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历年真题(2020-05-05)

发布时间:2020-05-05


2020年环保工程师《专业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空气动力学当M直径为多少的颗粒物称为总悬浮颗粒物:【单选题】

A.≤100μm

B.≤10μm

C.≤2. 5μm

D.≤1μm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总悬浮颗粒物指能悬浮在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S直径≤10(μm的颗粒物, 即粒径在100μm以下的颗粒物,记作TSP。

2、污水排人河流以后,溶解氧曲线呈悬索状下垂,故称为氧垂曲线。氧垂曲线的临界点是指:【单选题】

A.污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浓度最低点

B.污水排入河流后有机物浓度最低点

C.污水排入河流后亏氧量增加最快的点

D.污水排入河流后溶解氧浓度为零的点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考查氧垂曲线。氧垂曲线反映了 DO的变化:在未污染前,河水中的氧一般是饱和的,污染之后,先是河水的耗氧速率大于复氧速率,溶解氧不断下降,随着有机物的减少,耗氧速率逐渐下降;而随着氧饱和不足量的增大,复氧速率逐渐上升。当两个速率相等时.溶解氧到达最低值,随后.复氧速率大于耗氧速率,溶解氧不断回升,最后又出现饱和状态,污染河段完成自净过程。

3、关于污水中的固体物质成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胶体物质可以通过絮凝沉淀去除

B.溶解性固体中没有挥发性组分

C.悬浮固体都可以通过沉淀去除

D.总固体包括溶解性固体、胶体、悬浮固体和挥发性固体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选项C中,并不是所有的悬浮固体都可以通过沉淀去除;选项D中,总固体 包括溶解性固体、胶体和悬浮性固体,其中悬浮性固体又包括挥发性悬浮固体和非挥发性 悬浮固体。

4、我国环境管理的“三同时”制度是指:【单选题】

A.建设项目配套的环保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B.建设项目配套的公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C.建设项目配套的基础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D.建设项目配套的绿化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是我国以预防为主的环 保政策的重要体现,即建设项目中环境保护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 投产使用。

5、在水力计算中,所谓的长管是指:【单选题】

A.管道的物理长度很长

B.沿程水头损失可以忽略

C.局部水头损失可以忽略

D.局部水头损失和流速水头可以忽略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长管是指水头损失以沿程损失为主,局部损失和流速水头都可忽略不计的管道。

6、39.关于兼性生物稳定塘.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塘表层为好氧层B.塘中间层在昼夜间呈好氧或缺氧状态C.塘底层为厌氧状态,对沉淀污泥和死亡藻类及微生物进行厌氧消化D.因为存在多种作用,塘处理负荷可以没有限制【单选题】

A.塘表层为好氧层

B.塘中间层在昼夜间呈好氧或缺氧状态

C.塘底层为厌氧状态,对沉淀污泥和死亡藻类及微生物进行厌氧消化

D.因为存在多种作用,塘处理负荷可以没有限制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兼性塘的深度较大,上层为好氧区,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大气复氧作用使其有较高的溶解氧,由好氧微生物起净化污水作用;中层的溶解氧逐渐减少,称兼性区(过渡区),由兼性微生物起净化作用;下层塘水无溶解氧,称厌氧区,沉淀污泥在塘底进行厌氧 分解,塘处理负荷有一定限制。

7、采用风选方法进行固体废弃物组分分离时,应对废弃物进行:【单选题】

A.破碎

B.筛选

C.干燥

D.破碎和筛选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固体废弃物经破碎机破碎和筛分,使其粒度均匀后送入分选机分选。

8、以下哪种行为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的规定:【单选题】

A.向水体排放、倾倒含有高放射性和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

B.向水体排放水温符合水环境质量标准的含热废水

C.向水体排放经过消毒处理并符合国家有关标准的含病原体废水

D.向过度开采地下水地区回灌符合地下水环境要求的深度处理污水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第七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限期采取治理措施,消除污染,处以罚款;逾期不采取治理措施的,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可以指定有治理能力的单位代为治理?所需费用由违法者承担:①向水体排放油类、 酸液、碱液的;②向水体排放剧毐废液,或者将含有汞、镉、砷、铬、铅、氰化物、黄磷等的可 溶性剧毒废渣向水体排放、倾倒或者直接埋入地下的;③在水体清洗装贮过油类、有毒污 染物的车辆或者容器的;④向水体排放、倾倒工业废渣、域镇垃圾或者其他废弃物,或者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岸坡堆放、存储固体废弃物或者其他污染物的;⑤向水体排放、倾倒放射性固体废物或者含有高放射性、中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的;⑥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或者标准,向水体排放含低放射性物质的废水、热废水或者含病 原体的污水的;⑦利用滲井、滲坑、裂隙或者溶洞排放、倾倒含有毒污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⑧利用无防滲漏措施的沟渠、坑塘等输送或者存储含有毒污 染物的废水、含病原体的污水或者其他废弃物的。有前款第三项、第六项行为之一的,处 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一项、第四项、第八项行为之一的,处二万元以上 二十万元以下的罚款;有前款第二项、第五项、第七项行为之一的,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 以下的罚款。

9、好氧生物处理是常用的污水处理方法,为了保证好轼反应构筑物内荷足够的溶 解氧,通常谣要曝气充氧,下列哪一项不会影响曝气时氧转移速率:【单选题】

A.曝气池的平而布置

B.好氧反应构筑物内的混合液温度

C.污水的性质,如含盐量等

D.大气压及氧分压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氧转移速率的影响因素有污水水质、水温和氧分压等。

10、人工湿地对污染物质的净化机理非常复杂,它不仅可以去除有机污染物,同时具 有一定的去除氮磷能力.关于人工湿地脱氮机理,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部分氮因为湿地植物的吸收及其收割而去除

B.基质存在大量的微生物,可实现氨氮的硝化和反硝化

C.因为湿地没有缺氧环境和外碳源补充.所以湿地中没有反硝化作用

D.氨在湿地越质中存在物理吸附而去除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人工湿地根据自然湿地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生物的三重共同作用来实现 对污水的净化作用,实现对污水的生态化处理。①直接净化作用:植物在生长过程中能吸 收污水中的无机氮、磷等,供其生长发育,通过收割植物去除。②间接净化作用:生长在湿 地中的挺水植物进行光合作用产生的氧向地下部运输,释放氧到根区,使水体中的溶解氧 增加,在植物根区周围的微环境中依次形成好氧区、兼氧区和厌氧区,在缺氧的基质中创 造氧化条件,能促进有机物的氧化分解和硝化细苗的生长,有利于硝化、反硝化反应和微 生物对磷的过量积累作用,达到除氮、磷的效果;另一方面在厌氧条件下通过厌氧微生物 对有机物的降解,或开环,或断鍵形成简单分子、小分子,提高对难降解有机物的去除效果,湿地微生物具有吸附作用。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保工程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固体废弃物厌氧消化器中物料出现酸化迹象时,适宜的调控措施为(  )。

A.降低进料流量
B.增加接种比
C.加碱中和
D.强化搅拌
答案:C
解析:
厌氧发酵是指有机物质在无氧的条件下被某些微生物分解,最终转化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的生物学过程。在正常的厌氧发酵中,厌氧发酵微生物细胞具有保持中性环境、进行自我调节的能力。厌氧发酵的最适pH为7~8。当pH值发生变化时,需要调节pH值。在过酸时用石灰乳进行调节,石灰乳调节的好处是价廉,同时钙离子对沼气发酵的毒性比钠和钾离子小,并能与产生的二氧化碳作用,形成不溶性的碳酸钙沉淀。当pH值高于8时可适当加牛、马粪便(牛、马粪便呈酸性,pH=5~6,并加水冲淡)。

为了减少汽车尾气中NO和CO污染大气,拟按下列反应进行催化转化NO(g) +CO(g)=(1/2)N2(g) +CO2(g),为提高转化率,应采取的措施是:

A.低温高压
B.高温高压
C.低温低压
D.高温低压
答案:A
解析:
提示 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温度降低,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答案:A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