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历年真题(2022-01-09)

发布时间:2022-01-09


2022年城乡规划师《城市规划原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城乡规划是各级政府保护生态和自然环境的重要依据

B.城市规划是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政治制度

C.动员全体市民实施规划是城市规划民主性的重要体现

D.协调经济效率和社会公正之间的关系是城市规划政策性的重要体现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选项A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的综合性,选项C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民主性,选项D反映了现代城市规划的政策性。现代城市规划的实践性主要表现为:城市规划是一项社会实践,是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作用的社会制度,因此,城市规划需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这就需要城市规划因地制宜,从城市的实际状况和能力出发,保证城市持续地有序发展。城市规划是一个过程,需要充分考虑近期的需要和长期的发展,保障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城市规划的实施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城市政府和广大市民共同努力才能得到很好的实施,这就需要运用各种社会、经济、法律等等手段来保证城市规划的有效实施。

2、下列不属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保护体系层次的有() 。【多选题】

A.历史文化名城

B.历史城区

C.历史文化街区

D.文物保护单位

E.历史建筑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规划编制要求》第二十七条,编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应根据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历史建筑的三个保护层次确定保护方法框架。

3、在上世纪上半叶的中国,为疏解城市的拥挤,最早出现“卫星城”方案的是() 。【单选题】

A.孙中山的《建国方略》

B.民国政府的《都市计划法》

C.南京的《首都计划》

D.《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上海自1946年开始编制《大上海都市计划总图》,由于中国为反法西斯同盟国,西方帝国主义在战后占归还了占领的租界地区,因此城市作为一个整体可以进行全面、系统的规划。在规划中,运用了国际流行的“卫星城市”、“邻里单位”、“有机疏散”以及道路分等分级等规划理论和思想。

4、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城市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发生在城市里

B.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

C.城市规划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关注经济问题之后,开始逐步关注城市社会问题

D.健康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城市各项社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市的最显著特征是人口密集,因此,社会问题集中地发生在城市里。城市社会问题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不同的经济发展阶段产生不同的社会问题;不同的社会制度,社会问题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所以城市社会问题复杂多样,问题的严重程度强弱不等。因此,社会和空间之间存在着辩证统一的交互作用和相互依存的关系。正是基于这样的前提,城市规划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始终离不开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健康的社会环境作为城市发展理性的选择,它旨在促进更加宽广的公平环境、诚信环境和管理环境,不仅能使资源得到公平合理的分配和利用,而且能使城市的各项社会资源的效益最大化,推动城市文明的继续和发展。

5、以下关于城市发展演化的表述,错误的是()。【单选题】

A.农业社会后期,市民社会在中外城市中显现雏形,为后来的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B.18世纪后期开始的工业革命开启了世界性城镇化浪潮

C.进入后工业社会,城市的制造业地位逐步下降

D.后工业社会的城市建设思想走向生态觉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农业社会的后期,以欧洲城市为代表孕育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出现,使得西方市民社会显现雏形,为日后技术革新中的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思想领域的基础。

6、下列关于城市道路性质的表述,错误的是() 。【单选题】

A.快速路为快速机动车专用路网,可连接高速公路

B.交通性主干路为全市性路网,是疏通城市交通的主要通道

C.次干路为全市性或组团内路网,与主干路一起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

D.支路为地段内根据用地安排而划定的道路,在局部地段可以成网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城市次干路网为城市组团内的路网(组团内成网),与主干路一起构成城市的基本骨架。

7、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中研究怎样的建筑和环境设计能够更好地支持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提升户外空间规划设计的有效途径

B.西谛在《城市建筑艺术》一书中提出了现代城市空间组织的艺术原则

C.凯文·林奇在《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关于城市意象的构成要素是地标、节点、路径、边界和地区

D.第十小组尊重城市的有机生长,出版了《模式语言》一书,其设计思想的基本出发点是对人的关怀和对社会的关注

E.埃德蒙·N·培根在《小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中,描述了城市空间质量与城市活动之间的密切关系,证明物质环境的一些小改观,往往能显著的改善城市空间的使用情况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由克里斯托弗·亚历山大于1977年出版的《模式语言》从城镇、邻里、住宅、花园和房间等多种尺度描述了253个模式,通过模式的组合,使用者可以创造出很多变化。模式的意义在于为设计师提供了一种有用的行为与空间之间的关系序列,体现了空间的社会用途。《小型城市空间的社会生活》一书的作者为威廉·H·怀特。

8、下列关于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相关内容的表述,不准确的是()。【单选题】

A.抗震设防区,是指地震基本烈度7度及7度以上地区

B.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基本方针是“预防为主,防、抗、避、救相结合”

C.避震疏散场所是用作地震时受灾人员疏散的场地和建筑,划分为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中心避震疏散场所等类型

D.地震次生灾害主要包括水灾、火灾、爆炸、放射性辐射、有毒物质扩散或者蔓延等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避震疏散场所分类按照《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标准》,避震疏散场所分为四类:紧急避震疏散场所、固定避震疏散场所、防灾据点以及中心避震疏散场所。

9、下列关于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表述中,正确的有() 。【多选题】

A.规划应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高峰客流需要

B.快速公交线路应尽可能将城市中心和对外客运枢纽串接起来

C.普通公交线路要体现为乘客服务的方便性,应布置在城市服务性道路上

D.“复合式公交走廊”是一种混合交通模式,有利于提高公共交通的服务水平

E.公交线网的规划布局应使客流量尽可能集中到几条骨干线路上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城市公共交通规划的目标是:根据城市发展规模、用地布局和道路网规划,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确定公共交通的系统结构,配置公共交通的车辆、线路网、换乘枢纽和站场设施等,使公共交通的客运能力满足城市高峰客流的需求。快速公交线路应尽可能将各城市中心和对外客运枢纽串接起来,与城市组团布局形成“串糖葫芦”的关系。公交普通线路要体现为乘客服务的方便性,同服务性道路一样要与城市用地密切联系,应布置在城市服务性道路上。“复合式公交走廊”的模式是一种混合交通的模式,把过多的公交线路集中在一条路上布置,将大大降低公交线网密度,导致乘客到公交站点距离的加长,乘用公交不方便,降低公交的服务性和吸引力,不利于公共交通的发展。公共交通高效率要求同方便优质的服务要求相结合,要求分别设置城市公共交通的骨干线路(主要线路)和常规普通线路(次要线路)。

10、下列哪些是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应考虑的内容() 。【多选题】

A.城市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情况

B.综合交通规划目标落实情况

C.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情况

D.政府在规划实施中的作用

E.城市发展方向与布局的落实情况

正确答案:A、B、C、E

答案解析:评估中要系统地回顾上版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背景和技术内容,研究城市发展的阶段特征,把握好城市发展的自身规律,全面总结现行城市总体规划各项内容的执行情况,包括城市的发展方向和空间布局、人口与建设用地规模、综合交通、绿地、生态环境保护、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规划目标的落实情况以及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城乡规划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在城乡规划实施的原则中,属于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组织实施城乡规划时遵循的原则内容的是( )。

A: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量力而行,尊重群众意愿
B:优先安排基础设施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
C: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优先安排供水、供电等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为周边农村提供服务
D:因地制宜节约用地,发挥村民自治组织的作用
答案:A
解析:

我国文化遗产包括( )。

A.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B.人文遗产和自然文化遗产
C.人文遗产、自然文化遗产和混合文化遗产
D.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混合文化遗产
答案:A
解析:
2005年12月22日下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国发[2005]42号),首次明确了我国历史文化遗产的概念。指出: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为()

A:1年
B:2年
C:3年
D:4年
答案:B
解析:
《土地管理法》第五十七条规定,临时使用土地期限一般不超过2年。

下列哪项是城市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基础?( )

A.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B.宏观经济学与土地经济学
C.土地经济学与环境经济学
D.环境经济学与公共经济学
答案:A
解析:
P298,理论基础:包括了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公共经济学。核心问题是市场中的资源配置问题,即土地资源的分配问题。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