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业中药师中药专业知识二临床中药学知识点分享04

发布时间:2020-10-07


小伙伴们,执业中药师考试大家复习的怎么样了呢?下面是51题库考试学习网分享的一些执业中药师《中药二》的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执业药师《中药二》临床中药学复习知识点:

发散风寒,行气宽中。

1.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而芳香气烈,能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并有行气宽中之功,用于风寒表证,尤宜于治外感风寒兼脾胃气滞者。

(1)治外感风寒表证。常配前胡、桔梗、杏仁等,如杏苏散。

(2)治表寒兼有气滞胸闷者。常与香附同用,如香苏散。

2. 行气宽中——用于脾胃气滞证。

本品有行气宽中,和胃止呕,理气安胎之功。用于脾胃气滞、恶心呕吐、妊娠恶阻等证。

(1)治脾胃气滞之胸闷不舒、恶心呕吐。常配藿香、陈皮、半夏等,如藿香正气散。

(2)治胃热呕吐。常配黄连。

(2)治气滞痰结的梅核气。常配半夏、厚朴等,如半夏厚朴汤。

(3)治脾胃气滞之妊娠恶阻。常与陈皮、砂仁同用。

3. 解鱼蟹毒——用于鱼蟹中毒。

本品尚可解鱼蟹毒,用治鱼蟹中毒、腹痛泄泻。平时进食鱼蟹加紫苏,可预防中毒。

用法:不宜久煎。

苏叶长于发汗解表,苏梗偏于理气安胎。

香薷

发散风寒,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1.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用于阴暑证等。

本品辛温芳香,归肺、脾、胃经,外能发汗解表,内能化湿和中,李时珍称其为“夏月解表之药”。最适宜于夏季外感风寒,内伤湿邪之阴暑证;也可用于暑温证等。

(1)治阴暑证。常配扁豆、厚朴,如香薷散。

(2)治暑温初起,复感于寒。常配金银花、连翘、厚朴等,如新加香薷饮。

(3)治暑季饮冷不洁、损伤脾胃而致吐泻腹痛。可配藿香、佩兰、黄连等同用。

2. 利水消肿用于水肿。

本品有发越阳气,利水消肿作用。治阳气被遏的水肿、小便不利,配白术、益母草等同用。

生姜

发散风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1. 发汗解表用于外感风寒表证。

本品辛温行散,能发汗解表,但作用较弱,多用于外感风寒轻证,可单煎配红糖服,或配葱白煎服;重者,则入辛温解表剂中,以增强发汗解表之力,如桂枝汤。

2. 温中止呕用于多种呕吐证。

本品善温胃散寒、和中降逆而止呕,有“呕家圣药”之称,适用于多种呕吐证,因性温,尤以胃寒呕吐最宜。

(1)治胃寒呕吐。常与半夏同用,如小半夏汤。

(2)治热证呕吐。可与竹茹、黄连等同用。

3. 温肺止咳用于风寒咳嗽。

本品能温肺散寒、化痰止咳,用治风寒咳嗽。常与杏仁、紫苏等同用,如杏苏二陈汤。

此外,本品有健胃消食和解毒作用,用于脾胃虚弱,食欲不振之轻证;误食生半夏、生南星的喉舌发麻者,鱼蟹中毒呕吐腹泻者,可用生姜汁冲服或煎汤内服。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分享的全部内容了,各位小伙伴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查阅,希望本文对各位有所帮助,预祝各位取得满意的成绩,如需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51题库考试学习网!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执业中药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具有抗细菌毒素作用的药物为

A、麻黄

B、柴胡

C、桂枝

D、葛根

E、以上均非

参考答案:E

下列哪项是寒证的特点

A.恶热喜冷

B.口渴多饮

C.面红目赤

D.痰黄黏稠

E.肢冷蜷卧

正确答案:E

兰科植物,主含对羟基苯甲醇-β-D-吡喃葡萄糖苷的药材是

A、天麻

B、莪术

C、麦冬

D、知母

E、石菖蒲

参考答案:A

药物或药材提取物与适宜的亲水性基质及适宜辅料混匀后,涂布与裱背材料上制成的外用贴膏剂

A、涂膜剂

B、糊剂

C、橡胶膏剂

D、巴布剂

E、白膏药

参考答案:D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