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1-08-12)

发布时间:2021-08-12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九章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风险事故情景设定: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下列()不属于风险事故情形设定原则。【单选题】

A.风险事故情形应包括危险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情形

B.对不同环境要素产生影响的风险事故情形,应分别进行设定

C.发生频率大于/年的事件是极小概率事件,可作为代表性事故情形中最大可信事故设定的参考

D.事故情形的设定应在环境风险识别的基础上筛选,设定的事故情形应具有危险物质、环境危害、影响途径等方面的代表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一般而言,发生频率小于 /年的事件是极小概率事件,可作为代表性事故情形中最大可信事故设定的参考。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原则管控环境风险。【单选题】

A.最严科学经济

B.最低合理可行

C.最大控制影响

D.最严合理可行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环境风险管理目标是采用最低合理可行原则(as low as reasonable practicable,ALARP)管控环境风险。采取的环境风险防范措施应与社会经济技术发展水平相适应,运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方法,对环境风险进行有效的预防、监控、响应。

3、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评价等级为二级时,基本附图包括()。【多选题】

A.环境敏感目标位置图

B.危险单元分布图

C.预测结果图

D.区域应急疏散通道、安置场所位置图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

4、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关于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大气环境风险一级、二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KM

B.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KM

C.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大气环境风险三级评价,评价范围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200M

D.当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预测到达距离超出评价范围时,应根据预测到达距离进一步调整评价范围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大气环境风险评价范围:一级、二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5km;三级评价距建设项目边界一般不低于3km。油气、化学品输送管线项目一级、二级评价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200m;三级评价距管道中心线两侧一般均不低于100m。当大气毒性终点浓度预测到达距离超出评价范围时,应根据预测到达距离进一步调整评价范围。 

5、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开展环境风险识别应准备和收集的资料有()。【多选题】

A.建设项目周边环境资料

B.建设项目工程资料

C.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资料

D.典型事故案例资料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危险物质泄漏、火灾、爆炸等突发性事故可能造成的环境风险类型,收集和准备建设项目工程资料,周边环境资料,国内外同行业、同类型事故统计分析及典型事故案例资料。对已建工程应收集环境管理制度,操作和维护手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应急培训、演练记录,历史突发环境事件及生产安全事故调查资料,设备失效统计数据等。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依据《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产生环境噪声的活动有( )。
A.工业生产 B.建筑施工C.交通运输 D.社会生活

答案:A,B,C,D
解析:
A B C D
【点评分析】:本题主要考察产生环境噪声的四大活动。

(2016年)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固体废物浸出液试验结果中,可判断固体废物为第Ⅱ类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有()。

A.浸出液pH=6.5
B.浸出液pH=9.5
C.浸出液中总锌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D.浸出液中总砷浓度超过《污水综合排放标准》最高允许排放浓度
答案:B,C,D
解析:

拟建连接甲、乙两市的高速公路,采用新建十改扩建方案,全长152km。新建段以甲市为起点,向南布线75km(KO~K7日,在K75 通过互通H 与现有高速公路相接。改扩建段为自互通H 向东至乙市的长77km (K75~K152) 现有高速公路路段》新建路段为双向四军道,路基宽度24.5m,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100km!h 。改扩建路段由双向四车道改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度由22.5m 改为33.5m,单侧或双侧加宽,水泥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车速由现状80km!h 提升至100km/h 。
工程施工期在K72 附近设置1 处沥青拌舍站,站内设拌舍楼、沥青储罐、料场、辅助生产建筑物等。采用间歇式热拌工艺,矿粉、烘干的碎石和砂与经柴油导热泊炉加热的沥青在拌舍楼内搅拌后出料。
公路K6+000-K9+400 路段与西侧己建铁路平行布线,公路红线距铁路外轨中心线60m,距西侧居民点Ml 临路建筑100m。
公路口0-K45 路段经过山岭区,植被以天然林为主,郁闭度较高。其中, K32~K36 东侧有一省级自然撕区,公路距保护区边界最近距离为300m,保护区主要保护对象为森林生态系统及野生保护动物大灵猫、林靡。K30~K45 路段部分为桥梁、隧道,部分为路堤、路茧,工程可研提出拟在该路段设置动物保护通道。
公路K59-K66 路段经过平原区,分布有人工林地、水田、鱼塘、沟渠、小型河流,河流均由西向东流向湖泊L。K61~K62+600东侧有一市级湿地自然保护区,距
公路最近距离为500m,主要保护对象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及两栖保护动物虎纹蛙和鸟类繁殖地,公路跨越小河处设置桥梁,其他路段采用高路基(平均高度3.5m) 。
公路K145-K146 路段向南单侧扩建。居民点M2 位于该路段北侧,距离公路红线55m,执行2 类声环境质量标准(昼问60dB(A) ,夜间50dB(A)) 。原路堤边设有一道声屏障,现状监测降噪效果4dB (A) 。在不考虑插入损失情况下,工程运行中期陋的昼、夜间噪声预测值分别为63dB(A) 、57dB(A) 。工程可研针对居民点M2 声环境质量中期达标要求,拟保留现有声屏障,增设一道降噪效果相同的声屏障。
拟在居民点Ml 临路建筑物前lm(距地面1. 2m) 设噪声监测点,昼夜各测1次(2天) ,每次20min。在回收的500 份公众问卷中有5%的公众建议, K61-K62+600 路段架桥替代高路基。
问题:
1. 给出沥青拌合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2. 针对居民点Ml 的监测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3. 为确定保护动物通道位置,应了解K30~K45 路段哪些生态关键信息?
4. 居民点M2 采取工程可研提出的降嗓措施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5. K61-K62+600 路段方案是否应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

答案:
解析:
1.给出沥青拌合过程中的主要大气污染因子.
TSP PM2.5 PMlO S02 NOx 、
沥青烟、苯并眩
易漏项:沥青烟、苯并花。

2. 针对居民点Ml 的监测方案是否合适?说明理由.
不合适,未考虑监测铁路的影响。
知识点延伸=铁路如何布点监测参照《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 ,强调接近机车车辆运行平均密度的某一小时。

3. 为确定保护动物通道位置,应了解K30-K45 路段哪些生态关键信息?
大灵猫、林廉的生活习性(食源、水源)、生境(栖息、繁殖场所)、活动范围、迁徙路线等。

4. 居民点也采取工程可研提出的降嗓措施是否可行?说明理由。
(1)居民点M2 处,水泥路面改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道路路面修正量减少,噪声源强减少;设计车速由现状80km/h 提升至100km!h,噪声源强减少,同时本项目靠南侧扩宽,故扩建后对于居民点Ml 的影响小于原道路的影响。
(2) 居民点M2 受原道路经隔声屏障降噪后,昼间达标,夜间超标3dB (A) ,再增设4dB (A) 隔声屏障,此时昼间和夜间可以再降低4dB(A) ,故可以满足降噪要求。

学员问题:
1、什么是插入损失?本题为声屏障的降噪量:
2、增设的声屏障在实际过程中是否能达到减少4 dB (A) 的效果?题目告知"拟保留现有声屏障,增设一道降噪效果相同的声屏障。"不再考虑实际工作中关于声屏障尺寸大小、布设位置及其对声源影响的变化等诸多实际问题。

5.K61~K62+600 路段方案是否应采纳公众意见?说明理由.。
采纳。该路段保护对象为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和两栖保护动物,采取填方3.5m,将破坏湿地水力联系,影响两栖动物生境。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