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历年真题(2020-12-11)

发布时间:2020-12-11


2020年城乡规划师《规划相关知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重现期为100年一遇的洪水,是指这个量级的洪水在100年内()。【单选题】

A.至少出现一次

B.必然出现一次

C.可能出现一次

D.最多出现一次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洪水发生频率和重现期是互为倒数的关系。洪水频率是依靠历史洪水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反应的只是洪水发生的概率,而不是必然结果。例如100年一遇的洪水,并不表示在100年中必然发生一次或必然只发生一次,而是表示在这100年中可能出现一次。

2、下列哪项不属于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的内容()。【单选题】

A.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

B.建设项目提出的依据和缘由

C.项目的工程预算

D.项目施工进程安排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项目建议书的内容有以下六条:(1)建设项目提出依据和缘由,背景资料,拟建地点的长远规划,行业及地区规划资料;(2)拟建规模和建设地点初步设想论证;(3)资源情况、建设条件可行性及协作可靠性;(4)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设想;(5)设计、施工项目进程安排;(6)经济效果和社会效益的分析与初估。

3、下列关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要点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强调市民社会的作用

B.个人利益应服从集体利益

C.重视城市管治和协调

D.注重发挥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要点包括:(1)重视城市管治和协调思路的运用;(2)强调市民社会的作用;(3)发挥各种非政府组织的作用并重视保障其利益。

4、当前我国建筑抗震设防基准为()。【单选题】

A.30年

B.50年

C.70年

D.90年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阶段我国地震区的城市建(构)筑物应按照《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划定的基本烈度和“建筑抗震设防等级分类”所规定的建(构)筑物重要性等级来确定其抗震设防烈度,以此为依据进行设计和施工。建筑抗震设防以50年为基准期。

5、与西方国家相比,下列哪项不是当前中国老龄化社会的特点()。【单选题】

A.轻负担老龄化

B.快速老龄化

C.短寿老龄化

D.少子老龄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老龄化存在四个显著特点:少子老龄化、轻负老龄化、长寿老龄化、快速老龄化。

6、下列哪项不属于城市规划公众参与的形式()。【单选题】

A.规划编制过程的民意调查

B.城市规划展览

C.规划方案专家评审会

D.规划听证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形式主要包括:城市规划展览系统,规划方案听证会、研讨会,规划过程中的民意调查,规划成果网上咨询等。

7、下列关于城市用地竖向规划的表述,正确的是()。【多选题】

A.规划地面形式可分为平原、山区、丘陵三种类型

B.道路竖向规划应与道路两侧用地的控制高程、地形地物等相结合

C.地块规划高程应比周边道路高程最低的路段高出0.2米以上

D.应在用地竖向规划基础上进行用地排水规划

E.山区竖向规划关键在于合理划分台地并确定台地的高度、宽度及长度

正确答案:B、C、D、E

答案解析:规划地面形式划为平坡、台阶、混合三种形式。

8、下列关于城镇化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过度城镇化

B.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低度城镇化

C.与经济发展无关的城镇化称为虚假城镇化

D.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称为积极型城镇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与经济发展同步的城镇化称之为积极型城镇化(又称健康的城镇化)。反之,先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城镇化,称为假城镇化或过度城镇化。滞后于经济发展水平需要的城镇化则为低度城镇化。过度城镇化和低度城镇化都属于消极型城镇化(又称病态城镇化)。

9、我国古典园林发展的转折期出现在()时期。 【单选题】

A.秦、汉

B.魏、晋、南北朝

C.隋、唐

D.明、清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中国古典园林的分期包括:生成期(殷、周、秦、汉)、转折期(魏、晋、南北朝)、全盛期(隋、唐)、成熟时期(两宋到清初)和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

10、下列关于城镇体系规划或区域规划中城镇发展条件评价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评价中应假定规划期内区域发展条仵相对不变

B.选取的评价标准必须具有比较意义

C.指示体系要反应城市所在区域整体特征

D.指标体系要考虑城市建设发展条件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城镇发展条件评价应遵循以下主要原则:首先,城市发展条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比较之下才有意义,因此应选取有比较意义的指标,在比较的背景下赋值,以得到具有比较意义的结论,指导区域城市发展和布局。其次,指标体系应在重点反映城市所在经济区或行政区域整体特征的同时,兼顾城市建设的发展条件。再者,指标体系应涵盖包括区域经济、社会、人口、交通等影响城市发展的各因素,对其进行综合评价。最后,发展条件评价应有动态的眼光,指标赋值时不仅应考察城乡的现状特征,也应将规划中可能对城市发展起重大作用的变动纳入评价。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首先提出区位商法的学者是( )。

A:马蒂拉和汤普森
B:马蒂拉和厄尔曼
C:汤普森和霍伊特
D:厄尔曼和达西
答案:A
解析:
马蒂拉和汤普森首先提出区位商法。

某市中心区的一个拟改造地段,占地41.1公顷,现状基本为工业,其中有少量质量完好有历史保留价值的工业厂房,应保护和合理利用;该地段拟按总体规划确定居住用地要求进行了改造,地段北侧为保留的工业用地,现多为机械工业,有噪声干扰;西侧为地方铁路;南侧为已建设成十年的居住区,配套公建明显不足。(地段现状如图2—25所示)

已给定的规划设计条件是:
1.用地情况、规划性质、边界条件、规划用地面积。
2.建筑限高、建筑后退及间距规定。
3.容积率与建筑密度指标。
4.小区绿地配置要求。
5.市政公用设施及道路的配置要求。
6.地块内应保留的城市设施。
7.遵守事项:规划设计条件的时限、规划方案编制、报审及建设项目相关手续申报须符合的有关规范和规定要求。
在城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已给定的该地段规划设计条件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规划设计条件。

答案:
解析:
1.规划新建的公共配套设施要满足新建社区的需要,同时对老居住区配套不足部分进行补充。
2.出入口方位和处理好与外部的道路交通。
3.明确地段内需要保留的工业建筑。
4.应在北侧留出一定宽度的绿地以隔离噪声干扰。
5.在西侧地方铁路沿线应按规定设置噪声隔离带。
6.注意新建的建筑形式与环境要求,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7.应明确9 m2以下户型住宅面积应占住宅建筑总面积的70%以上。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中有关保护原则审批前后的规定,叙述正确的是( )。

A.所有保护规划均由国务院审批
B.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应广泛征求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
C.组织编制机关应将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审批
D.经修改后的保护规划,应当报送上一级人民政府审批,再报国务院备案
答案:B
解析:
《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第十六条规定,保护规划报送审批前,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广泛征求有关部门、专家和公众的意见;必要时,可以举行听证。第十七条规定,保护规划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审批。保护规划的组织编制机关应当将依法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规划,报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和国务院文物主管部门备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