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章节练习(2021-02-02)

发布时间:2021-02-02


2021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三章 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相关大气环境标准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为SO2、NO2、PM10、PM2.5、CO、03

B.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评价指标全部达标,评价区域才达标

C.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需按照最大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判定项目所在区域的达标情况

D.未发布城市环境空e气质量达标情况的,年评价指标中的年均浓度和相应百分位数24h平均或8h平均质量浓度满足GB3095中浓度限值要求的即为达标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项目所在区域达标判断说法错误的是如项目评价范围涉及多个行政区,需按照最大的行政区的达标情况,判定项目所在区域的达标情况。

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关于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在基本信息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B.在基本信息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直线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C.在基本信息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D.在基本信息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污染物排放限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直线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 ,关于大气防护距离的确定,说法正确的是在基本信息底图上标注从厂界起所有超过环境质量短期浓度标准值的网格区域,以自厂界起至超标区域的最远垂直距离作为大气环境防护距离。

3、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单选题】

A.连续排放的排气筒必须连续1h采样获取平均值

B.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采样时间不低于1h

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 1h采样计平均值

D.排放时间小于1h间断性排放的排=气筒,必须采样几个排放周期,满足采样总时间不低于1h的要求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 1h采样计平均值。

4、对于新建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等级为()。【单选题】

A.一级

B.三级

C.二级

D.一级或二级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对于新建枢纽及干线机场项目评价等级为一级。

5、网格模型模拟所需的区域现状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用采用近()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所有区域污染源清单数据。【单选题】

A.3

B.5

C.6

D.8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网格模型模拟所需的区域现状污染源排放清单数据用采用近3年内国家或地方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发布的所有区域污染源清单数据。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2011年)采用吸收法处理废气时,选择液体吸收剂需满足的条件有( )。

A.被吸收污染物在吸收剂中的溶解度较大
B.吸收剂对混合气中有害组分的吸收选择性好
C.被吸收物不与吸收剂发生化学反应
D.吸收剂无毒,不易燃
答案:A,B
解析:
《大气污染治理工程技术导则》6.2.2.5,选择吸收剂时,应遵循以下原则:a)对被吸收组分有较强的溶解能力和良好的选择性;b)吸收剂的挥发度(蒸汽压)低;c)粘度低,化学稳定性好,腐蚀性小,无毒或低毒、难燃;d)价廉易得,易于重复使用;e)有利于被吸收组分的回收利用或处理。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规定的Ⅲ类水质总磷的限值是()。

A:0.1mg/L(湖、库、0.0025)
B:0.2mg/L(湖、库、0.05)
C:0.3mg/L(湖、库、0.01)
D:0.4mg/L(湖、库、0.2)
答案:B
解析:
Ⅲ类水质总磷(以P计)的标准限值为0.2(湖、库、0.05)mg/L。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在定量预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时,应采用的方法是( )。

A.专业判断法
B.类比调查法
C.数学模式法
D.物料平衡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预测环境影响时应尽量选用通用、成熟、简便并能满足准确度要求的方法,同时应分析所采用的环境影响预测方法的适用性。目前使用较多的预测方法有:数学模式法、物理模型法、类比分析法和专业判断法等。其中,数学模式法能给出定量的预测结果,但需一定的计算条件和输入必要的参数、数据,一般情况此方法比较简便,应首先考虑。选用数学模式时要注意模式的应用条件,如实际情况不能很好满足模式的应用条件而又拟采用时,要对模式进行修正并验证。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