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每日一练(2020-06-17)

发布时间:2020-06-17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某拟建化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一级,评价区内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点应重点设置在( )。【多选题】

A.商业区

B.学校

C.居民点

D.一类功能区

正确答案:B、C、D

答案解析:应该包括评价范围内所有的环境空气质量敏感点(区)和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需要注意的是,环境空气质量敏感区是指评价范围内按GB 3095规定划分为一类功能区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地区,二类功能区中的居民区、文化区等人群较集中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以及对项目排放大气污染物敏感的区域,包括对排放污染物敏感的农作物的集中种植区域、文物古迹建筑等。

2、承压水含水层一般不易受其顶部的地表污染源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单选题】

A.承压水含水层水流速度快

B.承压水含水层水量大

C.承压水含水层比其上部岩层的渗透系数大

D.承压含水层与其补给区空间分布不一致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承压水在很大程度上和潜水一样,主要来源于现代大气降水与地表水的入渗。当顶底板隔水性能良好时,它主要通过含水层出露于地表的补给区(潜水分布区)获得补给,并通过范围有限的排泄区,以泉或其他径流方式向地表或地表水体泄出。当顶底板为弱透水层时,除了含水层出露的补给区,它还可以从上下部含水层获得越流补给,也可向上下部含水层进行越流排泄。无论哪一种情况下,承压水参与水循环都不如潜水积极。因此,气象、水文因素的变化对承压水的影响较小,承压水动态比较稳定。承压水的资源不容易补充、恢复,但由于其含水层厚度通常较大,故其资源往往具有多年调节性能。

3、为使大型机械加工企业的含油废水达标排放,常用的处理工艺是( )。【多选题】

A.二级生化

B.隔油沉淀+混凝气浮

C.离心分离

D.隔油沉淀+反渗透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悬浮物的密度比水大的时候可以采用沉淀去除,如初沉池;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时候可以采用气浮,气浮是利用微小气泡作为载体粘附悬浮物,粘附了污染物的气泡密度小于水的密度,从而使悬浮物随同气泡上浮至水面而去除;砂滤是利用石英砂、锰砂或无烟煤作为滤料截留悬浮物而去除;悬浮物不是离子化合物,故不能用离子交换法去除。

4、某河流拟建引水式电站,将形成6km长的减水河段。减水河段内无其他水源汇入,仅有取水口一个,取水量为2/s。若减水河段最小生态需水量为10/s,则电站至少应下放的流量为( )。【单选题】

A.2/S

B.8/S

C.10/S

D.12/S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电站至少应下放流量=取水量+最小生态需水量=2+10=12(/s)。

5、含汞废气的净化方法是( )。【单选题】

A.吸收法

B.氧化还原法

C.中和法

D.催化氧化还原法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汞及其化合物废气一般处理方法是:①冷凝法。适用于净化回收高浓度的汞蒸气,可采取常压和加压两种方式,常作为吸收法和吸附法净化汞蒸气的前处理。②吸收法。针对不同的工业生产工艺,较为成熟的吸收法处理工艺有:高锰酸钾溶液吸收法、次氯酸钠溶液吸收法、硫酸—软锰矿吸收法、氯化法、氨液吸收法。③吸附法。充氯活性炭吸附法适用于含汞废气处理。活性炭层需预先充氯,含汞蒸气需预除尘,汞与活性炭表面的Cl2反应生成HgCl2,达到除汞目的。④燃烧法。适用于燃煤电厂含汞烟气的处理,采用循环流化床燃煤锅炉,燃烧过程中投加石灰石,烟气采用电除尘器或袋除尘器净化。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5年)某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正确的有()

A.噪声预测覆盖全部敏感目标
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
C.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要实测
D.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前后不同类别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
答案:A,B,C
解析: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不包括()。

A: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
B: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
C:加快高技术产业发展
D: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
答案:C
解析:
《国务院关于化解产能过剩矛盾的指导意见》的主要任务包括:①坚决遏制产能盲目扩张;②清理整顿建成违规产能;③淘汰和退出落后产能;④调整优化产业结构;⑤努力开拓国内市场需求;⑥积极拓展对外发展空间;⑦增强企业创新驱动发展动力;⑧建立长效机制。

北方某内陆城市建设一地下水集中开采供水水源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该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的主要影响可能有()。

A:岩溶塌陷
B:海水入侵
C:土壤沼泽化
D:地面沉降
答案:A,B,D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地下水集中供水水源地开发建设及调水工程的环境影响识别包括:①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区域(或调水工程沿线)地下水水位、水质、水资源量的影响;②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引起地下水水位变化而产生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③水源地开发(或调水)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其中,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可引起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

从土壤剖面采取土壤样品正确的方法是( )。

A.随机取样
B.由上而下分层取样
C.由下而上分层取样
D.由中段向上、下扩展取样
答案:C
解析:
为了研究土壤基本理化性状,除了研究表土外,还常研究表土以下的各层土壤。剖面土样的采集方法,一般可在主要剖面观察和记载后进行。必须指出,土壤剖面按层次采样时,必须自下而上(这与剖面划分、观察和记载恰好相反)分层采取,以免采取上层样品时对下层土壤的混杂污染。为了使样品能明显反映各层次的特点,通常在各层最典型的中部采取(表土层较薄,可自地面向下全层采样),这样可克服层次之间的过渡现象,从而增加样品的典型性或代表性。 【拓展】《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第6.1.5条规定,采样次序自下而上,先采剖面的底层样品,再采中层样品,最后采上层样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