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每日一练(2021-08-21)

发布时间:2021-08-21


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每天为您准备了5道每日一练题目(附答案解析),一步一步陪你备考,每一次练习的成功,都会淋漓尽致的反映在分数上。一起加油前行。


1、依据《森林法》, 下列可以有条件的实施的行为是()。【单选题】

A.在幼林地内放牧

B.移动为林业服务的标志

C.采伐革命纪念地的林木

D.因生产需要毁林采石、彩砂、采土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禁止毁林开垦、采石、采砂、采土以及其他毁坏林木和林地的行为。禁止向林地排放重金属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含量超标的污水、污泥,以及可能造成林地污染的清淤底泥、尾矿、矿渣等。禁止在幼林地砍柴、毁苗、放牧。禁止擅自移动或者损坏森林保护标志。国家保护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禁止破坏古树名木和珍贵树木及其生存的自然环境。

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关于“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方式及编制处理设施选址规划”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规划须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

B.放射性固体废物应当在符合国家规定的区域内实行近地表处置

C.在内河水域处置放射性固体废物,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放射性污染标准的要求

D.负责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规划编制的牵头单位,应当是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A项“放射性固体废物处置场所选址规划须报国务院批准后实施”正确。

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壤污染防治法》,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建设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的有()。【多选题】

A.曾用于生产有毒有害物质的地块

B.曾用于贮存有毒有害物质的地块

C.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的地块

D.曾发生过污染事故的地块

正确答案:A、B、C

答案解析:地方人民政府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会同自然资源主管部门对下列建设用地地块进行重点监测:(一)曾用于生产、使用、贮存、回收、处置有毒有害物质的;(二)曾用于固体废物堆放、填埋的;(三)曾发生过重大、特大污染事故的;(四)国务院生态环境、自然资源主管部门规定的其他情形。故选择ABC项。

4、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下列需要编制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是()。【单选题】

A.省级旅游区的总体规划

B.教育发展规划

C.网络发展规划

D.防止自然灾害规划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省级旅游区的总体规划需要编制专项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

5、依据《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关于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是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责任主体

B.空间规划编制要将生态保护红线作为重要基础,发挥生态保护红线对于国土空间开发的底线作用

C.可逐步推进生态移民,有序推动人口适度集中安置,降低人类活动强度,减小生态压力

D.对造成生态环境和资源严重破坏的,要实行终身追责,责任人不论是否已调离、提拔或者退休,都必须严格追责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有条件的地区,可逐步推进生态移民,有序推动人口适度集中安置,降低人类活动强度,减小生态压力。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重点限制开发区
B.在空间范围上,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包含自然保护区等特别保护区域
C.各级环保部门应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衔接,力争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
D.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积极探索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多样化,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格局体系
答案:B
解析:
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2、基本原则(1)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应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在明确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布局的基础上,分期分批开展,逐步推进,积极探索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多样化模式,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生态功能保护区格局体系(D:项)(2)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各级环保部门要将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规划编制、相关配套政策的制定和研究、管理技术规范研究作为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内容。并通过与相关部门的协调和衔接,力争将生态功能保护区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C:项)(3)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应坚持保护优先、限制开发、点状发展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制定生态功能保护区的财政、产业、投资、人口和绩效考核等社会经济政策,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监督,加强生态功能保护和恢复,引导资源环境可承载的特色产业发展,限制损害主导生态功能的产业扩张,走生态经济型的发展道路。(4)避免重复,互为补充生态功能保护区属于限制开发区(A:项),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等各类特别保护区域属于禁止开发区,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要考虑两者之间的协调与补充。在空间范围上,生态功能保护区不包含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等特别保护区域;在建设内容上,避免重复,互相补充;在管理机制上,各类特别保护区域的隶属关系和管理方式不变。

某设区市内有一企业的人海排污口经科学论证后报请审查批准。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该排污口有审批权的是()。

A:该市人民政府
B:该市海洋行政主管部门
C:该市所在地的省级人民政府
D:该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D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第三十条规定,人海排污口位置的选择,应当根据海洋功能区划、海水动力条件和有关规定,经科学论证后,报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在批准设置人海排污口之前,必须征求海洋、海事、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和军队环境保护部门的意见。


问题
1.识别运营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2.建库是否会影响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
3.简要说明水库对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影响的措施。

答案:
解析:
1.识别运营期的主要不利环境影响。
答:(1)间坝下游减水河段或脱水河段引起的环境影响;
(2)水电工程调峰运行时,下游水情频繁的涨落变化对下游生态(鱼类)和农田灌溉用水的影响;
(3)清水下泄对河库、岸滩的冲刷影响;
(4)因拦蓄改变河流天然水体性状、库区及下游水体稀释扩散能力,由此可能产生水质恶化、富营养化等影响;
(5)闸坝阻隔、水文情势变化等对水生生物种群交流和自下而上的影响,特别是对半洄游鱼类及其产卵场、繁育场、索饵场的影响;
(6)水温变化(主要是高坝下泄的低温水)对农田灌溉和鱼类的影响以及对局地气候的影响。
【点评分析】:水库运行期对上游河段和下游河段的鱼类均有影响,但对下游影响更明显一些。答题应从水文、水量、水质、水温、地质灾害、鱼类、工农业用水等方面逐一回答。
2.建库是否会影响水坝上游河段的稀释自净能力和工农业排水?说明理由。:
答:会影响。因为水库蓄水后,由于上游河段水体库容增大,故水体的稀释自净能力增大,有利于水体净化和工农业排水;尽管河流的流速减缓,水体复氧能力降低,但对于水库型河流,其稀释自净能力大小主要取决于库容量。
【点评分析】:一般情况下,由于淹没区有农田,需要库底清理,上游水质变差。但是,本题中水库淹没区主要为河漫滩地,不涉及移民,上游河段水体库容增大,明显水质将转好。案例分析教材中有,考生务必阅读。
3.简要说明水库对半洄游性鱼类的影响。
答:由于闸坝阻隔、水文情势变化等,将对半洄游鱼类的繁殖、生境状况,尤其是半洄游鱼类产卵场、繁育场、索饵场产生负面影响。
【点评分析】:应提出建设过鱼设施、增殖放流、栖息地保护、设立保护区、跟踪监测、加强渔政等减缓措施。
4.指出本工程对两岸农田的不利影响途径与减缓影响的措施。
答:(1)水量影响:因水库蓄水,导致下游河流流量减少;应保障一定的坝下下泄流量,以供农田灌溉所需。
(2)水质影响:因下游水体稀释扩散能力减弱,由此可能产生水质恶化、富营养化;应来取区域水污染削减或防治措施,以保证农田灌溉水质要求。
(3)水温影响:因高坝下泄的低温水对农业灌溉有负面影响,应明确下泄低温水沿程变化情况,应尽量避开低温水进行灌溉或釆取增温的措施。
【点评分析】:应从水量、水质、水温三方面回答。当然,主要是水量减少的影响,导致水质的变差。水温影响主要体现在大坝下一定距离内。

2016-4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城镇水污染防治有关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免缴排污费
B.向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排放污水的企业事业单位,免缴排污费
C.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加强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运营的监督管理
D.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对城镇污水集中处理设施的出水水质和水量进行监督检查
答案:D
解析: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