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每日一练(2021-07-11)

发布时间:2021-07-11


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的标准正确的有( )。 【多选题】

A.组团不少于0.5㎡/人

B.小区不少于0.8㎡/人

C.居住区不少于1.2㎡/人

D.组团不少于0.6㎡/人

E.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中规定,居住区内公共绿地的总指标,应根据居住人口规模分别达到的标准正确的有:旧区改造可酌情降低,但不得低于相应指标的70%;组团不少于0.5㎡/人。 

2、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主要内容中,不属于其编制目的的是( )。 【单选题】

A.为了规范城市规划编制工作

B.提高城市规划的经济性

C.提高城市规划的科学性

D.提高城市规划的严肃性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的主要内容中,提高城市规划的经济性不属于其编制目的。 

3、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 )。 【单选题】

A.40%

B.30%

C.25%

D.2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在《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中规定,规划道路红线宽度时,红线宽度在40~50m的道路绿地率不得小于25%。 

4、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 )/k㎡。 【单选题】

A.2~2.5km

B.3~4km

C.8~12km

D.2.5~3km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的规定,在市中心区规划的公共交通路网的密度,应达到3~4km/k㎡。 

5、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内容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括( )。 【多选题】

A.土地面积

B.容积率

C.开发期限

D.出让步骤

E.停车泊位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城市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规划设计条件和附图内容规划设计条件应当包括土地面积、容积率、开发期限、停车泊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关于建设项目实施的监督检查,说法正确的有( )。

A.城乡规划主管部门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
B.可以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
C.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
D.警告并劝阻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
E.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并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A,B,C,E
解析:
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对各项建设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并有权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提供与监督事项有关的文件、资料;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就监督事项涉及的问题做出解释和说明,并根据需要进入现场进行勘测;责令有关单位和人员停止违反有关城乡规划的法律、法规的行为。对于违反法律规定并构成犯罪的,可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根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的规定,道路绿带设计中的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年期树冠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m。

A:3
B:5
C:4
D:6
答案:C
解析: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第4.2.2条规定,行道树定植株距,应以其树种壮年期冠幅为准,最小种植株距应为4m。

根据《城乡规划法》,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 )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

A.城市总体规划
B.控制性详细规划
C.修建性详细规划
D.近期建设规划
答案:A
解析:
《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订版)第四十六条规定,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修改,应当组织有关部门和专家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并采取论证会、听证会或者其他方式征求公众意见。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镇人民代表大会和原审批机关提出评估报告并附具征求意见的情况。

制定《城乡规划法》时,应具有的立法指导思想包括( )。

A.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
B.强调城乡规划管理
C.使各级政府能够对城乡发展建设更加有效地依法行使规划、建设、管理的职能
D.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
E.实现城乡合理布局
答案:A,B,D,E
解析:
制定《城乡规划法》的指导思想是:按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统筹城乡建设和发展,确立科学的规划体系和严格的规划实施制度,正确处理近期建设与长远发展、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现代化建设与历史文化保护等关系,强化城乡规划管理,协调城乡空间布局,改善人居环境,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实现城乡合理布局,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体现特色,充分发挥城乡规划在引导城镇化健康有序发展、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中的科学指导、统筹协调和综合调控作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