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章节练习(2020-11-10)

发布时间:2020-11-10


2020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第五章 环境政策与环境准入5道练习题,附答案解析,供您备考练习。


1、某重要水源涵养区60%的面积位于甲省、40%的面积位于相邻的乙省。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规定,在该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应当是()。【单选题】

A.县级

B.省级

C.国家级

D.地(市)级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按照《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的规定,在该水源涵养区建立生态功能保护区的级别应当是国家级。

2、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下列内容中, 不属于2020年工作目标的是()。【单选题】

A.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

B.全国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

C.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D.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工作目标:到2020年,全国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饮用水安全保障水平持续提升,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力争全国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到本世纪中叶,生态环境质量全面改善,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 

3、《全国生态脆弱区保护规划纲要》的具体任务不包括()。【单选题】

A.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

B.构建生态补偿机制,多渠道筹措脆弱区保护资金

C.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

D.按流域成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具体任务1.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脆弱区生态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根据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自然环境特点及容量,调整产业结构,优化产业布局,重点发展与脆弱区资源环境相适宜的特色产业和环境友好产业。同时,按流域或区域编制生态脆弱区环境友好产业发展规划,严格限制有损于脆弱区生态环境的产业扩张,研究并探索有利于生态脆弱区经济发展与生态保育耦合模式,全面推行生态脆弱区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影响评价制度。2.加强生态保育,促进生态脆弱区修复进程在全面分析和研究不同类型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脆弱性成因、机制、机理及演变规律的基础上,确立适宜的生态保育对策。通过技术集成、技术创新以及新成果、新工艺的应用,提高生态修复效果,保障脆弱区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生态系统的健康发展。同时,高度重视环境极度脆弱、生态退化严重、具有重要保护价值的地区如重要江河源头区、重大工程水土保持区、国家生态屏障区和重度水土流失区的生态应急工程建设与技术创新;密切关注具有明显退化趋势的潜在生态脆弱区环境演变动态的监测与评估,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采取不同保育措施,快速恢复脆弱区植被,增强脆弱区自身防护效果,全面遏制生态退化。3.加强生态监测与评估能力建设,构建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体系在全国生态脆弱典型区建立长期定位生态监测站,全面构建全国生态脆弱区生态安全预警网络体系;同时,研究制定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生态环境质量评估指标体系,科学监测和合理评估脆弱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生态过程动态演变规律,建立脆弱区生态背景数据库资源共享平台,并利用网络视频和模型预测技术,实现脆弱区生态系统健康网络诊断与安全预警服务,为国家环境决策与管理提供技术支撑。4.强化资源开发监管执法力度,防止无序开发和过度开发加强资源开发监管与执法力度,全面开展脆弱区生态环境监查工作,严格禁止超采、过牧、乱垦、滥挖以及非法采矿、无序修路等资源破坏行为发生;以生态脆弱区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基线为基础,通过科学规划,确立适宜的资源开发模式与强度、可持续利用途径、资源开发监管办法以及资源开发过程中生态保护措施;研究制定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监管条例,编制适宜不同生态脆弱区资源开发生态恢复与重建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积极推进脆弱区生态保育、系统恢复与重建进程。

4、根据《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力保障水生态环境安全的有要求包括()。【多选题】

A.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

B.研究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

C.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应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

D.公布京津冀等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公布京津冀等区域内环境风险大、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地下水污染场地清单,开展修复试点。严格控制环境激素类化学品污染。研究建立重点海域排污总量控制制度。规范入海排污口设置,2017年底前全面清理非法或设置不合理的入海排污口。环境容量较小、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风险高的地区,应执行水污染物特别排放限值。故ABCD均正确。

5、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关于国家层面禁止开发区域管制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单选题】

A.严格控制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内人工景观建设

B.新建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不得穿越自然保护区的核心区

C.严格控制在风景名胜区从事与风景名胜资源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

D.加强对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完整性的保护,保持遗产未被人扰动过的原始状态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C选项正确应为:禁止在风景名胜区从事与风景名胜资源无关的生产建设活动。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有一厂房,墙体长9m,宽4.5m,距离厂房中心线Im处的声压级是68.5Db,求距厂房中心线15米处的声压级。

A:48.5
B:45.0
C:56.7
D:54.7
答案:B
解析:
本题考查面声源的衰减,考前有要求大家强化记忆这里的公式和运用条件,距离已经大于墙体长度了,可以近似点声源计算,衰减值=201g(15/1)=23.5,则距厂房中心线15米处的声压级=68.5-23.5=45。注意了,噪声的公式和运用条件必须熟练记忆和掌握,否则考场浪费很多时间还要做错。公式和运用条件详细见2019版技法书320页。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18),不达标区域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可以接受需要满足的条件之一包括()

A.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长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
B.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日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
C.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
D.项目环境影响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
答案:C,D
解析:
根据HJ2.2-2018中10.1.2原文?“a、达标规划未包含的新增污染源建设项目,需另有替代源的削减方案;b、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短期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100%;c、新增污染源正常排放下污染物年均浓度贡献值的最大浓度占标率≤30%(其中一类区≤10%);d、项目环境影响符合环境功能区划或满足区域环境质量改善目标”。A选项应该是“短期浓度”,B选项应该是“年均浓度”。

某建设项目拟向规划水域功能为 GB3838 中 II 类的水体排放污水,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关于该项目污水排放要求的说法,正确的( )

A.该项目排放污水执行一级标准

B.该项目排放污水执行二级标准

C.该项目排放污水执行三级标准

D. 该项目不得在该水体新设排污口
答案:D
解析:
根据《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GB8978-1996, 4. 1.5GB3838 中I 、E 类水域和E 类水域中划定的保护区, GB3097 中一类海域,禁止新建排污口(D 正确) ,现有排污口应按水体功能要求,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以保证受纳水体水质符合规定用途的水质标准。

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声环境影响项目中影响调查的音响声波传播的参量有()。

A:声源种类
B:声源发生持续时间
C:声源与预测点间障碍物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
D: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
答案:C,D
解析: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声环境》规定,影响声波传播的各类参量应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调查取得,各类参量如下:①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年平均风速和主导风向,年平均气温,年平均相对湿度。②声源和预测点间的地形、高差。③声源和预测点间障碍物(如建筑物、围墙等;若声源位于室内,还包括门、窗等)的位置及长、宽、高等数据。④声源和预测点间树林、灌木等的分布情况,地面覆盖情况(如草地、水面、水泥地面、土质地面等)。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