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MBA考试《逻辑》历年真题(2021-03-05)

发布时间:2021-03-05


2021年MBA考试《逻辑》考试共30题,分为逻辑推理。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开车上路,一个人不仅需要有良好的守法意识,也需要有特有的“理性计算”。在拥堵的车流中,只要有“加塞”的,你开的车就不一定要让着它;但是你开着车在路上正常直行,有车不打方向灯在你近旁突然横过来要撞上你,原来它想要变道,这时你得让着它。以下除哪项外,均能质疑上诉“理性计算”的观点()。【逻辑推理】

A.有理的让着没有理的,只会助长歪风邪气,有悖于社会的法律与道德

B.“理性计算”其实就是胆小怕事,总觉得凡事能躲则躲,但有的事很难躲过

C.一味退让就会给行车带来极大的危险,不但可能伤及自己,而且也有可能伤及无辜

D.即便碰上也不可怕,碰上之后如果立即报警,警方一般会有公正的裁决

E.如果不让,就会碰上。碰上之后,即便自己有理,也会有很多麻烦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对于题干中“理性计算”的理解就是“即使自己开车守法,开车时也要让别人”。注意问题中的“除”字,A、B、C、D都说明“不要让”对“让别人”给予削弱,只有E选项说明“不让不好”,对论证属于加强,所以答案只有E选项。

2、2014年,为迎接APEC会议的召开,北京、天津、河北等地实施“APEC治理模式”,采取了有史以来最严格的减排措施。果然,令人心醉的“APEC蓝”出现了;然而,随着会议的结束,“APEC蓝”也逐渐消失了,对此,有些人士表示困惑,既然政府能在短期内实施“APEC治理模式”取得良好效果,为什么不将这一模式长期坚持下去呢?以下除哪项外,均能解释人们的困惑()。【逻辑推理】

A.最严格的减排措施在落实过程中已产生很多难以解决的实际困难

B.如果近期将“APEC治理模式”常态化,将会严重影响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

C.任何环境治理都需要付出代价,关键在于付出的代价是否超出收益

D.短期严格的减排措施只能是权宜之计,大气污染治理仍需从长计议

E.如果APEC会议期间北京雾霾频发,就会影响我们国家的形象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试题要求解释为什么不能长期采取“APEC治理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短期实施的最严格的减排措施。注意问题中的“除”字。A、B、C、D都从不同侧面角度说明这种短期的最严格措施成本或者代价过高,所以不能长期采用。E选项仅仅说明雾霾会影响国家形象,不涉及采取或者不采取某种治理模式,所以与论证无关。

3、某皇家园林依中轴线布局,从前到后依次排列着七个庭院。这七个庭院分别以汉字“日”“月”“金”“木”“水”“火”“土”来命名。已知:(1)“日”字庭院不是最前面的那个庭院;(2)“火”字庭院和“土”字庭院相邻;(3)“金”“月”两庭院间隔的庭院数与“木”“水”两庭院间隔的庭院数相同。根据上述信息,下列哪个庭院可能是“日”字庭院()。【逻辑推理】

A.第一个庭院

B.第二个庭院

C.第四个庭院

D.第五个庭院

E.第六个庭院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由于问题是“可能是”,所以建议采取合乎题意的构造,即按照条件(1)(2)(3)构造出一个序列,1金2水3月4木5日6火7土,不必证明唯一性,所以,D选项合乎要求,是正确答案。

4、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被用于在战场上执行侦察、运输,甚至将来冲锋陷阵的都不再是人,而是形形色色的机器人。人类战争正在经历自核武器诞生以来最深刻的革命。有专家据此分析指出,机器人战争技术的出现可以使人类远离危险,更安全、更有效地实现战争目标。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专家的观点()。【逻辑推理】

A.现代人类掌控机器人,但未来机器人可能会掌控人类

B.因不同国家军事科技实力的差距,机器人战争技术只会让部分国家远离危险

C.机器人战争技术有助于摆脱以往大规模杀戮的血腥模式,从而让现代战争变得更为人道

D.掌握机器人战争技术的国家为数不多,将来战争的发生更为频繁也更为血腥

E.全球化时代的机器人战争技术要消耗更多资源,破坏生态环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要质疑专家的观点,专家认为“机器人战争技术的出现可以使人类远离危险,更安全、更有效的实现战争目标”,关键词在于“机器人使未来战争中人类更安全”,D选项的结论是“未来战争的发生更为频繁也更为血腥”,说明未来战争中人类不是更安全。选项A、C、E与专家的观点无关,B选项具有干扰性,由于“部分国家远离危险”不意味着“其他国家更危险”,所以,总体上“人类也可能更安全”,所以B不能削弱。

5、赵明与王洪都是某高校辩论协会成员,在为今年华语辩论赛招募新队员问题上,两人发生了争执:赵明:我们一定要选拔喜爱辩论的人,因为一个人只有喜爱辩论,才能投入精力和时间研究辩论并参加辩论比赛。王洪:我们招募的不是辩论爱好者,而是能打硬仗的辩手,无论是谁,只要能在辩论赛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他就是我们理想的人选。以下哪项最可能是两人争论的焦点()。【逻辑推理】

A.招募的标准是从现实出发还是从理想出发

B.招募的目的是研究辩论规律还是培养实战能力

C.招募的目的是为了培养新人还是赢得比赛

D.招募的标准是对辩论的爱好还是辩论的能力

E.招募的目的是为了集体荣誉还是满足个人爱好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赵的观点是“一定要招募喜爱辩论的人”,王的观点是“喜爱辩论与否不是必要条件,只要辩论能力强,就可以招募”,所以两人在争论招募标准而不是招募目的,并且焦点是“招募是以喜爱(爱好)辩论还是以辩论能力为标准”,故答案选D。

6、有专家指出,我国城市规划缺少必要的气象论证,城市的高楼建得高耸而密集,阻碍了城市的通风循环,有关资料显示,近几年国内许多城市的平均风速已下降10%,风速下降,意味着大气扩散能力减弱,导致大气污染滞留时间延长,易形成雾霾天气和热岛效应,为此,有专家提出建立“城市风道”的设想,即在城市里制造几条畅通的通风走廊,让风在城市中更加自由地进出,促进城市空气的更新循环。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建立“城市风道”的设想()。【逻辑推理】

A.城市风道形成的“穿街风”,对建筑物的安全影响不大

B.风从八方来,“城市风道”的设想过于主观和随意

C.有风道但没有风,就会让城市风道成为无用的摆设

D.有些城市已拥有建立“城市风道”的天然基础

E.城市风道不仅有利于“驱霾”,还有利于散热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要加强建立“城市风道”的设想,因为城市风道能够促进城市空气更新循环。注意到题干中给出的当前城市缺陷的信息是:当前城市中大气污染滞留时间延长,易形成雾霾天气和热岛效应。E选项说明城市风道不仅有利于“驱霾”,还有利于散热,这对于解决目前城市缺陷正好对症下药,所以是正确答案。A选项没有针对当前城市的缺陷,无关;D选项只说明具有建设的基础,但没有说明城市风道的好处,所以都不能加强;B、C选项则属于削弱。

7、许多人不仅不理解别人,而且也不理解自己,尽管他们可能曾经试图理解别人,但这样的努力注定会失败,因为不理解自己的人是不可能理解别人的。可见,那些缺乏自我理解的人是不会理解别人的。以下哪项最能说明上述论证的缺陷()。【逻辑推理】

A.使用了“自我理解”概念,但并未给出定义

B.没有考虑“有些人不愿意理解自己”这样的可能性

C.没有正确把握理解别人和理解自己之间的关系

D.结论仅仅是对其论证前提的简单重复

E.间接指责人们不能换位思考,不能相互理解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论证的已知条件是:许多人不理解别人,也不理解自己;又,不理解自己→不能理解别人;论证的结论是:这些人不能理解别人;不理解自己→不理解别人。显然,结论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是前提的重复,所以答案选D。由于“自我理解”按照上下文的含义就是“理解自己”,所以不必给予定义,故A选项不正确;B选项涉及“这些人不理解自己”的原因可能是“自己不愿意”与论证本身无关,所以B选项不正确;C、E都与论证本身无关。故答案只有选D选项。

8、企业要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就要推进与高校、科技院所的合作,这样才能激发自主创新的活力。一个企业只有搭建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平台、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对接的平台以及聚集创新人才的平台,才能催生重大科技成果。根据上述信息,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如果企业搭建科技创新与经济发展对接的平台,就能激发其自主创新的活力

B.如果企业搭建了服务科技创新发展战略的平台,就能催生重大科技成果

C.能否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决定企业是否具有自主创新的活力

D.如果企业没有搭建聚集创新人才的平台,就无法催生重大科技成果

E.如果企业推进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就能激发其自主创新的活力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题干已知条件中含有表示假言的关键词,可以形式化为:自主创新活力一企业创建科技创新中心→合作;企业催生重大科技成果→搭建平台。注意到“搭建平台”是必要条件,所以A、B选项排除;C选项不属于假言条件,同时“能否激发创新活力”和“是否具有创新活力”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排除;D选项形式化:不搭建平台→企业不能催生重大科技成果,与题干已知条件属于逆否命题等价;“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也是“激发自助创新活力”的必要条件,所以E也不正确。故答案只能选D。

9、江海大学的校园美食节开幕了,某女生宿舍有5人积极报名参加此项活动,她们的姓名分别为金粲、木心、水仙、火珊、土润。举办方要求,每位报名者只做一道菜品参加评比,但需自备食材。限于条件,该宿舍所备食材仅有5种:金针菇、木耳、水蜜桃、火腿和土豆,要求每种食材只能有2人选用,每人又只能选用2种食材,并且每人所选食材名称的第一个字与自己的姓氏均不相同。已知:(1)如果金粲选水蜜桃,则水仙不选金针菇;(2)如果木心选金针菇或土豆,则她也必须选木耳;(3)如果火珊选水蜜桃,则她也必须选木耳和土豆;(4)如果木心选火腿,则火珊不选金针菇。如果水仙选用土豆,则可以得出以下哪项()。【逻辑推理】

A.水仙选用木耳、土豆

B.火珊选用金针菇、土豆

C.土润选用水蜜桃、火腿

D.木心选用金针菇、水蜜桃

E.金粲选用木耳、火腿

正确答案:E

答案解析:五个人简称“金、木、水、火、土”,所用五种食材也是“金、木、水、火、土”。具体计算思路和步骤如下。第一步:由已知(2)可知,木不选金也不选土;由已知(3)可知,火不选水。下表列是人名,行是食材,第一步记为1(第0步是根据已知“每人所选食材名称的第一个字与自己的姓氏均不相同”)。第二步:由表格可知,木选水和火,第二步记为2。第三步:木选火,根据已知(4)可知,火不选金,这样,从表中可以看出三人不选金,所以水和土选金;火有三种食材不选,所以火选木和土。第三步记为3。第四步:水选金,由已知(1)可知,金不选水;所以水有三人不选,因此土选水,这样土选金和水,第一问答案选C。第四步记为4。第五步:在解答上一问表格的基础上,将水选土记入表格,可以得出金选木和火,所以第二问答案选E。第五步记为5。

10、根据现有物理学定律:任何物质的运动速度都不可能超过光速,但最近一次天文观测结果向这条定律发起了挑战:距离地球遥远的IC310星系拥有一个活跃的黑洞,掉入黑洞的物质产生了伽马射线冲击波,有些天文学家发现,这束伽马射线的速度超过了光速,因为它只用了4.8分钟就穿越了黑洞边界,而光要25分钟才能走完这段距离。由此,这些天文学家提出,光速不变定律需要修改了。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质疑上述天文学家所做的结论()。【逻辑推理】

A.或者光速不变定律已经过时,或者天文学家的观测有误

B.如果天文学家的观测没有问题,光速不变定律就需要修改

C.要么天文学家的观测有误,要么有人篡改了天文观测数据

D.天文观测数据可能存在偏差,毕竟IC310星系离地球很远

E.光速不变定律已经历过多次实践检验,没有出现反例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要削弱天文学家的结论,即“光速不变定律需要修改”。这些天文学家是根据观测及其得出的观测数据做出上述结论的。C选项说明,天文学家做出结论的根据是错误的,所以质疑了天文学家观点。A、B对天文学家的观点略有加强;D选项中的“可能”不能质疑现实;E选项与此次天文学家根据观测而做出的结论无关。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MBA考试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