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您好, 请在下方输入框内输入要搜索的题目:

24大学语文冲刺练习(含答案)

试分析九叶诗人诗歌创作中忧患意识。


正确答案:①九叶诗人承传了中国文学感时愤世、忧国忧民的优良传统,其诗作表现出忧愤深广的情绪色调。
②九叶诗人讴歌人民的奋起抗争,诅咒反动统治的倒行逆施,力求写出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本质。(陈敬容《从灰尘中望出去》、杜运燮《霉》、袁可嘉《上海》、杭约赫《最后的演出》。)他们所抒写的人生苦难处处紧扣时代的脉息,他们对社会丑恶的揭露具有政治批判的尖锐锋芒。
③九叶诗人是一群为人民抒唱心声的歌者,他们的诗作宣布为了人民早日摆脱无边的苦海,自己要挺身奋战甚至奉献生命。代表作有辛迪的《布谷》、唐的《歌向未来》、陈敬容的《力的前奏》等。对于人的生命意识的表现和人生现象的哲理思考是九叶诗人一个相通的主体意象。他们写出了人生的苦难,写出现实人生的忧患不安,写出人生的渴望与信念。

单选题
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B

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C

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D

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在40年代,对穆旦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主要有()等。

  • A、艾略特
  • B、奥登
  • C、普希金
  • D、叶芝

正确答案:A,B,D

多选题
在40年代,对穆旦诗歌创作影响最大的外国诗人主要有()等。
A

艾略特

B

奥登

C

普希金

D

叶芝


正确答案: A,C
解析: 暂无解析

单选题
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A

华兹华斯

B

歌德

C

普希金

D

雪莱


正确答案: C
解析: 暂无解析

有“俄罗斯诗歌的太阳”美誉的诗人是()。

  • A、华兹华斯
  • B、歌德
  • C、普希金
  • D、雪莱

正确答案:C

普希金的《致大海》中,“大海”是()的象征。诗人借大海的形象表现了()的情怀。


正确答案:自由;渴望自由、忠于理想

分析唐代诗人张籍的诗歌特色。


正确答案: 张籍是中唐时期新乐府运动的积极支持者和推动者。其乐府诗多数是反映当时社会现实之作,表现对人民的同情,例如这首《征妇怨》:“九月匈奴杀边将,汉军全没辽水上。万里无人收白骨,家家城下招魂葬。妇人依倚子与夫,同居贫贱心亦舒。夫死战场子在腹,妾身虽存如昼烛。”该诗既写出了征妇的不幸,更揭示出战争给人民带来的苦难。同类的作品还有《野老歌》、《促促词》、《山头鹿》、《筑城词》、《董逃行》、《废宅行》等多篇。
张籍诗中还有一类描绘民间风情和生活画面,如《采莲曲》、《江南曲》、《春江曲》等。例如《江南曲》:“江南人家多橘树,吴姬舟上织白纻。土地卑湿饶虫蛇,连木为牌入江住。江村亥日长为市,落帆渡桥来浦里。青莎覆城竹为屋,无井家家饮潮水。长江午日酤春酒,高高酒旗悬江口。娼楼两岸悬水栅,夜唱竹枝留北客。江南风土欢乐多,悠悠处处尽经过。”全诗清新秀丽,极富江南水乡的生活气息,宛如一幅民俗画卷。难怪当时诗人姚合赞为“妙绝”。
张籍乐府诗艺术成就很高,他善用素描手法,细致真实地刻画各种人物形象。语言通俗平易而又凝练雅致,常以口语入诗,很有民歌的风味。如他的《山头鹿》:“山头鹿,角芟芟,尾促促。贫儿多租输不足,夫死未葬儿在狱。早日熬熬蒸野冈。禾黍不收无狱粮。县家唯忧少军食,谁能令尔无死伤。”在他的乐府中看不到什么生涩难通的词句和难解的典故,平平道来,流畅明白,就连他的五言律诗,也受到这种语言风格的影响,写得轻快而不生涩。总体上说他的诗歌题材广泛,风格清雅通俗,对晚唐诗坛影响很大。

分析唐代诗人杜荀鹤的诗歌特色。


正确答案: 杜荀鹤,晚唐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语言通俗、风格清新,自成一家,后人称“杜荀鹤体”。他的作品中有不少是反映唐末军阀混战下的社会矛盾和人民悲惨遭遇,例如他的《山中寡妇》、《自江西归九华有感》、《题所居村舍》、《乱后逢村叟》、《旅泊遇郡中叛乱示同志》等,都相当具有现实主义的写实精神和社会意义。杜荀鹤出生寒门,关怀百姓疾苦,敢于抨击黑暗现实,如这首《再经胡城县》:“去岁曾经此县城,县民无口不冤声。今来县宰加朱绂,便是生灵血染成。”全诗前后应照,又能强烈冲击视觉,产生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
这位安徽著名的诗人,长期生活在池州,置身于九华山怀抱,对家乡风物十分热爱,因此吟咏九华山的诗篇甚多,具有鲜明的地域色彩。这类诗歌有《山居寄同志》、《寄李隐居》、《醉书僧壁》、《溪岸秋思》、《秋日怀九华旧居》、《闲居书事》等多篇。诗人用大量的作品展现九华山的风光,例如“家山白云里,卧在最高峰。”(《寄舍弟》),“琴临秋水弹明月,酒就东山酌白云。”(《山中寄诗友》),“山雨溪风卷钓丝,瓦瓯篷底独斟时。醉来睡着无人唤,流到前溪也不知。”(《溪兴》)。这些诗歌都堪称质朴明畅、清新秀逸的佳作。

(),唐代山水田园诗人。其诗歌《过故人庄》(五律)描绘了绿水青山的田园风光和“把酒话桑麻”的农家情趣,体现了诗人与村民的真切感情。《春晓》(五绝)写春晓之景及早春之情,成为流传千古的好诗。


正确答案:孟浩然

判断题
“涕泪满衣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填空题
普希金的《致大海》中,“大海”是()的象征。诗人借大海的形象表现了()的情怀。

正确答案: 自由,渴望自由、忠于理想
解析: 暂无解析

对(唐)王维《竹里馆》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中能体现诗人思想感情的词语只有“独坐”、“长啸”这两个词。
  • B、诗歌在写作上采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以动衬静的写作手法。
  • C、诗歌营造了优美高雅的意境,表现了诗人的宁静淡泊之情。
  • D、诗歌前两句写“声”,后两句写“静”,更生动描绘了美好景色。

正确答案:A

“涕泪满衣裳”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初闻”捷报之时的心理变化、复杂感情。


正确答案:正确

问答题
长诗《离骚》主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作品进行分析。

正确答案: (1)《离骚》抒发了诗人的忠怨之情和爱国精神这是长诗《离骚》的主旋律。
(2)诗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从开篇到“岂余心之可惩”主要写诗人矢志报国、高洁白守所遇到的不公正待遇表现了诗人的美政理想与楚国黑暗现实的冲突。第二部分从女婴的责难到篇末主要写诗人遭谗被疏以后继续求索的精神和他内心的矛盾冲突及其决心以死来殉自己的理想的最后抉择。
解析: 暂无解析

甲出于杀害意图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打中了旁边的丙,导致丙死亡。下列哪一项的说法是正确的?

A.因为存在认识错误,不构成故意犯罪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二罪并罚

C.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既遂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的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的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断


正确答案:C

村长甲号召村民冒雨抢救粮食,不料村民乙在抢救粮食过程中被雷打死。关于本案的处理,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

A.甲不应负刑事责任
B.甲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因为缺乏过失犯的实行行为。不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C.甲对结果有预见可能性,但放任结果的发生,已构成间接故意杀人罪
D.甲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结果的发生,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B
解析:
首先,甲没有犯罪的故意,不成立故意杀人罪。其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犯罪客观方面的表现中,行为人要有致人死亡的行为,而甲并没有实行行为,因此甲不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多选题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真题]
A

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

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

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

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正确答案: D,A
解析:
A项,玩忽职守罪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玩忽职守,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玩忽职守是指严重不负责任,不履行职责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该罪的罪过形式是过失而不是故意,且不要求行为人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即使甲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身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同时玩忽职守造成公共财产损失,也构成玩忽职守罪。
B项,打击错误是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打击错误属于客观结果错误,行为人对行为所指向的对象不存在主观认识错误,错误的结果是由行为方法等客观因素造成的。本题中,甲既有杀人的实行行为,又有杀人的故意,成立故意杀人罪,但没有杀死乙,成立故意杀人罪未遂。甲的行为造成乙的名车毁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对名车毁坏这一结果,甲的主观罪过是过失,由于我国《刑法》并未对过失毁坏财物进行规定,因此甲毁坏乙名车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综上,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定罪处罚。
C项,故意毁坏财物罪是指故意使他人财物的效用丧失,数额较大或者情节严重的行为。甲欲毒死乙的名犬,并实施了投毒行为,属于故意毁坏乙价值较大财物的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甲本想毒死该犬,但最终是杀死该犬。这种情形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错误,即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因此甲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
D项,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应当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其中,应当预见的结果,不是泛指一切可能的危害结果,而是具体过失犯罪中的作为构成要件的危害结果。应当预见的结果就是成立该过失犯罪所要求的具体特定的危害结果。过失致人重伤,如果是疏忽大意过失,则应当预见的危害结果是指致人重伤的结果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答案:A,C,D
解析:
【考点】故意;过失;认识错误【详解】选项A中,玩忽职守罪的主观罪过是过失,因此,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并不影响过失的成立,因此选项A是错误的。选项B中,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而没有得逞,因此属于故意杀人未遂;甲的行为造成乙的名车毁坏,属于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中的打击错误,对名车毁坏这一结果,甲的主观罪过是过失,由于我国刑法并没有对过失毁坏财物进行规定,因此甲毁坏乙名车的行为并不构成犯罪。因此,选项B是正确的。选项C中,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但由于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而未得逞,因此甲的这一行为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而随后甲在情急之下拔刀刺杀该犬的行为,虽然符合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构成要件,但由于甲的行为属于紧急避险,因此甲的这一行为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选项C是错误的。选项D中,在疏忽大意过失中,行为人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构成要件的结果,因此,过失致人死亡时,行为人所应当预见的是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致人死亡的结果。当行为人只能预见“会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时,行为人不对死亡负责。因此,选项D是错误的。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ABC

甲为谋杀乙,就在乙平时喝水的杯子里面投毒,但因为使用的毒药没有达到致死量,所以仅导致乙昏迷。甲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便将乙背到山上扔下悬崖,致使乙被摔死。对甲的行为定性,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

A.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C.甲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和帮助毁灭证据罪,属于想象竞合犯,从一重罪处罚
D.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数罪并罚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对具体因果过程的认识错误问题。甲的行为属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错误中的事前故意,所谓事前故意,是指行为人误认为第一个行为已经造成危害结果,出于其他目的实施了第二个行为,但实际上是第二个行为才导致预期的结果发生的情况。如甲以杀人故意对乙实施打击,造成乙休克之后,甲以为乙已经死亡,为了毁灭罪证,将乙扔到水里,实际上乙是被水溺死的。这种情况下,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和犯罪的形态。

甲举枪隔着乙的车窗玻璃射击仇人乙,因为没有瞄准,只将乙乘坐的名车毁坏,而乙本人安然无事。根据刑事法律制度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中止
C.对乙名车的毁坏,甲的主观状态属于过失
D.对乙名车的毁坏,甲的主观状态属于故意
E.乙名车的毁坏是意外事故

答案:A,D
解析:
(1)选项AB:甲已经着手实行杀人行为,而最终没能将乙杀害并非自愿主动放弃犯罪,属于故意杀人未遂;(2)选项CDE:甲隔车射杀乙,显然知道子弹得穿玻璃而过,乙的名车肯定要受到损害,但是甲放任该损害结果发生,属于间接故意。

单选题
甲用枪瞄准人群中的乙,希望谋杀乙,不了枪法不准,射杀了乙旁边的丙,关于甲的行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B

甲应当预见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C

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后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故意杀人罪

D

甲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情况的,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D
解析: 暂无解析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2010年)

A.甲的玩忽职守行为虽然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但在甲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时,就不存在罪过
B.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但因为没有瞄准,将乙的名车毁坏。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
C.甲翻墙入院欲毒杀乙的名犬以泄愤,不料该犬对甲扔出的含毒肉块不予理会,直扑甲身,情急之下甲拔刀刺杀该犬。甲不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而属于意外事件
D.甲因疏忽大意而致人死亡,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既可能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也可能只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

答案:A,C,D
解析:
本题考查罪过。 罪过指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和行为所造成危害结果的认识程度和态度。
A项,甲的玩忽职守行为造成了公共财产损失,则甲对自己的行为所造成的危害后果是过失的态度。甲虽然未认识到自己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由于主体身份不是主观罪过的内容,不影响对甲行为的定性。故A项错误。
B项,甲故意举枪射击仇人乙,具有杀人故意,并且实施了杀人的行为,但因为没有瞄准,未能将乙打死,成立故意杀人未遂。甲打击错误,将乙的名车毁坏,由于没有毁坏财物的故意,属于过失毁损财物,不独立成立犯罪。故B项正确。
C项,本项中的情形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是指结果的发生不是按照行为人对因果关系的发展所预见的进程来实现的,这种因果关系认识错误不影响故意犯罪的成立。甲投掷含毒肉块,有导致他人名犬死亡的紧迫危险,是故意毁坏财物的实行行为,在此过程中,介入了甲面对该犬扑向自己、情急之下拔刀刺死名犬的行为,按照社会经验,这一介入因素的出现概率很高,属于正常的介入因素,不影响甲投毒毁坏财物的实行行为与名犬死亡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只不过这一因果发展进程与甲预想的不一样,属于狭义的因果关系认识错误,故甲的行为成立故意毁坏财物罪既遂。故C项错误。
D项,《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成立过失犯罪首先在客观上要确定“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然后再寻求行为人在主观上是否对该种特定的“结果”有预见可能性。甲因疏忽大意致人死亡,在客观上造成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主观上对于死亡结果是疏忽大意,即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到他人会因自己的行为而死亡。如果行为人甲对于被害入会死亡的结果没有预见可能性,只是对被害人可能受伤害的结果有预见可能性,则甲对客观上出现的被害人的死亡结果就没有过失,而应该是意外事件。但这样的结论明显违反案例中所描述的“甲因疏忽大意致人死亡”的案情。所以,甲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的危害结果,应该是发生他人死亡的危害结果,而不应该是发生他人重伤的危害结果。故D项错误。

多选题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

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

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

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D,A
解析: 甲属于刑法上的打击错误,即想杀死乙却杀死了丙,所以A项正确。一般认为,打击错误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所以B项正确。甲主观上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一个杀人的打击行为,导致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一故意,一行为,一结果,完全符合一个既遂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并不阻却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所以C正确,D错误。

甲欲开枪杀乙时,发现丙也在乙身边,其不管不顾向乙射击,结果致乙重伤,同时导致乙身边的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 B、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定罪处罚
  • C、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致人重伤罪定罪处罚
  • D、甲的行为应以故意杀人罪和故意杀人罪(未遂)实行并罚

正确答案:B,C,D

多选题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2006年真题]
A

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

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

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

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正确答案: B,A
解析:
事实认识错误是指行为人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虽然不一致,但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的范围,即行为人只是在某个犯罪构成的范围内发生了对事实的认识错误。具体的事实错误主要包括对象错误、打击错误与因果关系的错误。
A项,刑法中的打击错误是指由于行为本身的差误,导致行为人所欲攻击的对象与实际受害的对象不一致,但这种不一致仍然没有超出同一犯罪构成。本题属于典型的打击错误
B项,刑法中的事实认识错误可以分为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与不同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本题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因为无论是打死乙还是打死丙,都属于杀人罪。
CD两项,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并不阻却犯罪既遂的成立,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

关于罪过,下列哪些选项是错误的?()

A:甲的行为致人死亡,即使行为时甲只应当预见使他人发生重伤的危害结果,也要认定甲的行为成立过失致人死亡罪
B:不懂外文的甲虽然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盗版的外文书刊,但没有认识到该外文书刊的淫秽性。甲虽然不具有贩卖淫秽物品牟利罪的故意,但有销售侵权复制品的故意
C:虽然违法性认识不属于故意的认识内容,但如果甲确实不知道其行为违法并使其因此不可能知道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则没有犯罪故意
D:甲、乙是某建筑工地工友。某日两人在工地发生争执,甲猛推了乙一把,乙倒地后后脑勺正好碰到石头上,导致脑震荡,引发脑血栓发作,经抢救无效死亡。尽管甲的行为与乙的死亡之间存在因果关系,但乙的死亡属于意外事件,甲对此不承担刑事责任

答案:A,D
解析:
【考点】罪过的认定。详解:根据主客观相一致的原则,选项A中如果甲在行为时只应当预见到(即只能预见到)使他人发生重伤的危害结果,其在主观上不具有致人死亡的过失,那么即使客观上其行为致人死亡,甲的行为也只能认定为过失致人重伤罪。死亡的结果属于甲无法预见的结果,因此甲无需对死亡结果负责。故,选项A错误。选项B:甲在主观上并不具有贩卖淫秽物品的故意,但其已认识到自己贩卖的是盗版外文书刊,在主观上有销售侵权复制品的故意,选项B正确。选项C:所谓犯罪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仍然希望或者放任该结果发生的心态。甲由于确实不知道其行为违法并使其因此不可能知道其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那么甲就没有希望或者放任危害结果发生的心态,因此没有犯罪故意。选项C正确。选项D:《刑法》第15条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甲与乙是工地工友,甲应当预见到在工地上猛推乙可能会对乙造成一定的伤害,因此甲属于过失犯罪,选项D错误。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AD。

甲意图勒死乙,将乙勒昏后,误以为乙已经死亡。为毁灭证据,又用利刃将所谓的"尸体"分尸。事实上,乙并非死于甲的勒杀行为,而是死于甲的分尸行为。关于本案,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B.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过失致人死亡罪和侮辱尸体罪

C.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和侮辱尸体罪

D.甲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正确答案:D

甲举枪射击乙,但因没有瞄准而击中丙,致丙死亡。关于本案,下列哪些选项是正确的?

A:甲的行为属于打击错误
B:甲的行为属于同一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
C:甲构成故意杀人(既遂)罪
D:甲构成故意杀人(未遂)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

答案:A,B,C
解析:
甲属于刑法上的打击错误,即想杀死乙却杀死了丙,所以A项正确。一般认为,打击错误属于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所以B项正确。甲主观上具有杀人故意,客观上实施了一个杀人的射击行为,导致了他人死亡的结果,一故意,一行为,一结果,完全符合一个既遂的故意杀人罪的犯罪构成。犯罪构成内的事实认识错误,并不阻却故意杀人罪的既遂,所以C正确,D错误。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

A.没有再犯新罪

B.确有立功表现

C.没有故意犯罪

D.确有悔罪表现


参考答案:C

按照刑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A.又故意犯罪的

B.抗拒改造、情节恶劣的

C.发现有漏罪的

D.又犯新罪


参考答案:A

根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后应当予以减刑的条件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

  • A、确有悔罪表现
  • B、确有立功表现
  • C、没有故意犯罪
  • D、没有抗拒改造

正确答案:C

下列关于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的减刑的提请程序,说法正确的有()。

  • A、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的减刑,应在罪犯缓刑期满之后及时提出建议
  • B、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的减刑的建议,应报经省、自治区、直辖市监狱管理机关审核
  • C、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的减刑,应提请罪犯服刑地的中级人民法院裁定
  • D、监狱对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罪犯的减刑,应提请罪犯服刑地的高级人民法院裁定

正确答案:A,B,D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缓期间,如果抗拒改造情节恶劣,经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


正确答案:正确

人民检察院对死刑缓期执行的执法活动进行监督的内容包括()。

A、人民法院是否将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交付监狱执行刑罚

B、执行机关是否将在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期间又故意犯罪的罪犯交付执行死刑

C、执行机关是否依照法定的条件和程序,按期提出对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减刑的意见

D、高级人民法院是否依法裁定减刑


参考答案:ABCD

被判处死刑缓期两年执行的罪犯不得假释。


正确答案:错误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犯罪,经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


正确答案:错误

判断题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缓期间,如果抗拒改造情节恶劣,经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情形是()。

A.确有悔改表现

B.确有立功表现

C.没有故意犯罪

D.没有犯罪


参考答案:C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由公安机关依法将该罪犯移交监狱执行。

A、无期徒刑

B、有期徒刑

C、拘役

D、管制


参考答案:AB

判断题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犯罪,经查证属实,应当执行死刑。
A

B


正确答案:
解析: 暂无解析

收监的对象是()。

  • A、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 
  • B、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 C、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 D、被判处拘役刑的罪犯

正确答案:A,B,C

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符合法律规定的减为无期徒刑、有期徒刑条件的,二年期满时,所在监狱应当及时提出减刑建议,报经本监狱审核后,提请中级法院裁定。


正确答案:错误

法律规定,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的情形是()。

  • A、确有悔改表现
  • B、确有立功表现
  • C、没有故意犯罪
  • D、没有犯罪

正确答案:C


更多 “24大学语文冲刺练习(含答案)” 相关考题
最新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