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2020年中药学职称报考指南——新手报考必看

发布时间:2020-01-30


中药学职称考试每年的考试热度都不低,并且在近几年都有不少新考生报考。相比老考生,部分新考生对报名流程并不熟悉。鉴于此,51题库考试学习网在下面为大家带来有关中药学职称考试报名流程以及报名入口的相关情况,以供参考。

中药学职称考试报名入口为中国卫生人才网,报名入口开启后考生进入网站进行报名即可。全国初级中药士/初级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报名时间一般在12月份——次年初1月份。先进行网上报名,再进行现场确认。目前,2020年中药学职称考试报名已经结束。

其次是报名流程。首次报考人员在报名之前需要在中国卫生人才网进行注册,注册完成后方可进行报名。中药学职称考试报名分为网上和现场确认两部分。

网上报名时间

网上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的12月份,具体事宜可咨询报名所在地考点办公室。

2014年初级中药士/初级中药师/主管中药师考试网上报名时间为:201418日至2014125日。

网上报名步骤:

步骤1、考生在中国卫生人才网上查看报名声明,阅读并同意后点击进入报名流程。

步骤2、查看报名流程:了解报名顺序及注意事项后点击开始报名,进入报名页面。

步骤3、进入网报系统,注册并填写网上报名申报表。考生可以在12月报名后,凭借个人证件编号及个人密码,登录网站查询、修改个人报名信息。填报个人报名信息。考生确认、保存报名信息后,系统提示报名成功

步骤4、考生确认填报信息无误后,可以打印《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

现场确认

现场报名时间:一般在每年12月初,具体以考点通知为准。

2014年中药学职称考试现场确认时间为:201419日至128日,各地区可根据具体情况自行安排确认时间。

考生持所打印的《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申请表》,按照所在考点的具体要求,进行现场报名及资格审核。申报表盖章:考生应携带申报表至所在单位或档案存放单位审查盖章。提交书面报名材料(如身份证、毕业证书原件及复印件等),并确认个人报名信息签字,交费。

现场审核确认所需证件及有关材料:(以当地报名通知为准)

1、《2012年度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申报表》一份(A4规格);

2、本人有效身份证明及复印件;

3、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

4、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证书、聘书原件或聘用证明原件;

5、相关准入资格证书原件;

6、工作岗位变动的报考人员须提交转入现岗位的有关证明;

7、已参加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者,须提交以往考试成绩单或准考证原件、复印件。

注意事项:考生在确认单上签字后,不得再对报名信息进行修改。凡未按期到所选考点或其下设报名点进行现场确认并缴费者,视为自动放弃本次考试。

以上就是中药学职称考试报名的相关情况。51题库考试学习网提醒:在注册时,报名网站会对报考人员的照片进行审核,因此小伙伴们一定要注意照片质量。最后,51题库考试学习网预祝准备参加2020年中药学职称考试的小伙伴们都能顺利通过。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中药学职称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女,40岁,脘腹胀满,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嗳气吞酸,肢体沉重,倦怠嗜卧,舌苔白腻而厚,脉缓,宜用

A.平胃散
B.藿香正气散
C.厚朴温中汤
D.三仁汤
E.连朴饮

答案:A
解析:
平胃散主治湿滞脾胃证;藿香正气散主治外感风寒,内伤湿滞之重证。

橘皮竹茹汤的主治证是

A.胃气虚寒证
B.胃虚痰阻气逆证
C.痰饮呕吐证
D.上实下虚咳喘证
E.胃虚有热之呃逆

答案:E
解析:

用于运输、贮藏的包装标签至少

A.应当注明药品通用名称、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生产企业,同时还需注明包装数量以及运输注意事项等必要内容
B.应当注明药品通用名称、规格、贮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批准文号、生产企业,也可以根据需要注明包装数量、运输注意事项或者其他标记等必要内容
C.应当注明药品名称、贮藏、生产日期、产品批号、有效期、执行标准、批准文号
D.至少应有药品通用名称、规格、产品批号、有效期
E.至少应有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贮藏、批准文号

答案:B
解析:

胃阴虚证与胃热(火)证的区别为

A.胃脘灼痛
B.大便干结
C.小便短少
D.脉数
E.舌红苔黄
答案:E
解析:
胃热证的临床表现,常见胃脘灼热而疼痛,烦渴多饮或渴欲冷饮,消谷善饥,牙龈肿痛,口臭,泛酸嘈杂,舌红苔黄,脉滑数。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和热象共见为辨证要点。胃阴虚证的临床表现,常见口咽发干,多以睡后明显,不思饮食,或知饥不食,并有心烦、低热、大便不调、干呕作呃,舌红少苔或无苔,脉细数。一般以胃病常见症状伴见阴虚为辨证要点。脾与胃相表里,一司运化,一司受纳,两者互为影响,所以脾胃往往同病。例如脾胃不和证,即可出现胃脘饱胀、隐痛,嗳气,甚则呕吐等胃失和降诸症,又可出现腹胀、消化不良、大便溏泄等脾气不升诸症。治法应以健脾和胃为主,可用党参、白术、炙草、茯苓以健脾,陈皮、半夏、厚朴、苍术以和胃。故此题应选E。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