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章节练习(2020-05-25)

发布时间:2020-05-25


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四篇 信息技术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通过图像增强,可提高图像的( )。 【单选题】

A.可解译性

B.分辨率

C.几何保真度

D.辐射水准保真度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图像增强是通过光学的或数学计算的方法对图像进行若干处理,以突出显示我们所感兴趣的地物信息或其他空间信息,提高图像的可解译性。

2、针对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进行分析的目标有两个方面。分别是以下各项中的( )两项。 【多选题】

A.实现数据之间的转换

B.揭示空间数据库中的隐性信息

C.实体的坐标数据与实体真实位置间的接近程度

D.发现空间事物相互关系与作用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空间信息分析就是针对空间数据库的数据进行的分析,从中发现表象中的信息,使其服务于管理、规划设计、对策决策,提高人们的认知能力。空间分析的意义是通过空间分析研究客观事物的地理空间构成和结构以及相互联系和影响,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进行空间分析的目标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揭示空间数据库中的隐性信息,另一方面是发现空间事物相互关系与作用。

3、( )构成遥感技术系统的空中部分。 【多选题】

A.卫星

B.遥感平台

C.接收器

D.传感器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遥感平台指能装载各种遥感仪器,从一定高度或距离进行遥感作业的运载工具;传感器指接收地面物体电磁辐射的仪器,它们二者构成遥感技术系统的空中部分。

4、空间数据一般用( )来表示。 【多选题】

A.图形

B.统计数据

C.数值

D.文字

E.图像

正确答案:A、E

答案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将所处理的数据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关于事物空间位置的数据,一般用图形、图像表示,称空间数据,也称地图数据、图形数据、图像数据;第二类是和空间位置有关,反映事物某些特征的数据,一般用数值、文字表示,也可用其他媒体表示,称属性数据,也称文字数据、非空间数据。

5、地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野外实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其中野外实地测量特别适合( )的测量。 【多选题】

A.局部

B.零星

C.高精度

D.大范围

E.整体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地理信息系统原始信息的获取途径主要有野外实地测量、摄影测量与遥感、现场考察和实地踏勘、社会调查与统计、利用已有资料。其中野外实地测量特别适合局部、零星、高精度的测量。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规定,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很小时应对其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内容是( )。

A.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同时也不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B.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C.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
D.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
答案:B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十六条规定,国家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行分类管理。建设单位应当按照下列规定组织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或者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①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全面评价;②可能造成轻度环境影响的,应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对产生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或者专项评价;③对环境影响很小、不需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应当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

我国城镇化的典型模式中,( )模式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积累了地方经济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布局分散、投资效率低等问题。

A.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
B.计划经济体制下以国有企业为主导的城镇化
C.市场经济早期以分散家庭工业为主导的城镇化
D.以外资及混合型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
答案:A
解析:
商品短缺时期以乡镇集体经济为主导的城镇化模式是一种通过乡村集体经济和乡镇企业的发展,促进乡村工业化和农村城镇化进而推动城市发展的模式。这种模式在当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就地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大大积累了地方经济的基础,有效地促进了小城镇的发展,当然也带来了布局分散、投资效率低等问题。

根据《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城市中规划步行交通系统应以步行人流的( )为基本依据。

A.速度和密度
B.观测和预测
C.分布和构成
D.流量和流向
答案:D
解析:
《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第5.1.1条规定,城市中规划步行交通系统应以步行人流的流量和流向为基本依据。并应因地制宜采用各种有效措施。满足行人活动的要求,保障行人的交通安全和交通连续性,避免无故中断和任意缩减人行道。

建筑场地地貌要利于建筑布置,道路短捷顺畅,地形宜场地排水,一般自然地形坡度不宜小于()

A:0.3%
B:3%
C:5%
D:25%
答案:A
解析:
场地边界外形应因地制宜、尽可能简单.做到既合理又经济。地貌要利于建筑布置,道路短捷顺畅,地形宜场地排水。一般自然地形不宜小于0.3%。平坡(0.3%~5%)场地较理想;缓坡(5%~10%)场地要错落;中坡(10%~25%)场地要台地,填挖土方量要大;陡坡(25%~100%)场地不宜建设。适宜建设的场地均应考虑竖向规划,以减少土石方工程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