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历年真题(2021-07-09)

发布时间:2021-07-09


2021年环境评价师《相关法律法规》考试共题,分为。小编为您整理历年真题10道,附答案解析,供您考前自测提升!


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行为准则与廉政规定》,承担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的监测单位,应遵守的行为准则不包括( )。【单选题】

A.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核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

B.按要求配备相应类别的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师

C.禁止泄露建设项目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

D.严格按照国际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开展验收监测工作和编制验收监测报告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承担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的单位及其验收监测或调查人员,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验收监测或调查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应当时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监测报告或验收调查报告结论自责;(二)建立严格的质量审柱制度和质量保证体系,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开展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和编制验收监测或验收调查报告,并接受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日常监督检查;(三)验收监测报告或验收调查报告应当如实反映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落实情况及其效果.(四)禁止泄露建设项目技术秘密和业务秘密;(五)在验收监测或调查过程中不得隐瞒真实情况、提供虚假材料、编造数据或者实施其他弄虚作假行为;(六)验收监测或调查收费应当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七)不得在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中为个人谋取私利;(八)不得进行其他妨碍验收监测或调查工作廉洁、独立、客观、公正的行为。

2、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的内容及格式要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单选题】

A.环境影响报告表可由建设单位自行填报

B.环境影响报告表不需填报建设项目审批登记表

C.环境影响报告表可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进行1~3项专顼评价

D.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专项评价的,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试行)》要求附环境影响评价资质证书及评价人员情况,即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必须由具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填写。填报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基本情况、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简况、环境质量状况、评价适用标准、建设项目工程分析、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环境影响分析、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和结论与建议。特别要注意,环境影响报告表如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可进行1~2项专项评价,专项评价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环境影响报告表同时应有必要的附件和附图。

3、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今后新设立的( ),自动进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单选题】

A.自然保护区

B.世界文化自然遗产

C.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

D.国家和省级地质公园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根据《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今后新设立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自动进入国家禁止开发区域名录。

4、据《关于学习贯彻(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不包括( )。【多选题】

A.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

B.认真做好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评价,把协调好规划布局与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作为着力点 

C.将区域产业规划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高风险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提,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D.努力提高城市规划评价质量,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及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关于学习贯彻加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通知》(环发[2009]96号)中明确提出了大力推进重点领域规划环评的相关要求:切实加强区域、流域,海域规划环评,把区域、流域、海域生态系统的整体性、长期性环境影响作为评价的关键点。努力提高城市规划环评质量,把规划环评早期介入城市总体规划度有关建设规划编制,实现与规划的全过程互动作为切入点。不断强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环评的实效性,把保障责源开发区域的生态服务功能作为落脚点。认真做好交通及重要基础设施规划环评.把协调好规划布局与重要生态环境敏感区的关系作为着力点。严格规范各类开发区及工业园区规划环评,把因区布局、产业结构和重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方案的环境合理性作为评价工作的重中之重。当前,要进一步加强对钢铁、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将区域产业规则环评作为受理审批区域内离耗能项目环评文件的前挺’避免产能过剩、重复建设引发新的区域性环境问题。

5、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重点区域规划目标涉及的污染物包括( )。【多选题】

A.臭氧

B.二氧化硫

C.挥发性有机物

D.二氧化氮、细颗粒物

正确答案:A、B、C、D

答案解析:根据《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的规定,重点区域的规划目标为:到2015年,重点区域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工业烟粉尘排放量分别下降12%,13%、10%,挥发性有机物污染防治工作全面展开;环境空气质量有所改善,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年均浓度分别下降10%、10%、7%、5%,臭氧污染得到初步控制,酸雨污染有所减轻;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区域大气环境管理能力明显提高。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区域将细颗粒物纳入考核指标,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其他城市群将其作为预期性指标。

6、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的规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单选题】

A.复合型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B.跨行政区域的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C.涉及环境敏感区的建设项目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

D.跨行业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按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正确答案:D

答案解析:建设涉及环境敏感区的项目,应当严格按照《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确定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不得擅自提离或者降低环境影响评价类别。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应当就该项目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作重点分析。跨行业、复合型建设项目,其环境影响评价类别接其中单项等级最高的确定。

7、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措施的规定,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单选题】

A.人工回灌补给地下水,不得恶化地下水质

B.多层地下水的含水层水质差异大的,应当分层开采

C.禁止在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上的滩地存贮固体废弃物

D.存放可溶性剧毒废渣的场所,应当采取防水、防渗漏、防流失的措施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禁止在江河、湖泊、运河、渠道、水库最高水位线以下的滩地和岸坡堆放、存贮固体废弃物和其他污染物。

8、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关闭矿山必须提出的报告及资料包括( )。【多选题】

A.闭坑报告

B.勘查报告

C.有关采掘工程的资料

D.有关环境保护的资料

正确答案:A、C、D

答案解析:关闭矿山,必须提出矿山闭坑报告及有关采掘工程、不安全隐患、土地复垦利用、环境保护的资料,并按照国家规定报进审查批准。

9、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不包括( )。【单选题】

A.统筹规划,分步实施

B.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C.强化监管,适度开发

D.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根据《国家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纲要》,重点生态功能保护区规划的基本原则包括:①统筹规划,分步实施;②高度重视,精心组织;③保护优先,限制开发;④避免重复,互为补充。

10、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骏收管理办法》,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不包括( )。【单选题】

A.具备排污许可证

B.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

C.具备齐全的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

D.具有完备的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条件是:(一)建设前期环境保护审查、审批手续完备,技术资料与环境保护档案资料齐全;(一)环境保护设施及其他措施等已按批准的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的要求建成或者落实,环境保护设施经负荷试车检测合格,其防治污染能力适应主体工程的需要;(三)环境保护设施安装质量苻合国家和有关部门颁发的专业工程验收规范、规程和检验评定标准;(四)具备环境保护设施正常运转的条件,包括:经培训合格的操作人员、健全的岗位操作规程及相应的规章制度,原料、动力供应落实,符合交付使用的其他要求;(五)污染物排放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或者环境影响登记表和设计文件中提出的标准及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要求;(六)各项生态保护措施按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规定的要求落实,建设项目建设过程中受到破坏并可恢复的环境已按规定采取了恢复措施;(七)环境监测项目、点位、机构设置厦人员配备,符合环境影响报告书(表)和有关规定的要求;(八)环境影响报告书(表)提出需对环境保护敏感点进行环境影响验证,对清洁生产进行指标考核.对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进行工程环境监理的,已按规定要求完成;(九)环境影响报告书(表)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措施削减其他设施污染物排放,或要求建设项目所在地地方政府或者有关部门采取‘区域削减’措施满足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要求的,其相应措施得到落实。


下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 环境评价师 的相关考题,供大家学习参考。

新建汽车制造项目
【素材】
某汽车有限公司拟新建一条汽车生产线,工程总投资40亿元人民币,建成后将具备15万辆/年的整车生产能力。厂区位于某开发区内,地形简单,场地基础土层为连续分布的棕黄色粉土,厚度约2m,渗透系数2.4X10 -4,其下为砂、砾卵石层,厚约10m,为该区域主要含水层,但不作为饮用水源。
本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距市中心约18km。主要工程内容包括:涂装车间、总装车间、焊装车间、冲压车间等主体工程,以及配套的公用动力、仓库、物流区、办公楼等辅助工程,在新建的涂装车间内还设有烘干炉废气焚烧设施、涂装废水处理设施。
拟建工程废气主要来源于涂装车间有机废气和焊装车间焊接粉尘。涂装车间内,烘干室废气经焚烧处理,喷漆室废气经水旋捕集除漆雾,涂装车间处理后的有机废气采用55m髙排气筒集中排放,废气量约150万m3/h,废气中主要污染物为二甲苯,排放浓度10mg/m3;涂装车间面积30000m2,有部分二甲苯无组织排放,排放量0.6kg/h。焊装车间焊接废气经布袋除尘器过滤净化处理后由15m高排气筒排出室外,废气量约80万m3/h,CO浓度约3mg/m3,粉尘浓度约1.8mg/m3。
项目所在开发区有集中污水处理厂收集处理园区内工业和生活污水。本项目生产工艺废水主要来自涂装车间,包括脱脂清洗废水、磷化清洗废水、电泳清洗废水和喷漆废水,排放量约710m3/d;经涂装车间预处理后,涂装车间排水中COD约100mg/L,BOD5约20mg/L,SS约45mg/L,石油类浓度约1.5mg/L,总镍浓度约1.1mg/L,六价铬浓度约0.4mg/L。其他工艺废水约135m3/d,COD约80mg/L,石油类浓度约1.5mg/L。生活污水约220m3/d,COD约350mg/L,BOD5约280mg/L,SS约250mg/L。上述预处理后的涂装废水与其他工艺废水、生活污水混合,通过市政管网进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入湖泊。受纳湖泊主要功能为工业、航运、距厂区约200m,与厂区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设备冷却水采用循环水系统,焊装车间焊机冷却水站、制冷站、空压站及扩建冲压车间循环水系统因工艺需要而溢流出来的循环冷却水,排放量约为1034m3/d,其中基本无污染物,直接排入雨水管网。项目水平衡图见附2。
【问题】
1.判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并给出判定依据。(说明:地下水导则判据见附1)
2.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500mg/L,BOD300mg/L、SS400mg/L、石油类20mg/L、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
3.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 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出该项目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请确定该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4.根据附2中该项目水平衡图,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5.根据附3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附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表1~表6。

答案:
解析:
1.判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并给出判定依据。(说明:地下水导则判据见附1)
答: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项目属于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根据评价工作分级划定办法,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具体判定依据如卞:
(1)场地基础土层为连续分布的棕黄色粉土,厚度约2m,渗透系数2.4X10-4,满足附1表1中“岩(土)层单层厚度Mb≥1.0m,渗透系数10-7 cm/s K≤10-4 cm/s,且分布连续、稳定”的规定,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
(2)受纳湖泊与厂区地下水水力联系较密切,属于附1表2中“地下水与地表水联系密切地区”,项目场地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易”;
(3)项目区地下水不作为饮用水水源,受纳湖泊主要功能为工业、航运,也没有饮用功能,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属于附1表3中“不敏感”;
(4)涂装车间排放量约710m3/d、其他工艺废水约135m3/d、生活污水约220m3/d,项目污水排放总量1065m3/d,项目污水排放强度属于附1表4中“中”;
(5)项目排水中含持久性污染物(镍、铬等重金属)和非持久性污染物(BOD5、石油类等),污染物类型数为2,需预测的水质指标 6,污水水质复杂程度属于附1表5中“中等”;
(5)根据附1表6,本项目属于“除了一级和三级以外的其他组合”,故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二级。
2.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500mg/L,BOD300mg/L、SS400mg/L、石油类20mg/L、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
答:各污染物在不同排放点的排放浓度见表8:

从计算结果看,总排口各污染物排放浓度均小于标准值,似乎做到了达标排放,但因为总镍和六价铬属于第一类污染物,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口采样,其中车间排放口浓度标准为: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该项目中涂装车间预处理后排水中总镍浓度约1.1mg/L、超过标准1.0mg/L的要求,故该项目废水实际上没有达标排放。
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对COD、BOD5,SS、石油类、镍、六价铬等污染因子均需进行监控。其中镍、六价铬必须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后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以确保车间口达标;其余的COD、BOD5、SS、石油类等因子可仅在总排口设监测点进行监测;为了解涂装车间预处理效果,也可在涂装车间预处理前后分别设监测点位对各污染因子进行检测,以确定处理效率。
3.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 —91)中的公式计算出该项目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请确定本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答: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1)中7.3条的规定: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00O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级差为200m。本项目按公式计算出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级差为100m,无组织排放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应取600m。
4.根据附2中该项目水平衡图,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答:工艺水回用=440+50=490m3/d
工艺水取水量=1100+150=1250m3/d
间接冷却水循环量=9900+13100+112600+1720+3650=140970m3/d
间接冷却取水量=330+440+2870+60+200=3900m3/d
(1)工艺水回用率=100%X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用水量
=100%x工艺水回用量/(工艺水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
=100%X490/(1250+490)=28.16%
(2)间接冷却水循环率= 100%X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水用水量
=100%X间接冷却水循环量/(间接冷却取水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100%X140970/(3900+140970)
=97.31%
(3)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100%X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用水量
=100%X全厂水重复利用量/(全厂取水量+全厂水重复利用量)
=100%X(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全厂取水量+工艺水回用量+间接冷却水循环量)
=100%X(490+140970)/(5575+490+140970)
=96.21%
5.根据附3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答:该项目位于环境空气质量功能二类区,应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二级排放标准: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浓度为70mg/m3;因排气筒高度55m,高于表2所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40m,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项目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X(排气筒的高度/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2=10X(55/40)2=18.91kg/h。
该项目涂装车间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废气量150万m3/h,排放浓度10mg/m3,小于标准要求的70mg/m3,计算其排放速率为10X1500000/1000000=15kg/h,小于标准要求的18.91kg/h,故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可满足二级排放标准要求。
【考点分析】
1.判定该项目地下水评价等级,并给出判定依据。(说明:地下水环境导则判据见附1)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4)确定评价工作等级、评价范围及各环境要素的环境保护要求”。
举一反三:
2011年新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注意该导则规定对建设项目分类进行评价等级判定,其中I类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有关规定如本题附1所示,建设项目分类和II类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有关规定如下:
4.1建设项目分类
根据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的特征,将建设项目分为以下三类:
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造成地下水水质污染的建设项目;
II类:指在项目建设、生产运行和服务期满后的各个过程中,可能引起地下水流场或地下水水位变化,并导致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建设项目;
III类:指同时具备I类和II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特征的建设项目。
根据不同类型建设项目对地下水环境影响程度与范围的大小,将地下水环填影响评价工作分为一、二、三级。具体分级的原则与判据见第6章。
6.1划分原则
I类和II类建设项目,分别根据其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类型、建设项目所处区域的环境特征及其环境影响程度划定评价工作等级。
III类建设项目应根据建设项目所具有的I类和E类特征分别进行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并按所划定的最高工作等级开展评价工作。
……
6.3II类建设项目工作等级划分
6.3.1划分依据
6.3.1.1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应根据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排水(或注水)规模、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范围、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以及可能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的大小等条件确定。
6.3.1.2建设项目供水、排水(或注水)规模
建设项目地下水供水、排水(或注水)规模按水量的多少可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7。

6.3.1.3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
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范围可用影响半径来表示,分为大、中、小三级,分级标准见表8。影响半径的确定方法可参见附录C。

6.3.1.4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
建设项目场地的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可分为敏感、较敏感、不敏感三级,分级原则见表9。

注:如建设项目场地的含水层(含水系统)处于补给区与径流区或径流区与排泄区的边界时,则敏感程度上调一级。
a“地质灾害”是指因水文地质条件变化发生的地面沉降、岩溶塌陷等。
b“环境敏感区”是指《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所界定的涉及地下水的环境敏感区。
6.3.1.5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
建设项目造成的环境水文地质问题包括:区域地下水水位下降产生的土地次生荒漠化、地面沉降、地裂缝、岩溶塌陷、海水入侵、湿地退化等,以及灌溉导致局部地下水位上升产生的土壤次生盐渍化、次生沼泽化等,按其影响程度大小可分为强、中等、弱三级,分级原则见表10。

6.3.2 I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
II类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见表11。

2.该项目排入开发区污水处理厂的废水水质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COD500mg/L、BOD5300mg/L、SS400mg/L、石油类20mg/L、总镍1.0mg/L六价铬0.5mg/L),请评价该项目废水是否达标排放。为确保该项目污水达标排放,主要应监控哪些污染因子?请给出监测点位建议。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1)分析污染物达标排放情况;(5)制订环境管理与监测计划”。
举一反三: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规定:
4.2.1本标准将排放的污染物按其性质及控制方式分为两类。
4.2.1.1第一类污染物:不分行业和污水排放方式,也不分受纳水体的功能类别,一律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排放□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采矿行业的尾矿坝出水□不得视为车间排放口)。
4.2.1.2第二类污染物:在排污单位排放口采样,其最高允许排放浓度必须达到本标准要求。
应熟悉该标准中第一类污染物名称,了解其标准值,具体见该标准表1:

3.根据《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的公式计算出该项目二甲苯卫生防护距离为533m,请确定该项目厂区的卫生防护距离。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六、环境保护措施分析(2)分析污染控制措施及其技术经济可行性”。
举一反三:
卫生防护距离的设定是一类特殊的污染控制措施,一方面要会利用专门的卫生防护距离标准判断卫生防护距离;另一方面还要就项目的特殊性,根据环评预测结果,合理确定推荐的卫生防护距离。
了解《制定地方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技术方法》(GB/T13201—91)中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控制与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的制定方法规定:
7.3卫生防护距离在100m以内时,级差为50m;超过100m,但小于或等于1OOOm时,级差为100m;超过1000m,级差为200m。
7.4各类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按下式计算:

式中:Cm——标准浓度限值,mg/m3;
L——工业企业所需卫生防护距离,m;
r——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源所在生产单位的等效半径,m,
根据该生产单元占地面积S(m2)计算,r=√S/π;
A,B,C,D——卫生防护距离计算系数,无因次,根据工业企业所在地区近五年平均风速及工业企业大气活染源构成类别从表5査取;
Qc——工业企业有害气体无组织排放置可以达到的控制水平,kg/h。
Qc取同类企业中生产工艺流程合理,生产管理与设备维护处于先进水平的工业企业,在正常运行时的无组织排放量。
4.根据附2中该项目水平衡图,计算项目工艺水回用率、间接冷却水循环率、全厂水重复利用率。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二、项目分析(2)从生产工艺、资源和能源消耗指标等方面分析建设项目清洁生产水平”。
制浆项目清洁生产专题应重点阐述拟建项目生产工艺和技术来源,评价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先进性。分别给出单位产品物耗、能耗、水耗、污染物产生量、污染排放量以及全厂水的重复利用率等指标,体现循环经济理念,量化评价项目的清洁生产水平,由此提出提高清洁生产水平的措施及方案。本题主要考查新水用量指标的计算,其他指标的计算方法也应有所了解。
5.根据附3中《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计算该项目二甲苯最高允许排放速率(kg/h),并分析该项目二甲苯有组织排放是否满足排放标准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案例分析》考试大纲中“四、环境影响识别、预测与评价(3)选用评价标准”。
举一反三:
熟悉《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关于最高允许排放速率计算的规定:

7.3若某排气筒的高度处于本标准列出的两个值之间,其执行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以内插法计算,内插法的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当某排气筒的高度大于或小于本标准列出的最大或最小值时,以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外推法计算式见本标准附录B。
7.4新污染源的排气筒一般不应低于15m。若新源的排气筒必须低于15 m,其排放速率标 准值按7.3的外推计算结果再严格50%执行。
附录B (标准的附录)确定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的内插法和外推法 Bl某排气筒高度处于表列两高度之间,用内插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Q=Qa+ (Qa+1-Qa) (h-ha) / (ha+1-ha)
式中:Q——某排气筒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大值;
Q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限值中的最小値;
h——某排气筒的几何高度;
ha——比某排气筒低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大值;
ha+1——比某排气筒高的表列高度中的最小值。
B2某排气筒高度高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高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Q=Qb (h/hb)2
式中: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H——表列排气筒最高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度;
hb——表列排气筒的最高高度。
B3某排气筒高度低于本标准表列排气筒高度的最低值,用外推法计算其最高允许排放速率,按下式计算:
Q=QC (h/hc)2
式中:Q——某排气筒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QC——表列排气筒最低高度对应的最高允许排放速率;
h——某排气筒的高度;
hc——表列排气筒的最低高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规定:在饮用水水源一级保护区内已建成的与供水设施和保护水源无关的建设项目,由()责令拆除或者关闭。

A:县级以上人民政府
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县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D:设区的市级以上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
答案:A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规定:洪泛区、蓄滞洪区和防洪保护区的范围,在防洪规划或者防御洪水方案中划定,并报请()按照国务院规定的权限批准后予以公告。

A.当地人民政府防洪主管部门B.设区的市级以上人民政府
C.省级人民政府 D.省级以上人民政府防洪主管部门

答案:C
解析: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所称“固体废物处置”是指()。

A:将固体废物压缩以减少体积
B:将固体废物焚烧以改变特性
C:将固体废物临时置于特定设施或者场所中
D: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
答案:B,D
解析: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第八十八条的规定,固体废物处置是指将固体废物焚烧和用其他改变固体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特性的方法,达到减少已产生的固体废物数量、缩小固体废物体积、减少或者消除其危险成分的活动,或者将固体废物最终置于符合环境保护规定要求的填埋场的活动。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contact@51tk.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