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章节练习(2021-08-14)

发布时间:2021-08-14


2021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管理与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九章 城乡规划编制管理与审批管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乙、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至少满( )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分级标准的有关要求时,方可申请高一级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 【单选题】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乙、丙级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取得《资质证书》至少满2年并符合城市规划编制资质分级标准的有关要求时,方可申请高一级的城市规划编制资质。 

2、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的条件包括( )。 【多选题】

A.有法人资格

B.有规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

C.有相应的技术准备

D.有健全的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E.有规定数量的经省级规划主管部门注册的规划师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从事城乡规划编制工作的单位应具有的条件包括:(1)有法人资格;(2)有规定数量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3)有相应的技术准备;(4)有健全的技术、质量、财务管理制度。

3、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情形包括( )。 【多选题】

A.本级人民政府制定的城乡规划发生变更,提出修改规划要求的

B.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根据

C.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过程确需修改规划的

D.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

E.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规定,组织编制机关可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修改省域城镇体系规划、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情形包括:(1)行政区划调整确需修改规划的根据;(2)因国务院批准重大建设过程确需修改规划的;(3)经评估确需修改规划的;(4)城乡规划的审批机关认为应当修改规划的其他情形。 

4、城乡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 【多选题】

A.已经批准的上一层次规划

B.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C.城乡地区的现状条件和环境、资源以及自然地理、历史特点

D.缔结的国际条约的规定

E.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城乡规划编制的依据主要有: (1)已经批准的上一层次规划; (2)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 (3)城乡地区的现状条件和环境、资源以及自然地理、历史特点; (4)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和地方政府的规范性文件。

5、在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的变更程序中,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合并或者分立,应当在批准之日起( )内重新申请办理《资质证书》。 【单选题】

A.15日

B.30日

C.45日

D.60日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在城乡规划编制单位资质管理的变更程序中,城市规划编制单位合并或者分立,应当在批准之日起30日内重新申请办理《资质证书》。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 )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

A.霍华德
B.希波丹姆
C.勒·柯布西埃
D.戈涅
答案:A
解析:
在19世纪中期以后的种种改革思想和实践的影响下,霍华德于1898年出版了以《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平和之路》为书名的论著,提出了田园城市的理论。霍华德针对当时的城市尤其是像伦敦这样的大城市所面临的拥挤、卫生等方面的问题,提出了一个兼有城市和乡村优点的理想城市,即田园城市,以作为他对这些问题的解答。

下列选项中哪些有利于加强城市雨洪利用?( )

A.河道渠化
B.采用可渗透铺装
C.建设屋顶花园
D.种植乡土植物
E.建设雨水收集设施
答案:B,C,D,E
解析:
雨洪水利用的具体措施包括:城市自然排水系统、雨水花园、生物净化池、绿色街道、可渗透铺装、雨水收集、屋顶花园、乡土植物、雨洪水再利用和管理等。

省级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编制主体是( )。

A.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
B.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
C.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
D.所在地省级人民政府风景名胜区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编制主体是由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组织编制,一般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自行承担全部编制的相关工作,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编制单位编制规划;二是牵头组织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进行编制,按照有关规定确定编制单位编制规划。

根据实际经验,停车视距一般是会车视距的( )倍。

A.0.5
B.1
C.2
D.3
答案:A
解析:
机动车辆在行进过程中,突然遇到前方路上有行人或路面障碍物不能绕越,必须及时在障碍物前停车,其保证安全的最短距离称为停车视距。两辆机动车在一条车行道上对向行驶,保证安全的最短视线距离称为会车视距(此时驾驶人员视点高度离路面1.2m)。一般根据实际经验,会车视距常按2倍的停车视距计算。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