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每日一练(2021-11-27)

发布时间:2021-11-27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评价内容和要求包括()。【多选题】

A.涉及面源污染,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面源污染控制治理要求

B.水环境控制单元或断面水质达标

C.满足区(流) 域水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

D.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评价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 ,水污染影响型三级B评价内容和要求包括涉及面源污染,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面源污染控制治理要求;依托污水处理设施的环境可行性评价。

2、某规划项目,SO2和NOX的季平均排放量之和为1000t,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二次污染物PM2.5对环境影响应采用的预测方法有()。【单选题】

A.AERMOD (系数法)

B.ADMS (系数法)

C. CALPUFF (模型模拟法)

D.网格模型(模型模拟法)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某规划项目,SO2和NOX的季平均排放量之和为1000t,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二次污染物PM2.5对环境影响应采用的预测方法有网格模型(模型模拟法)。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预测()。【多选题】

A.生态系统组成变化趋势

B.生态系统现存生态问题发展趋势

C.生态系统演替方向变化趋势

D.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

正确答案:A、D

答案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 ,对以生态影响为主的建设项目,应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变化趋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

4、根据GB18598- -2019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废水排放污染物控制项目有()。【多选题】

A.pH

B.磷酸盐

C.硝酸盐

D.亚硝酸盐

正确答案:A、B

答案解析:根据GB18598- -2019 《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危险废物填埋场废水排放污染物控制项目有pH、磷酸盐。

5、边界条件属于确定某水库不利枯水期水文条件时可以采用的流量()。【多选题】

A.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B.采用死库容相应的蓄水量

C.90%保证率流速为零时的低水位相应水量

D.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正确答案:A、B、D

答案解析:边界条件属于确定某水库不利枯水期水文条件时可以采用的流量:(1)近10年最低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2)采用死库容相应的蓄水量;(3)90%保证率最枯月平均水位相应的蓄水量。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正常排括工况下,采用河流一维稳态水质模型预测如何点源允许排放量,需要用的条件有( )

A 设计流量
B 背景浓度
C 水质模型参数
D 河道深度
答案:A,B,C
解析:

2016-109.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审查小组应当提出对环境影响报告书进行修改并重新审查的情形有()

A.评价方法选择不当的
B.基础资料、数据失实的
C.公众参与未涵盖有关单位和专家的
D.对环境正效应分析、预测和评估不准确、不深入,需要进一步论证的
答案:A,B
解析:

(2016年)某技改扩建项目拟依托原有公辅工程,其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应考虑的因素有( )。

A.能力匹配性
B.工艺可行性
C.经济合理性
D.现行环保政策相符性
答案:A,B,C,D
解析:
治理措施可行性分析首先应考虑的能力匹配性(是否有剩余的容量)和工艺可行性;同时经济合理性也要考虑,考虑到原有治理措施的运行费用、维护费用、运行效率,新增一种设治理措施有可能比依托原有工程更经济一些,故C选;原来治理措施符合建立时的环保政策,但环保政策会变化,如原有的治理措施是最近的政策要求近期淘汰的治理措施,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依托。


第三题 铅酸蓄电池厂改扩建



某铅酸蓄电池企业拟对现有两条生产能力均为25万千伏安时/年的生产线(生产工艺流程见图3 -1)实施改扩建工程。





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废水经混凝沉淀达标后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地面冲洗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排水等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采用“旋风+水喷淋”或布袋除尘处理含铅废气,采用碱液喷淋洗涤处理硫酸雾。制板栅工段的铅污染物排放浓度监测结果见表3 -1。



改扩建方案为:保留一条生产线。拆除另一条生产线中的熔铅、制粉、制铅膏、制板栅、涂板、化成、切片等前段工序,将其配组总装工序生产能力扩大为50万千伏安时/年。



注:《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70mg/m3,排气筒高15m时排放速率限值0.004kg/h;《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 9078-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 10mg/m3



【问题】



1.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2.说明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焦点。



3.指出生产工艺流程图中W2和G7的主要污染物。



4.通过计算,评价保留的生产线制板栅工段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确定技改后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



答案:
解析:

1.分析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


答:根据题中所给项目相关信息,现有工程存在的主要环境保护问题有:


(1)废水。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废水经混凝沉淀处理达标后排人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合适。现有工程生产工艺在不同工段产生的废水均含铅,属《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仅混凝沉淀难以使重金属铅达标,而应在车间单独预处理达标后,才能和其他废水合并处理达标后排放。


(2)废气。现有工程生产线制板栅工段含铅废气处理不达标,其废气排放速率经计算为:0.34*10-6*4.0*104=0. 0136kg/h,大于0.004kg/h(标准限值)。


(3)地面冲洗废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排水,直接排入城市污水处理厂不可行。地面冲洗水、职工浴室和洗衣房的废水中含有重金属铅,应该单独处理排放。


(4)采用“旋风+水喷淋”除尘不可行。理由是处理效率低,不能保证铅的排放达标。


2.说明工程分析中应关注的焦点。


答:工程分析应该分析的内容有:


(1)原项目环评及验收情况分析。


(2)原项目各种污染物治理措施及达标排放分析并说明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


(3)原项目与改扩建项目的工程组成、建设内容、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产品方案及产能、原辅料种类及用量、生产设备、生产工艺等的对比比较。


(4)原项目与改扩建项目的工艺流程及产污环节、污染源及强度、污染物排放方式、产排污量的估算。


(5)“三本帐”的核算,说明污染物的增减情况。


(6)改扩建方案各种污染防治措施分析。


(7)总图布置合理性分析。


(8)改扩建项目完成后前段工序与配组总装和充电清洗工序的配套合理性。


(9)卫生防护距离的达标分析。


(10)技改后达标排放及总量控制。


3.指出生产工艺流程图中W2和G7的主要污染物。


答:根据项目相关信息以及生产工艺流程图


(1)W2的主要污染物有:pH、SS、COD、LAS、铅、硫酸盐。


(2) G7的主要污染物有:铅烟、硫酸雾。


4.通过计算,评价保留的生产线制板栅工段铅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确定技改后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


答:(1)制板栅工段排放标准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 16297-1996)铅排放浓度限值0. 70mg/m3,排气筒高15m时排放速率限值0.004kg/h。根据已知,该工段排放浓度0. 34mg/m3,低于标准限值,浓度限值已经达标了。


排放速率=4.0*104*0. 34*10-6=0.0136kg/h>0.004kg/h,排放速率不达标,因此,制板栅工程铅污染物排放不达标。


(2)制板栅工段铅尘的最小去除率计算


初始排放速率=4.0*104*4. 26*10-6=0. 1704kg/h;


最小去除率= (0.1704-0.004)/0.1704=97. 65 %。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