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历年真题(2020-12-22)

发布时间:2020-12-22


2020年环境评价师《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环境》,下列区域中,属于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区的有()。【多选题】

A.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

B.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

C.矿泉水地下水资源保护区

D.应急水源地准保护区以外的补给径流区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Ⅱ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敏感区有: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包括已建成的在用、备用、应急水源地,在建和规划的水源地)准保护区;除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以外的的国家或地方政府设定的与地下水环境相关的其他保护区,如热水、矿泉水、温泉等特殊地下水资源保护区;生态脆弱区重点保护区域;地质灾害易发区;重要湿地、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沙化土地封禁保护区等。

2、某Ⅰ类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不属于该项目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是()。【单选题】

A.地下水水位

B.地下水水质

C.地下水污染对照值

D.地下水污染源分布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水文地质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①气象、水文、土壤和植被状况。②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貌特征与矿产资源。③包气带岩性、结构、厚度。④含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和富水程度;隔水层的岩性组成、厚度、渗透系数。⑤地下水类型、地下水补给、径流和排泄条件。⑥地下水水位、水质、水量、水文。⑦泉的成因类型,出露位置、形成条件及泉水流量、水质、水温,开发利用情况。⑧集中供水水源地和水源井的分布情况(包括开采层的成井的密度、水井结构、深度以及开采历史)。⑨地下水现状监测井的深度、结构以及成井历史、使用功能。⑩地下水背景值(或地下水污染对照值)。对照选项,只有地下水污染源分布不属于水文地质条件调查的项目。

3、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在预测地面水水体水质时,河流完全混合模式适用于()。【单选题】

A.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

B.充分混合段、非持久性污染物

C.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持久性污染物

D.平直河流混合过程段、非持久性污染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河流完全混合模式的使用条件是:河流充分混合段、持久性污染物、河流为恒定流动、废水连续稳定排放。对应的选项为A。

4、某建设项目污水排放量为4000/d,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该污水排放的收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该项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单选题】

A.—级

B.二级

C.三级

D.不定级,进行相关分析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地面水环境影响评价分级依据(内陆水体),1000m3/d≤题中污水排放量(4000/d)<5000/d,且受纳水体为Ⅲ类水质小河,地面水环境评价等级应为三级。

5、某建设项目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该项目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至少应为()。【单选题】

A.1:5000

B.1:10000

C.1:50000

D.1:100000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地下水一级评价要求详细掌握建设项目场地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10000)及评价区域的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给出的环境水文地质资料的调查精度应大于或等于1/50000),根椐此描述,选项C为正确答案。

6、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下列废物中,必须经处理达到相关要求后,才可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是()。【单选题】

A.医疗废物焚烧残渣

B.混合生活垃圾及办公废物

C.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

D.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填埋废物的入场要求规定下列废物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①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②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③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④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7、已知某声源最大几何尺寸为D,A声功率级为LAW,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若按公式LA(r)=LAW-201g(r)-11计算距声源中心r处的A声级LA(r),必须满足的条件是()。【单选题】

A.声源处于自由声场、R>D

B.声源处于自由声场、R>2D

C.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R>D

D.声源处于半自由声场、R>2D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按公式LA(r)=LAW-201g(r)-11计算距声源中心,即将此声源等效为自由场点声源,等效为点声源的条件之一时:等效声源到预测点的距离(r)应大于声源最大尺寸(D)的2倍,即r>2D。

8、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关于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和布设原则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预测点必须在预测范围内布设

B.预测范围不能超过现状调查的范围

C.地面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

D.预测点的数量和位置仅依据评价等级确定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地面水环境影响预测点布设预测范围一般小于等于现状调查范围,特殊情况也可以大于,选项A、B错误。水文特征突然变化和水质突然变化处的上、下游重要水工建筑物附近,水文站附近应布设预测点,并不仅仅依据评价等级来确定,故选项D错误。地面水环境现状监测点应作为预测点,说法正确。

9、关于国家环境标准与地方环境标准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有( )。【多选题】

A.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B.对于国家环境质量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环境质量标准

C.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未规定的项目,可以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D.对于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已规定的项目,不得制定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

正确答案:A、C

答案解析:环境保护法规定,国家已经制定排放标准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可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地方排放标准,国家没有制定排放标准的,省级地方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排放标准。排放标准体系是由国家排放标准体系和地方排放标准体系构成,这两类排放标准是各级环保部门在环境管理、环境执法活动中最基本的依据和武器。

10、某建设项目大气评价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环境空气质量现状调查的说法,正确的是()。【单选题】

A.可利用临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5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B.可利用临近评价范围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

C.若临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5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

D.若临近评价范围的其他项目有近3年的现状监测资料,可适当减少项目监测点位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现状调查资料来源分为三种途径,可视不同评价等级对数据的要求结合进行:①收集评价范围内及邻近评价范围的各例行空气质量监测点的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监测资料。②收集近3年与项目有关的历史监测资料。③进行现场监测。监测布点要求:一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10个;二级评价项目,监测点应包括评价范围内有代表性的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点位不少于6个。对于地形复杂、污染程度空间分布差异较大,环境空气保护目标较多的区域,可酌情增加监测点数目。三级评价项目,若评价范围内已有例行监测点位,或评价范围内有近3年的监测资料,且其监测数据有效性符合导则有关规定,并能满足项目评价要求的,可不再进行现状监测,否则,应设置24个监测点。若评价范围内没有其他污染源排放同类特征污染物的,可适当减少监测点位。本题为一级评价,综合上述内容,答案应选B。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环境空气质量不达标区域,已实施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建设项目应采取( )。

A.经济合理的环境保护措施
B.技术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C.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
D.满足长期达标排放的环境保护措施
答案:C
解析:
环境质量不达标的区域,应采取国内外先进可行的环境保护措施,结合区域限期达标规划及实施情况,分析建设项目实施对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的贡献和影响。故选C。

下列关于危险废物经我国过境转移的说法,符合《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的是()。
  A: 禁止越境转移
  B: 有国际间协定的可以越境转移
  C: 经国务院批准后,可越境转移
  D: 经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批准后,可越境转移

答案:A
解析: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通用( )等直观显示的手段。

A.照相
B.录音
C.录像
D.访谈
答案:A,B,C
解析:
为了提高环境现状调查的效果,在调查中可运用照相、录音、录像等直观显示的手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必须设置危险废物识别标志的有()。
A危险废物的容器
B收集、贮存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
C运输、处置危险废物的设施、场所
D危险废物的包装物

答案:A,B,C,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