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模拟试题(2021-02-11)

发布时间:2021-02-11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方法》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精选模拟习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某市域范围内河流功能区交接断面上、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分别为2mg/L和1mg/L。为保证下游饮用水使用功能,拟定上游出境断面氨氮允许占标率为60%,则上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为( )。【单选题】

A.1.0MG/L

B.1.2MG/L

C.1.5MG/L

D.2.0MG/L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交接断面的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为1mg/L,则上、下游出境断面的允许氨氮浓度限值不能超过交接断面的下游功能区氨氮标准浓度值,即1mg/L。

2、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的目的有( )。【多选题】

A.监测地下水水力坡度

B.监测地下水基本水质因子变化趋势

C.监测含水层渗透系数变化

D.监测地下水特征水质因子浓度变化

正确答案:B、D

答案解析:地下水监测因子原则上应包括应两类:一类是基本水质因子,另一类为特征因子。根据《地下水导则》11.3.2.2,明确跟踪监测点的基本功能,如背景监测点、地下水环境影响跟踪监测点、污染扩散监测点等,必要时,明确监测点兼具的污染控制功能。实际上,跟踪监测的目的就是为了搞清楚监测因子的变化。故选BD。

3、消声器主要用来降低( )。【单选题】

A.机械噪声

B.电磁噪声

C.空气动力性噪声

D.撞击噪声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对由空气柱振动引发的空气动力性噪声的治理,一般采用安装消声器的措施。该措施效果是增加阻尼,改变声波振动幅度、振动频率,当声波通过消声器后减弱能量,达到减低噪声的目的。一般工程需要针对空气动力性噪声的强度、频率,是直接排放还是经过一定长度、直径的通风管道,以及排放出口影响的方位进行消声器设计。这种设计应当既不使正常排气能力受到影响,又能使排气口产生的噪声级满足环境要求。

4、某锅炉烟气烟尘粒径较小,需执行特别排放限值标准,宜优先选用的除尘器类型是( )。【单选题】

A.旋风除尘器

B.水膜除尘器

C.静电除尘器

D.电袋除尘器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6.1.3除尘器,6.1.3.3机械除尘器:包括重力沉降室、惯性除尘室和旋风除尘器等,用于处理密度较大、颗粒较粗的粉尘,旋风除尘器适用于捕集粒径5μm以上的尘粒。6.1.3.4湿式除尘器:包括喷淋塔、填料塔、筛板塔、湿式水膜除尘器、自激式湿式除尘器和文氏管除尘器等,湿式除尘器适用于捕集粒径1μm以上的尘粒。6.1.3.6静电除尘器用于处理大风量的高温烟气。6.1.3.7电袋复合除尘器适用于去除0.1μm以上的尘粒以及对运行稳定性要求高和粉尘排放浓度要求严格的烟气净化。故选D。教材中也有这部分内容,但不全,大家可以多看导则。

5、某河流总磷浓度为0.20mg/L,拟建水库水体滞留时间预计为180天,假设同等流量条件及入库负荷条件下,水库建成后水库总磷浓度预计为0.15mg/L,建库将使水体类别从III类变为( )。【单选题】

A.Ⅱ类

B.Ⅲ类

C.Ⅳ类

D.V类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参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在湖泊水库中总磷浓度为0.15mg/L时为V类水。

6、某建设项目排入河流的主要污染物有COD、-N、TP,河流背景中各污染物浓度占标率分别为70%、40%、60%,按背景浓度选择水质预测因子时排序正确的是( )。【单选题】

A.TP>-N>COD

B.-N>COD>TP

C.COD>TP>-N

D.COD>-N>TP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公式可知,背景浓度占标率越大其ISE值越大,故排序为COD>TP>-N。

7、针对稳定点源排放,可采用的不利设计水文条件有( )。【多选题】

A.10年平均流量

B.10年最丰月平均流量

C.10年最枯平均流量

D.10年最枯7天平均流量

正确答案:C、D

答案解析:意题中的关键词“不利”,教材原文,在进行预测时需要确定拟预测时段的设计水文条件,如河流十年一遇连续7天枯水流量,河流多年平均枯水期月平均流量等,故选“最枯”,选CD。

8、当地环保局对河段排污混合区长度及宽度有限制。根据区域总量分配方案,项目排污河段尚有COD排放指标50t/a,按混合区允许长度及宽度预测的项目COD排放量分别为10t/a和15t/a,按达标排放计算的排放量为8t/a,则该项目允许的COD排放量为( )。【单选题】

A.8T/A

B.10T/A

C.15T/A

D.50T/A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建议指标的提出,应满足:①满足达标排放的要求;②符合其他相关环保要求(如特殊控制的区域与河段);③技术上可行。满足达标排放、满足地方环保部门的要求以及从严原则,A项最合理。

9、生态影响评价中,关于综合指数法应用的说法,错误的是( )。【单选题】

A.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

B.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系统结构评价

C.综合指数法适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

D.综合指数法适用于分析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综合指数法是从确定同度量因素出发,把不能直接对比的事物变成能够同度量的方法。综合指数法可应用于以下方面:①可用于生态多因子综合质量评价;②可用于生态系统功能评价;③可分析研究评价的生态因子的性质及变化规律。

10、某污水处理设施监测时,发现该污水的特征污染物浓度呈明显上升趋势,立即修复污水处理设施的泄露点。下列关于泄漏点下伏潜水含水层污染随时间变化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污染羽中心浓度不变,且位置不变

B.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位置不变

C.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小,且向下游迁移

D.污染羽中心浓度变大,且向上、下游扩展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题中,泄漏点被“立即”修复,说明是间断排放。污染物进入含水层后,形成污染羽,污染羽会随着地下水的流动向下游方向迁移,范围得到扩展。由于是间断排放,而且泄漏点已被修复,在迁移的同时伴随着扩散,因此污染羽中心浓度会逐渐变小。故选C。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关于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及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进行活动有关规定的说法,错误的是(C)

A、无特殊情况,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
B、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对已有的污染文物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应当限期治理
C、因特殊情况需要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内进行爆破、钻探、挖掘等作业的,需经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批准
D、在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内,不得建设污染文物保护保护单位及其环境的设施,不得进行可能影响文物保护单位安全及其环境的活动
答案:C
解析:

根据《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 关于污染防治区域联动机制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完善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联防联控协作机制
B 在重点区域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 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C 建立陆海统筹的污染防治机制和重点海域污染物排海总量控制制度
D 完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机制, 提高与环境风险程度、污染物种类等相匹配的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答案:B
解析:
选项B 的正确说法是:在部分地区开展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创新试点,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环评、统一监测、统一执法。

(2015年)某项目总排水量大于新鲜水用量,增加的水量可能来源于( )。

A.物料带入水量
B.重复用水量
C.循环用水量
D.反应生成水量
答案:A,D
解析:
B项的重复用水量和C项循环用水量均属于项目内部水的多次使用,不会使排水量大于新鲜水用量。A项的物料带入水量和D项的反应生成水量不属于新鲜水用量的范畴,它们会使项目总排放量大于新鲜水用量,故选AD。

2017-7.根据《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对规划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应当分析、预测和评估的主要内容是( )

A.规划实施可能对环境和社会产生的长远影响
B.规划实施可能造成的不良环境影响及公众环境权益的损失
C.规划实施可能对社会经济、生态环境、人群健康产生的整体影响
D.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答案: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