间,那块屏幕成了各国文化魅力的一块比赛牌,譬如,法国三小时,韩国三个半小时,日本四小时,而中国馆的门口却基本不需要等候。
余秋雨说,这两次世博会上的窘境反映了中国文化在对外交流时的几个重大弊病:(1)找不到一个真正能吸引人的中华文化的象征图像;(2)几乎不知道当代国际间的高层审美趋向;(3)酸家文化窗口的设计变成了某政府部门下属的一个行政行为,越是层层审査就越是平庸刻板;(4)盲目髙估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现代魅力,以为四大发明、出土文物等会让各国观众停步仰望。所以,我们与德国馆相比,缺少了智慧的巧妙;与法国馆相比,缺少了自嘲的幽默;与日本馆相比,缺少了面对未来的创新;与韩国相比,缺少了通俗的亲切和美丽……
这诸多的“欠缺”合在一起,反映了我们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 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
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
A.告诉读者,在文化交流中,我们欠缺什么
B.呼吁中国在对外交流时站在文化接受方的立场上,宣传带有普世性的精神价值
C.指出中国对外宣传的理念上存在的缺陷
D.指出人们关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一种观念的片面性

答案:A
解析:
文幸指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种点的片面性,并引用余秋的话表明,我国在对外宣传和交往中,在认识上缺乏一种文化的自觉,“这就是忽略了文化在至高的精神层面上,是一种人类共通的普世价值,结果有意无意地将民族价值置于人类普世价值之 上,造成了文化交流和沟通的障碍”。因此作者的写作意图就是告诉读者,在文化交流中,我们缺少了什么。故本题选A。B项引申过度,作者只是陈述客观事实,主要是为了指出问令并没有发出一种呼吁的声音。C、D项都是文章的部分内容,过于片面。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