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1-08-19)

发布时间:2021-08-19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拟建项目排放口的上游有一榨糖厂,仅旱季生产6个月,该糖厂允许COD排放量为180吨/年,点源调查时确认该糖厂旱季贡献的COD排放负荷是( )。【单选题】

A.10吨/月

B.15吨/月

C.30吨/月

D.45吨/月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180吨/6月=30吨/月。

2、用吸收法处理废气时,选择液体吸收剂需满足的条件有( )。【多选题】

A.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B.吸收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收选择性好

C.被吸收物不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D.吸收剂无毒,不易燃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吸收法净化气态污染物是利用气体混合物中各组分在一定液体中溶解度的不同而分离气体混合物的方法,是治理气态污染物的常用方法。主要用于吸收效率和速率较高的有毒的有害气体的净化,尤其是对于大气量、低浓度的气体多使用吸收法。吸收法使用最多的吸收剂是水,一是价廉,二是资源丰富。只有在一些特殊场合使用其他类型的吸收剂。选择液体吸收剂需满足的条件是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吸收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收选择性好,被吸收物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吸收剂是否无毒、不易燃不一定需要满足,实际上吸收剂有毒的现象并不少见,如氨水等吸收剂。

3、下列污水处理单元中,本身具有污泥沉淀功能的是( )。【单选题】

A.生物接触氧化池

B.曝气生物滤池

C.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

D.生物转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序批式活性污泥反应器的操作步骤包括:进水→曝气反应→静置沉降→出水。其中,静置沉降具有污泥沉淀功能。生物接触氧化池结构包括池体、填料、布水装置和曝气装置;曝气生物滤池简称BAF,是一种新型生物膜法污水处理工艺,本身不具有污泥沉淀功能

4、某装置产生的废气中NH3浓度为5000mg/,采用两级吸收处理,一、二级对NH3的去除率依次为95%和90%。该装置外排废气中浓度是( )。【单选题】

A.12.5MG/

B.25MG/

C.50MG/

D.75MG/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该装置外排废气中浓度=5000×(1-95%)×(1-90%)=25(mg/)。

5、某公路扩建工程,现状公路和周围敏感目标见图1。则噪声现状监测点布设合理的是( )。【单选题】

A.①、③

B.①、②

C.②

D.①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当声源为流动声源,且呈现线声源特点时,例如公路、铁路噪声,现状测点位置选取应兼顾敏感目标的分布状况、工程特点及线声源噪声影响随距离衰减的特点。对于公路,其代表性的敏感目标可布设在车流量基本一致,地形状况和声屏蔽基本相似,距线声源不同距离的敏感目标处。从图1中可以看出,①、②两处属于有代表性的敏感点。

6、下列景观斑块优势度(DO)、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的计算公式正确的有( )。【多选题】

A.DO=0.5×(RD+RF+LP)×100%

B.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

C.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

D.RF=(斑块I的密度/总样方数)×100%

正确答案:B、C

答案解析:基质的判定多借用传统生态学中计算植被重要值的方法。决定某一斑块类型在景观中的优势,又称优势度值(DO)。优势度值由密度(Rd)、频率(Rf)和景观比例(Lp)三个参数计算得出。具体数学表达式如下: Rd=(斑块i的数目/斑块总数)×100%;Rf=(斑块i出现的样方数/总样方数)×100%; Lp=(斑块i的面积/样地总面积)×100%;DO=0.5×[0.5×(rd+rf)+lp]×100%。

7、某机场有两条跑道,因飞行量增加需扩大飞机场停机坪,飞机噪声现状监测布点数量至少应为( )。【单选题】

A.3个

B.9个

C.14个

D.18个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对于改、扩建机场工程,环境现状监测点一般布设在距机场跑道不同距离的主要敏感目标处,可以在跑道侧面和起、降航线的正下方和两侧设点;设置的测点应能监测到飞机起飞和降落时的噪声。测点数量可根据机场飞行量及周围敏感目标情况确定,现有单条跑道、两条跑道或三条跑道的机场可分别布设3~9个、9~14个或12~18个飞机噪声测点,跑道增多可进一步增加测点。

8、景观生态学中,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的背景地块是( )。【单选题】

A.斑块

B.基质

C.廊道

D.景观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景观由斑块、基质和廊道组成,其中基质是景观的背景地块,是景观中一种可以控制环境质量的组分。因此,基质的判定是空间结构分析的重要内容。判定基质有三个标准,即相对面积大、连通程度高、有动态控制功能。

9、某河流控制断面上有拟建增两个稳定排放源W1、W2。规划允许两个新增源在该断面COD浓度增量限值为0.5mg/L,若涉及水文条件下,W1、W2在该断面的单位负荷响应系数分别为。则下列W1、W2的COD分配方案中,可行的有( )。【多选题】

A.方案1 W1:12.5KG/D W2:25.0KG/D

B.方案2 W1:20.0KG/D W2:10.0KG/D

C.方案3 W1:25.0KG/D W2:1.0KG/D

D.方案4 W1:4KG/D W2:40.0KG/D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方案一的浓度增量为:12.5*0.02+25*0.01=0.5mg/L;方案二的浓度增量为:20*0.02+10*0.01=0.5mg/L;方案三的浓度增量为:25*0.02+1*0.01=0.51mg/L;方案四的浓度增量为:4*0.02+40*0.01=0.48mg/L;故只有方案一、二、四满足。

10、西南山区某拟建铁路须穿越以野生动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自然保护区。为最大限度减轻铁路建设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穿越自然保护区路段应优先考虑采取的措施是()。【单选题】

A.生态补偿

B.架设桥梁

C.放缓路基边坡

D.隧道穿越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应按照避让、减缓、补偿、重建的次序提出生态影响防护与恢复的措施。很明显,D选项隧道穿越对自然保护区路段影响最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属于避让,故选D。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某地铁工程总投资83.82亿元,线路正线全长19.2km,全部为地下线,17座车站,均为地下站,平均站间距1146m,最大站间距1520m,最小站间距805m,车辆段占地总面积约25hm2,主要承担车辆停放及日常保养、车辆检修、列车救援、设备维修、材料供应和技术培训等任务。营运时间拟定为5:00-23:00,全天营运18h,其余时间用于设备维护和检修。初期、近期、远期均拟采用6辆编组,高峰时段分别以5min(12对/h)、3.33min(18对/h)和2min(30对/h)为间隔。设计最大运能分别为初期1.44万人/h,近期2.59万人/h,远期4.32万人/h。整个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地下水疏干降水,同时还涉及施工拆迁和城市道路的局部开挖、弃土的堆放等。
【问题】
1.施工期和营运期可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2.请简述对地铁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
3.简述施工期电磁辐射对环境的影响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4.简述施工期环境空气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5.简述营运期噪声、振动环境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以及相应的环保措施。


答案:
解析:
1.(1)在施工期可能产生施工扬尘、施工噪声、施工弃土、施工废水、地下水疏干以及阻碍交通等影响。
(2)在营运期可能产生车站风亭异味、车站风亭和车辆段噪声、列车运行振动、车站生活污水、车辆段维修洗车生活废水、地下线路对地下水阻挡等。
2.地铁工程的主要环境影响因子有:
(1)大气环境;
(2)地表水环境;
(3)地下水环境;(4)噪声;
(5)振动;
(6)电磁辐射;
(7)固体废弃物;
(8)社会生态环境等。
3.(1)对于地铁建设项目而言,一般在施工期间所集中表现出来的电磁辐射污染源不是项目本身所造成的,而是施工期间工程的载重汽车以及电动工具所造成的。随着城市电视信号闭路化,这种影响将明显降低。地铁交通干线附近住宅的电视机、收音机等,常常要受到汽车杂波的干扰,对于一般电视机而言,城市里汽车杂波对电视机的干扰范围大致为30m,而高增益电视接收设备则在更远的范围内受到影响。
(2)因此相应的环保措施是:由于地铁施工期间载运车辆所造成的30m距离范围内居民环境电视信号的干扰,建议行驶路线避开居民区、高峰期不要与电视收看时间冲突。
4.(1)环境空气影响评价的主要内容包括施工期的废气对空气的影响,施工期的废气主要是施工机械产生的废气及施工场地作业和运输过程产生的扬尘。由于地下挖掘出的土含水量较大,不易产生扬尘。但是如果不采取有效的防止扬尘扩散的措施,在从洞口向填埋场运输的过程中,撒在路上的土如果不及时清扫,会对沿途产生较大的扬尘污染,对周围产生较大的影响。
(2)主要的环保措施有:
①对施工工地进行有效隔挡;减少弃土的临时堆放,及时清运,避免风干后清运;对干燥弃土,必要时定时喷水;
②尽量采用袋装水泥,避免露天堆放;
③混凝土尽量避免在施工现场露天场合搅拌,可采用预搅拌混凝土或在隧道内搅拌;
④尽量避免在繁华区和居民区行驶,以减少市区交通压力,对施工车辆的运行路线和时间应做好计划,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夜间运输,在填埋场和作业区设置围护栏;
⑤填埋场作业时进行喷水加湿;
⑥运输时进行压实和封闭;
⑦运土卡车要求完好无泄漏,装载时不宜过满,保证运输过程不撒落,如果发生撒落事件,及时清扫和回收运输撒落的土石,经常清洗运土汽车,及底盘泥土,出施工场界时应对车轮进行冲洗,减少车轮带土上路,减少粉尘对人群健康的影响。
5.(1)环境噪声评价主要内容是风亭噪声对环境构成的影响。相应环保措施有:
①风亭应尽量建在道路两侧绿化带,远离居民住宅。风亭距居民楼建筑物至少10m以上,排风风亭的风口应背向邻近建筑物。对于车站风亭的风机,在满足工程通风要求的前提下,应尽量采用小风量、低风压、低噪声的风机。此外应合理控制风机排风风速,防止气流产生噪声影响。地面风亭的进出口必须安装消声百叶。
②地面线(包括试车线)均在车辆段内,车辆段内平面布置上,高噪声设备应建在远离居民小区的室内,同时加隔、消声处理。车辆段内应避免鸣笛和用高音喇叭指挥作业。在车辆段内列车低速行使。车辆段周围种植密集绿化带,选择叶茂枝密、树冠低垂、粗壮、生长迅速的常绿树种,减少车辆段噪声对周围居民的影响。
(2)地铁营运期的振动影响主要来自列车运行,由车轮与钢轨的相互作用而产生;在地面区车辆段,振动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车辆出入及调车作业。相应的环保措施有:
①车辆振动控制。影响地铁环境振动的主要因素为车辆性能,因此在购买车辆时,除要求机械性能优良外,还应要求有一定的振动防护措施及振动指标,如采用弹性车轮或阻尼车轮。
②线路振动控制。用焊接长钢轨、强化钢轨表面、加入弹性轨道扣件及橡胶减振垫、钢轨两侧作阻尼处理抑制振动。在隧道线路的特殊区段,使用弹性短轨枕道床来控制振动,对减低振动尤为显著。

费用效益分析的步骤主要包括( )。
A. 筛选环境影响
B. 编制经济现金流量表
C. 量化环境影响
D. 计算项目的可行性指标
E. 评估环境影响的货币化价值

答案:B,D
解析:

筛选预测水质因子的依据有()。

A:工程分析
B:环境现状
C:评价等级
D:当地的环保要求
答案:A,B,C,D
解析:
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拟预测的水质参数应根据工程分析和环境现状、评价等级、当地的环保要求筛选和确定。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关于建设项目环境管理与监测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有()。

A:对于非正常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B:对于施工周期长、影响范围广的建设项目应提出施工期环境监理的具体要求
C:应按建设和运营的不同阶段,有针对性地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环境管理措施和监测计划
D:应有针对性地提出不同阶段的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目标
答案:B,C,D
解析:
A项错误,对于非正常排放和事故排放,特别是事故排放时可能出现的环境风险问题,应提出预防与应急处理预案。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